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中文名 马克·吐温
职业 小说家、演说家
外文名 MarkTwain
主要荣誉 2006年被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母亲 玛格丽特(Margaret)
出生地 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
姊姊 帕梅拉(Pamela)
代表作品 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威尼斯的小艇
出生日期 1835年11月30日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马克·吐温的照片马克·吐温的照片(2)虽然马克·吐温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被称为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讽刺小说。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7]

童年经历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的第6个小孩。他只有两个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过后幸存下来,他的那两个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奥利安·克列门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1904年8月31日)。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塞缪尔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学徒,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儿时生活的贫穷和长期的劳动生涯,不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累积了素材,更铸就了一颗正义的心。他的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在他四岁时死去,而他的哥哥本杰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后亦死去了。他的另一个哥哥Pleasant(1828年-1829年)只活到吐温出生前三个月。继这班年龄较马克·吐温大的兄弟姊妹之后,吐温又有一个弟弟--亨利·克列门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1858年6月21日)。

在吐温4岁时,他们一家迁往密苏里州汉尼拔(Hannibal)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这就成为了他后来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中圣彼得堡的城市的灵感。那时,密苏里州是联邦的奴隶州,而年轻的吐温开始了解奴隶制,这成为了往后在他的历险小说中的主题。[8]

马克·吐温是色盲,而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诙谐玩笑。1847年3月,当吐温11岁时,他的父亲死于肺炎。接着的那一年,他成为一名印刷学徒。1851年,他成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Hannibal Journal)写草稿。在他18岁时,他离开汉尼拔并在纽约市、

费城、圣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当过印刷工人。22岁时,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纽奥良的旅途中,轮船的领航员“碧士比”要吐温终身成为轮船领航员,而这职业是当时全美国薪资第三高的职业,每月250美元(等于现在的155,000美元/每年)。[9]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6)

由于那时的轮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间亦不可以开灯。领航员需要对不断改变的河流有丰富的认识,因而可以避开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吐温在他得到领航员执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丝不苟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00米。在得到执照前的训练期间,吐温说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门斯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亨利死于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于亨利工作的那艘轮船爆炸。吐温为此感到极内疚,并在余生中一直觉得他自己需负上责任。可是他继续在河上工作并一直是领航员,直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而缩减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

旅行家庭

密苏里州是一个奴隶州,并被大部分人视为是属于南方的一部分,但密苏里州并没有加入联邦。当战争开始时,吐温和他的朋友加入了一队联邦的民兵部队(这在一部1885年的短故事“The Private History of a Campaign That Failed”中有相关描述),并加入了一场战争,在那场战争中有一个人被杀。吐温发现他根本不能忍受自己杀任何人,因此他离开了。他的朋友加入了南军;吐温则到他的哥哥奥利安那里去,那时奥利安被任命成为内华达的州长的秘书并管理西部。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

吐温与他哥哥乘公共马车花了2星期多横越了大平原区和洛矶山脉。他们到了盐湖城摩门教的社会。这些经验成为了《艰苦岁月》一书中的主要部分,并给《卡城名蛙》提供了资料。[10]吐温的旅程结束在内华达维吉尼亚城的银矿那里。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矿工。

在放弃矿工一职后,吐温在维吉尼亚城的一家报纸《企业报》工作。

吐温次后到加州旧金山旅行,在那里他继续当一名记者,并开始做演讲。他见了其他作家如布瑞特·哈得等。一次他被分配到夏威夷州,而这成为他的第一次演讲。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

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11]他亦见了查尔斯·兰登(Charles Langdon)并看到兰登姊姊欧丽维亚(Olivia Langdon)的相片。吐温对她立即一见钟情。他们在1868年见面,并在一年后订婚,1870年于纽约市艾玛拉结婚。欧丽维亚生了儿子兰登,但兰登在19个月时死于白喉。

1871年,吐温一家迁往康乃迪克州哈特福特。在那里欧丽维亚生了3个

女儿:苏西、克拉拉和让。吐温亦成为了作家威廉·迪安·豪威尔士的好朋友。

吐温之后再度到欧洲旅游,这在1880年一部书《浪迹海外》有作描述。[12]1900年他回到美国,给他的旧公司偿清欠款。吐温的婚姻维持了34年,直到欧丽维亚于1904年去世。

1906年,吐温开始给《北美评论月刊》写他自己的自传。一年之后,牛津大学把一个文学博士学位颁给他。[9]

