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目录导航

办学历史

1923年,河南大学生物系始创。

由于各种原因,其办学历程曾先后于1950年和1962年两次完全中断。

1987年,新的生物系重建并开始招生。

2002年4月,生物系改建为生命科学学院。

2003年,学院获批河南省第一个植物学博士点,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且衍生出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05年,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被确定为河南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创建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批“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学院获批“植物逆境生物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014年1月,学院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17年9月,学院生物学科入选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学院建设的“乳腺生物反应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获批2017年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1]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设3个教学系:生物科学系、生物工程系、植物科学与技术系,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植物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1][2][3][4]

师资力量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2)截至2018年10月,学院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33人,教授44人,副教授66人,博士生导师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6人,在读博士11人,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曾宪梓教育奖获得者2人;有中原学者3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省级讲座教授1人,河南大学“特区支持计划”专家、黄河学者和校级特聘教授19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校级教学名师各5人;有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获得者10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1]

双聘院士: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宋纯鹏、万师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骁、周树堂等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师强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宋纯鹏

中原学者:宋纯鹏、万师强、张骁[5]

河南省特聘教授:苗雨晨

黄河学者:魏建设、孙桂玲、郭思义[6]

河南省级教学名师:宋纯鹏、谷艳芳、李锁平

河南省级教学团队:植物学优秀教学团队(尚富德,2009年)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有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级高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1项,河南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1]

学院教学质量工程
项目 级别 成果名称
特色专业 国家级 生物科学专业
高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省级 生物工程专业
精品课程 省级 植物生理学
精品课程 省级 遗传学
精品课程 省级 动物学
精品课程 校级 植物学
精品课程 校级 生物工艺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来源:[7]

学科建设

学院教学质量工程
项目 级别 成果名称
特色专业 国家级 生物科学专业
高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省级 生物工程专业
精品课程 省级 植物生理学
精品课程 省级 遗传学
精品课程 省级 动物学
精品课程 校级 植物学
精品课程 校级 生物工艺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来源:[7]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其相应的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河南省级第一层次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1]

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生态学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生态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

  • 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

河南省级第一层次重点学科:生物学、生态学[1]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生物纳米医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1]

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创建)

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室、河南纳米生物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转基因动物与细胞工程实验室、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乳腺生物反应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

河南省生物纳米医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生物医学联合创新中心

文化传统

  • 科研项目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 计划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120项,总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1]

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气孔发育及其调控玉米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 宋纯鹏
拟南芥13-脂氧合酶调控气孔运动的作用机制 苗琛 面上项目
油菜抗旱基因高通量克隆及功能分析 王道杰 面上项目
基于噬菌体随机肽库研制新型酿酒酵母表面吸附剂 张海燕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ClpX ATPase在蜡样芽孢杆菌生物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中的作用 张颖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调控桂花CCD4基因裂解类胡萝卜素产生β-紫罗兰酮的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韩远记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玉米异染色质纽(Knob)形成的表观遗传机制及进化分析 何世斌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利用节节麦-小麦单片段代换系精细定位节节麦粒重基因的研究 张大乐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料来源:[8]
  • 科研获奖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获得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2012年度,宋纯鹏)[9]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2016年度,万师强)

学院标识

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气孔发育及其调控玉米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 宋纯鹏
拟南芥13-脂氧合酶调控气孔运动的作用机制 苗琛 面上项目
油菜抗旱基因高通量克隆及功能分析 王道杰 面上项目
基于噬菌体随机肽库研制新型酿酒酵母表面吸附剂 张海燕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ClpX ATPase在蜡样芽孢杆菌生物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中的作用 张颖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调控桂花CCD4基因裂解类胡萝卜素产生β-紫罗兰酮的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韩远记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玉米异染色质纽(Knob)形成的表观遗传机制及进化分析 何世斌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利用节节麦-小麦单片段代换系精细定位节节麦粒重基因的研究 张大乐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料来源:[8]

精神文化

现任领导

  • 院徽

院徽由一个外圆和内圆构成。

院徽院徽内圆主要成分有:植物,生命之手(又像刚破土而出的植物嫩芽),DNA,水。

其中植物代表,点出了学院的植物学学科强势项目。生命之手的形状又像是摊开的书页,代表了学院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生命之手托起的主体部分是“河大”元素,是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DNA为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和生命之手都依托DNA而生长延伸。水和阳光是孕育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

“1923”四个数字点出了最早的建院时间。

外圆部分是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的院名。

  • 院旗

院旗院旗

词条图册

  • 院风

敬业、诚信、务实、创新[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