槐花散

槐花散

分类 理血方-止血
目录导航

普济方引经验良方

处方

槐花 12g(炒);柏叶 12g(杵,焙);荆芥穗 6g;枳壳 6g(麸炒)。                                                                     

功能主治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

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服6g,开水或米汤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禁忌

本方药性寒凉,故只可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以及脾胃素虚者均不宜使用。

良朋汇集卷六

  【来源】《良朋汇集》卷六。

  【组成】陈槐花30克 百草霜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12克,温酒调下,若昏愦不省人事,则烧红秤锤淬酒下。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崩。

丹溪心法卷二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30克 槐花60克 甘草15克 乌梅15克

  【用法】上以水煎,空腹时服。

  【功用】燥湿理气,凉血止血,

  【主治】湿浊内阻,肠胃不调,脘腹胀满,大便下血。

本事卷五

  【方剂别名】 槐花汤(《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旨》)。

  【药物组成】 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等分。

  【处方来源】 《本事》卷五。

  【方剂主治】 肠风脏毒。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各家论述】

  1.《本事方释义》:槐花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厥阴,柏叶气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阴;荆芥穗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少阳,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此脏毒肠风下血不止,纯用辛凉苦寒之药,以泄肠胃之热,血得凉而宁静,则病自然减耳。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侧柏养阴燥湿,最清血分;槐花疏肝泻热,能凉大肠;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

  用法用量用清米饮调下2钱,空心,食前服。

普济本事方

  〖方源〗 《普济本事方·肠风泻血痔漏脏毒》:“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组成〗 槐花 炒[12g] 柏叶 杵,焙[12g] 荆芥穗 [6g] 枳壳 麸炒[6g]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6g),空心食前服。

  〖方歌〗 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主治〗 肠风脏毒下血。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

  〖功用〗 清肠凉血,疏风行气。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热证便血的常用方剂。以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大肠热盛,可加黄连、黄柏以清肠中湿热;下血量多,可加地榆以加强清热止血之功。

  3.常用于痔疮出血或其他大便下血属血热者。结肠炎、肠癌便血亦可应用。

  〖注意事项〗由于方中药性寒凉,故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则不宜使用。

苏沈良方卷七

  【来源】《苏沈良方》卷七。

  【组成】皂角(去皮,烧烟绝)、白矾(熬沸定)、槐花(炒黄黑色)、甘草(炙)各等分。

  【功效】化胃膈热涎。

  【主治】膈热生涎,呕吐。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2钱,白汤调下。

医方类聚引王氏集验方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组成】槐花、苏木、败荷叶、赤芍药、黄连、甘草、枳壳、干莲蓬、石榴皮、当归各等分。

  【主治】肠风下痢,脓血相杂。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空心服;白痢,用白姜、枣子煎;红痢,白茅根煎;五色痢,淡竹青煎;噤口痢,石莲肉煎;小便不通,木通、泽泻、滑石、车前子煎;水泻,御米壳煎;渴者,木瓜、乌梅煎;身有热,柴胡、黄芩、麦门冬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