吐温比让和苏西都活得久。他经过了一段忧郁的时期,这是从他的爱女苏西在1896年死于脑膜炎时开始的。

作家生涯

马克·吐温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在《纽约周六报刊》首次出版。这作品在那里出版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它完成得太迟,赶不及纳入阿特姆斯·沃德收集美国西部特色著作的书中。[10]

这以后,《沙里缅度联邦报》派马克吐温去当时被称为三明治群岛的夏威夷作通讯记者,给联邦报寄来关于那里的事情的信。后来他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地报》工作时也是根据这些幽默的信件写出的,因为《加利福尼亚大地报》派了他取道巴拿马运河从旧金山到纽约市,作巡回记者。当时他就不断寄出信件给报纸出版,讽刺而幽默地记录他的所见所闻。

1867年6月8日,吐温乘游艇前往费城,要住5个月。这一游导致了《傻子旅行》的诞生。[11]

1872年,吐温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学著作《艰苦岁月》作为《傻子旅行》的续集。《艰苦岁月》的内容是吐温到内华达的旅程及在美国西部的后期生活的半自传式描述。这书以“傻子”对欧洲和中东的很多国家的批评来讽刺美国及西方的社会。吐温的下一作品《艰苦岁月》把焦点放在美国社会上。之后的《镀金时代》并不是旅行文学作品,因为这以前的两本书都是旅行文学作品,而这是他第一次写小说。这本书亦很著名,因为这是吐温唯一一本与人合作写成的书;这本书是由吐温和邻居查尔斯·达德利·沃纳写成的。

吐温之后的两本著作均是关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经历。《密西西比河的旧日时光》一系列的小品在1875年出版于《大西洋月刊》,最具特色的是吐温对浪漫主义的醒悟。[13]吐温在《旧日时光》之后更著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之后吐温写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描写了他在汉尼拔的童年。[14]吐温模仿自己小时候的性格,塑造出汤姆·索亚的性格来。这书亦引入一角色哈克贝利·费恩为配角。

《王子与贫儿》的故事情节虽然今天常出现于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但其实并不普遍被接纳。这是吐温首次尝试写“乞丐”,其缺点是吐温在英国社会并没有太足够的经历。《王子与乞丐》写作期间,吐温亦开始了《顽童流浪记》的写作,并也把另一部游记《浪迹海外》完成.《浪迹海外》是马克·吐温往中欧及南欧旅行的游记。[12]

吐温之后的出版著作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出版以后,令他成为更著名的伟大美国作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严肃的气氛比后者更为浓厚。这书成为了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必修书,因为哈克放弃服从规矩,而很多这样年龄的人正是这样想(哈克的故事背景为还有奴隶制的1850年代)。吐温于1876年夏,《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行后手写了约400页的《顽童流浪记》故事内容。

吐温的妻子死于1904年,这以后他才得以把他的著作审查员及编辑者--他的妻子不喜欢的书籍出版。这些书中有一本是《神秘陌生人》,这本书并未在吐温有生之年出版,所以人们找到1897至1905年之间的三种版本的手稿。[15]这三种版本令这部著作的出版情况很混乱,而现在才可得到吐温最先写的版本。

吐温最后一部作品是他口述的自传。一些案卷保管人和编辑者把这自传重新整理一遍,要令它的格式更符合一般格式,因而一些吐温的幽默字句被删掉了。

主要作品

《竞选州长》[16]

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

《乞丐王子》(1882年)

《顽童流浪记》(1884年)

《卡城名蛙》[10]

《百万英镑》[17]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三万元遗产》

《案中案》

《苦行记》

《坏孩子的故事》

《火车上的噬人事件》

《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

《田纳西的新闻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

《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

《康州美国佬奇遇记》(1889年)

《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访问》

《一个真实的故事》

《法国人大决斗》

《稀奇的经验》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他是否还在人间》

《和移风易俗者一起上路》

《狗的自述》

《镀金时代》

《人的五大恩赐》

《傻子旅行》[11]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3]

《王子与贫儿》[18]

《汤姆·索亚历险记》[14]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本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19]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马克·吐温自传》[20]

1910年4月21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因心脏病病发辞世。死前,他遗下5000页的自传手稿,因其间有对政治的尖锐批评,因而遗言“身后100年内不得出版”。

