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学院在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历届党政领导和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000多人,遍及全国。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各类成教生1800多人,教职工82人,在66位专业教师中,分属建筑工程、路桥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四个系,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0人,兼职院士1人,黄河学者2人,学校特聘教授1人,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河南省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以中青年为主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考研升学率30%,为国家的建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1999年11月建工系第一界党总支委员会成立,到2003年元月选举产生了新一界土木建筑学院委员会,先有党员37名,预备党员22名,建立健全了4个党支部。2002年4月,成立了新的土木建筑学院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均为中高级职称,博士2人,平均年龄40岁,同年5月,选举产生了新一界工会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学院发展规划。学院各级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有利地推进了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学院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建筑学党支部连续三年被批评为“先进党支部”,先后16名党员被评为市、校级“先进个人”,院工会连续六年被评为“先进部门工会”。学生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就业率,考研率名列前茅,学生们在国家、省、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异军突起、喜报频传,各项活动走在前列,并有几 项容获桂冠,正在成长为学校各项活动中的生力军。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4年制]和城乡规划[5年制]、建筑学[5年制]三个专业,并在宋代建筑历史研究和工程材料的破损与评估两个专业方向上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的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强化科研活动,推进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建设,完善教学体系,突出重点人才,注重发挥学术群体作用和科研带动作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坚持勤奋、求实、创新、严禁的治学原则,积极探索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模式。
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及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构件基础平台。土建基础实验室,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筑学专业实验室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并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2002年基础实验室评估检查,我院获得一等奖殊荣。
学院组建了“结构工程”和建筑历史及理论“两个学术群体,并形成了以 张家泰、 鲍鹏、 赵军、孔德志等专家、教授、博士为龙头的科研梯队,依托古建筑和设计所,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承担工程设计。学院承办的2001年的第一界建筑历史与技术学术报告会,2002年的土木工程若干前沿问题系列报告会, 陈肇元院士、博士生导师 钱稼茹、姜忻良、张庆贺等知名教授, 罗哲文, 郑孝燮, 谢辰生等全国著名古建专家前来讲学。
设计所承担完成了“ 开封清明上河园”、“巩义康百万庄园”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古建 园林规划设计项目50多项。
重视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近几年来,送出培养博士4人,硕士12人;科研工作有了较大起色,出版著作10余部,承担国家、省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赵军博士的6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青年教师 李丽设计作品在第二十界国际建协大会举办的“国际建筑专业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得国际建协颁发的优秀奖。
跨入新世纪, 河南大学唯一的工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 新校区建设和使用,我院的教学、实验用房面积已经达到18000平方米,设备投资近千万元,实验教学条件接近全国先进水平,教学科研环境优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