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学报

临沂大学学报

目录导航

期刊信息

中文刊名:临沂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临沂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山东省临沂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9-6051

CN:37-1484/Z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临沂大学学报

曾用刊名:临沂师专学报;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75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通信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中段临沂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276005

复合影响因子:0.235 

综合影响因子:0.119

期刊简介

《临沂大学学报》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临沂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 144页。创刊于1975年,已有30年的办刊历史。前身为《临沂师专学报》,创刊于 1975年,内部发行。1992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全国发行。1998年加入“中国期刊网”,在海内外发行。2000年合并《临沂教育学院学报》更名为《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更名为《临沂大学学报》。每年一、二、四、五期为社科版;三、六期为理科版。学报编辑部文理科编辑共5名。其中正高职称编辑3人;副高职称编辑2人。首任主编为贾锦福教授、第二任主编为张永昊教授、第三任主编为曲文军教授、第四任主编为许长谭教授,现任主编为汲广运教授。

多年来,学报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立足理论前沿,鼓励学术创新,以打造“精刊”为追求,始终向高水平刊物看齐,自觉提升自己的办刊底气,从一而终,忝为报人。确立了“立足区域研究、培植特色学报、搞好两个服务、争创区域名刊”的工作定位和“五个转变”的办刊思想,即:工作方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工作态势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办刊方针由提高型向精品型转变;稿件组织由等待型向发掘型转变;办刊心态由平稳型向竞争型转变。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曾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成为鲁南苏北地区的区域名刊。在整体设计方面,逐步实现文化个性与现代性、科学性的统一,大幅度提高了学报质量,所载文章不断被《新华文摘》、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等转载或摘录。 2002年学报被评为“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2003年11月第二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2004年12月被遴选为“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成为位居全省学报上游水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赞誉学报“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立足沂蒙,面向全国,广征贤文,印刷精美,为国内学报上乘。”

今后,学报除继续保持“博士论坛”、“理论前沿”、“区域研究”、“沂蒙文化研究”、“汉魏六朝研究”等特色栏目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特色生成的新途径,立足培育、发挥、宣传学院的学科优势,强化编辑人员的学术优势,精心策划新栏目,突出编印新特色,再创学报新的辉煌。

学报编委会

主 任:韩延明 副主任:王 勇 许长谭(常务)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兴修 马凤岗 王学斌 王郡华 丰培金 曲文军 朱化雨

汲广运 孙常生 李 波 李希运 李培苍 花立新 陈 丽

陈国华 张问银 张秀军 金银来

作者投稿

本刊以反映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研成果为主。主要刊登经济、哲学、法律、历史、文学、语言、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术论文。辟有“大学经营国际论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沂蒙文化研究”、“博士论坛”等专栏。本刊强调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创新性和有效性的统一。注重探讨人们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欢迎自成一家之言的新成果。尤其欢迎区域研究方面的论文。对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金资助课题论文优先发表。

论文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请作者遵循国家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修订版)和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规定。文章包括题名、作者、单位(到系院)、邮政编码、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正文、参考文献。英文包括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请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等。并请附上联系电话或E-mail。作者可以直接通过E-mail发送电子稿件。

稿件请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中段临沂大学学报编辑部 李波 老师 邮 编: 276005

期刊目录参考

新举措:多措并举与后发优势——临沂大学的创新性发展及启示

论沂蒙精神创造主体的双重向度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角——以明清时期潮州民系民俗教育为例

文化走出去战略与本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探索

高校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杜绝“主动讲授”

批判现代性与观看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初探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俄罗斯文化探寻

分配正义与持有正义——解读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之争

21世纪“东方文学史”的编写现状及反思

日耳曼法研究概论

汤显祖与曹雪芹两大诗学范畴考释

解读《太阳》背后的身体主体性

帘幕意象下的言情主旨——以唐宋词为例

石器与思维:原始图像的载体及功能

贝奥武甫》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转型研究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从“社区总体营造”到“创意城市”——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发展与具体实践

从生态角度看界首彩陶的传承发展

论实用文体写作中的再造想象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看中西哲学融合问题 

论人民主体地位与党的群众路线

统筹区域发展视角下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述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