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大道

黄泉大道

中文名称 黄泉大道
省份 特奥蒂瓦坎
占地面积 长4公里,宽45米
目录导航

大道概述

黄泉大道,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奥蒂瓦坎,全长4公里,宽45米,南北纵贯全城。街南端为古城的

大建筑群,是当时宗教、贸易和行政管理中心,如今已成为博物馆、商场和管理办公室的所在地。对面是占地6.75万平方米的城堡,里面有一座羽蛇神庙。到2012年庙宇已经被毁,但庙基尚存,庙基斜坡上的羽蛇头栩栩如生。街北端西侧是著名的蝴蝶宫,这是当时古城最繁华的地区。宫内石柱上刻有十分精致的蝶翅鸟身浮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声称,他在特奥瓦坎找到了一个适合其所有建筑和街道的测量单位。经过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该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21、42、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

哈列斯顿用“单位”测量黄泉大道两侧的神和金字塔遗址,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情况“黄泉大道”上这些遗迹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城神庙废墟中,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水星为36,金星为72,火星144。“城堡”背后有一条特奥蒂瓦坎人挖掘的运河,运河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正好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轴线520个“单位”处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太阳到木星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有一座神庙遗址,这是土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黄泉大道”的尽头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恰恰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如果再将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瓦戈多山山顶,那里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的,地基仍在。其距离分别为2880和3780个“单位”,正是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的距离。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显然令人难以信服。如果说这是建造者们有意识的安排,那么“黄泉大道”显然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肯定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早解了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情况,并懂得了各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轨道数据。然而,人类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建造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指点出了这一切呢?

古城简介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造型为四边形层叠平台,每层向上收缩,当神殿和祭坛之用。祭司在塔顶祭祖太阳神、雨神和战神。另外,这里还举行牺牲仪式,祭司把活人绑在“牺牲石”上,剖胸取心奉献给太阳。全盛时期的特奥带瓦坎是阿兹特克人的圣地1971年在太阳金字塔的考古挖掘证实了这个观点。人们在金字塔的中心发现了放有祭品的洞穴。

月亮金字塔位于古城的最北端,高度低于太阳金字塔,顶部已经坍塌。太阳金字塔是特奥帝瓦坎古城遗址最大的建筑,大约建于公元2世纪。它坐落在被称为死亡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东侧。太阳金字塔用土和石头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四个坡面从底部到顶端共有5层,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当时的特奥蒂瓦坎人并没有掌握铁制工具,可以想象工程是何等艰巨。用来建造金字塔的巨石并不规则,大多呈深褐色,也有土黄黑的,所以整个金字塔是一种浑厚深沉的暗色调。

金字塔表面从前抹着石灰,上面有鲜艳的壁画。经过千年的风

吹雨打,壁画已经剥落殆尽。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阶梯直达顶部,阶梯最宽处为17米,每个台阶高度相固。金字塔的四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午太阳的光芒直射塔顶;傍晚,太阳正好在它的西边落山。金字塔的顶部原有一座太阳庙,现已完全毁坏。从塔的底部,经一地道走进塔内,可以看到一座小金字塔,形状像四叶草,四叶表示大地的四个地窑或嘴孔。大金字塔是在这座金字塔的基础上建成的。

在太阳金字塔侧旁的广场右边,有一片独具特色的住房群,供管理太阳金字塔的祭司们居住。在广场北端,有一座华丽的“太阳宫”,是太阳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宫殿。宫殿内的壁画色彩鲜艳。是古城遗迹中迄今发现的最精美的壁画之一。

月亮金字塔坐落于死亡大道的北端。月亮金字塔比太阳金字塔晚建成150年,规模也不及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高46米,由于建在比太阳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两塔顶端的高度处同一水平。塔的正面,阶梯陡峻,从底下向顶端仰望,塔顶高耸人云;从顶部往下俯瞰,视野广阔。由于阶梯已经修复,一般游客都喜欢从这里登高。同太阳金字塔一样,月亮金字塔内也有好几层结构,属于不同时期的建筑。月亮金字塔下是月亮广场。广场从南到北共204.5米,由东往西137米。月亮广场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特奥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月亮广场的建筑讲究对称,给人宽广宏伟的感觉。

蝴蝶宫殿

       月亮广场以西,耸立着古城最豪华的建筑——“蝴蝶宫”。这是宗教上层人士和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宫殿里的壁画完整无损,保持着原来的鲜艳色彩。中央大厅的圆柱上刻着蝶翅鸟身的浮雕。西边圆柱上雕刻着一只美丽飞鸟,双翅齐展,仿佛迎面飞来。“蝴蝶宫”的住房结构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特奥蒂瓦坎城建筑的特点:每幢房子都是四方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在“蝴蝶宫”下面,挖掘出了另一座宙宇,是迄今发现的特奥蒂瓦坎城最古老的建筑,称为“羽螺庙”,其墙上画有许多用美丽羽毛装饰的海螺。在离羽螺庙不远的地方,是“美洲豹宫”,它的门口墙上画着两只蹲在地上的美洲豹。美洲豹头饰羽毛,虎视眈眈,前爪握着一只海螺,在嘴边吹奏。

最早居民

特奥蒂瓦坎最早的居民来自墨西哥西部和墨西哥湾的纳瓦人和托托纳卡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最后遍及整个美洲高原地区。

经济活动

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手工业,特奥蒂瓦坎的手工艺品美观大方,富有想象力。特奥蒂瓦坎的陶器已经利用模子大批生产,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类似景泰蓝的珐琅彩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

古城农业

农业也有相当水平,能修筑梯田、挖渠灌溉,种植玉米、蕃茄、南瓜、可可、棉花和烟草等作物。

献祭仪式

由于城市经常举行宗教仪式,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外地的棉花、纺织品、玉石、朱砂和黑耀石等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

每年春分,祭司们穿着牺牲者的人皮表演献祭仪式,以确保土壤重新获得神的恩赐,更加肥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