马克·吐温有着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被称为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具有讽刺意味小说的他将这种风格带到了他的自传之中,书中,这位睿智的学者嬉笑怒骂,谈笑风生间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现给了我们。对与自己同时代的文学人物,马克·吐温没有谈及太多,但对批评家这一行当表达了自己的观感:“我认为,批评家的工作是所有职业中最腐化堕落的,没有任何真正价值。”“尽管如此,随它去吧。”“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必须要有批评家、传教士、国会议员和滑稽演员,我们必须承受这些负担。”同时,这本自传也不乏马克·吐温对私生活的讲述,他甚至用了很长的篇幅,抒发他对一个女人的愤怒。他似乎是以一种很随意的方式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想到了就说出来了然后记录下来,可是,细细斟酌之下,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他的睿智。

除却辛辣,马克·吐温日常生活中的“搞笑”天赋也可从自传中觅得。自传管理人赫斯特称:“这份书稿我已经读过无数次,但每一次都忍不住发笑。这个男人的言谈笑骂皆成文学,而自传则是高潮,是那种创作力的顶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本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又名《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百万英镑》[17]

《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Note)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旧金山一个矿业经纪人那里当办事员的亨利·亚当斯出游时流浪到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在兄弟那里也获得了一份工作。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在亚瑟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21]

这部作品以古代英国社会为背景,借古讽今,妙趣横生,也是历史上最早的采用穿越情节的小说之一。书中描写了一个19世纪美国工匠“转世”英国亚瑟王时代的奇幻故事,揭示了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人道与暴行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小说中美国人歼灭骑士大军和改革计划失败的情节,既表达了工人阶级反抗社会压迫的豪情,也流露了作家对社会前景的忧虑。

一八八九年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出版后,曾引起广泛的争论。有人指责马克·吐温“卤莽的亵渎”和“不可容忍的粗暴,”批评他写了“一部不是给有文化的阶级阅读的”、“粗野而庸俗”的书;有人则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唐·吉诃德》式的巨著,里面“藏着无限从来不曾在白纸上印成黑字的真理。”在小说问世20多年、一再遭到贬斥和禁止后,马克·吐温依旧自豪地写道:“我对这本书非常满意。”

其他作品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竞选州长》《案中案》《卡县名蛙》《三万元遗产》《坏孩子的故事》《火车上的嗜人事件》《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田纳西的新闻界》《好孩子的故事》《我怎样编辑农业报》《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被偷的白象》《神秘的访问》《一个真实的故事》《法国人大决斗》《稀奇的经验》《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麦克威廉士夫妇·对膜性喉炎的经验》《麦克威廉士太太与闪电》《谈撒谎艺术的没落》《爱德华·密尔士与乔治·本顿的故事》《案中案》《他是否还在人间?》《和移风易俗者一起上路》《狗的自述》《乞丐公主》和《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

主要成就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22]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23]

傻瓜威尔逊傻瓜威尔逊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创作特点

艺术特征

马克·吐温又是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他的幽默讽刺风格别具特色。鲁迅评价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缘故了。”马克·吐温自己则说:“不能一味逗乐,要有更高的理想。”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不仅仅是嘲笑人类的弱点,而是以夸张手法,将它放大了给人看,希望人类变得更完美、更理想。

写作风格

融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说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作品笔名

他的代表作是《百万英镑》,在小学5年级人教版语文书第二学期时会学到的,是24课名叫《金钱的魔力》。

他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被录入七年级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学期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六年级下册也同样有。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他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被录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

“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马克·吐温其早年水手术语,马克·吐温的意思是:水深12英尺,萨缪尔(即“马克·吐温”)曾当过领航员,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1浔约1.8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曾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24]1859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市将被水淹没的文章。调皮的萨缪尔决定拿他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长的心,老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四年后,当上记者的萨缪尔得悉塞勒斯船长谢世的噩耗,为自己当年的恶作剧追悔不已,决心弥补这一过失,于是他继承了“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并以此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但亦有一说,指其在西部流浪时,经常在酒店买酒两杯,并要求酒保在帐单上记“两个标记”。

创作年表

1835年11月30日赛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出生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父亲是约翰·马歇尔·克莱门斯,母亲是简·兰普顿·克莱门斯,赛缪尔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约翰·克莱门斯是一个低级的地方法官,收入微薄。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1852年5月1日《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赛缪尔·克莱门斯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1864年6月移居旧金山,在《晨报》工作。开始为《旧金山人》写稿,时主编为小说家勃勒特·哈特。

1865年11月18日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1867年4月25日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1869年7月马克·吐温的《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发行者为易里夏·勃里斯。

1872月年2月《艰难历程》由勃里斯的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73月年冬马克·吐温与作家查尔斯·特德雷·华纳合作,写了《镀金时代》。华纳为其在哈特福特的邻居。

1873年12月《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

1874年夏马克·吐温开始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并把《镀金时代》编成剧本。当时是在纽约的埃尔弥拉旁的夸雷农庄。

1876年1月《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1876年夏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姊妹篇游记。

人物评价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触角扎根于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随着生活阅历加深,马克·吐温对美国表面繁荣掩盖下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开始在作品中探讨一些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他在继续观察社会的基础上加深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情操的思考和探索时期,尖锐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是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点。其作品的基调也由早期的幽默乐观转为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笔锋更加犀利,讽刺更加激烈,幽默讽刺中批判的成分增强了。作品生活画面的广阔和人物形象的确立,反映了作者艺术技巧的更加成熟,更具有魅力,更为丰富多彩。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他是美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

经典名言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1、It is better to keep your mouth closed and let people think you are a fool than to open it and remove all doubt.

最好闭上嘴,让别人只是觉得你可能是个笨蛋,而不是把张嘴说话,使他们完全确定。

2、To succeed in life, you need two things: ignorance and confidence.

生活的成功需要两个因素:愚昧以及自信。

3、The secret of getting ahead is getting started. The secret of getting started is breaking your complex overwhelming tasks into small manageable tasks, and then starting on the first one.

取得进展的秘诀就是开始;开始的秘诀就是将令人窒息的复杂任务,细化成可操作的任务,然后开始做第一件。

4、Every one is a moon, and has a dark side which he never shows to anybody.

人人都是月亮,都有决不让人知道的阴暗面。

5、A lie 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still putting on its shoes.

当真理还正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能走遍半个世界。

6、A man's character may be learned from the adjectives which he habitually uses in conversation.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到他交谈中使用的形容词中去了解。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7、Get your facts first, then you can distort them as you please.

首先弄到事实,然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他们扭曲。

8、Really great people make you feel that you, too, can become great.

真正伟大的人让你产生你也能伟大起来的感觉。

9、The more you explain it, the more I don't understand it.

你解释越多,我越难理解。

10、Apparently there is nothing that cannot happen today.

今天显然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11、The fear of death follows from the fear of life. A man who lives fully is prepared to die at any time.

先是怕生,后才怕死。完全活过的人,随时都准备死。

12、Kindness is a language which the deaf can hear and the blind can see.

善良是聋子能听,瞎子能看的语言。

13、The more things are forbidden, the more popular they become.

越是禁止的事物越流行。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3)14、The only way to keep your health is to eat what you don't want, drink what you don't like, and do what you'd rather not.

保持身体健康的唯一办法,就是吃点你不想吃的,喝点你不想喝的,以及做点你不愿做的事情。

15、When you fish for love, bait with your heart, not your brain.

垂钓爱情用心而不是用脑做诱饵。

16、我了解你们的种族。它是由绵羊组成的。他们给少数人统治着,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给多数人统治过。他们压抑了自己的感情和信仰,跟随着一小撮拼命喊叫的人。有时候那喊叫的人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可是那没关系,大伙儿总是因为你们永远并且始终是少数人的奴隶。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那里大多数的为心坎里是忠于任何这种制度的。

17、七十寿辰!这是人们获得一种新的令人敬畏的尊严的幸福时刻。这时,你可以把压抑已达三十余年的故作深沉弃之一旁,无所畏惧,泰然自若地站在人生的七级顶锋向下观望,教诲他人而不会受到指责。

18、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19、Whenever you find yourself on the side of the majority, it is time to pause and reflect.

当你发现你跟大多数人站同一立场时,你就该停下来仔细想想了。

20、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but it is because Fiction is obliged to stick to possibilities; Truth isn't.

真实比虚构更古怪,因为虚构总受限于可能性,而真实不会。

21、Against the assault of laughter nothing can stand.

没有东西能抵抗欢笑。

22、Courage is resistance to fear, mastery of fear, not absence of fear.

勇气是对恐惧的抵抗和控制,而非恐惧的消失。

23、When your friends begin to flatter you on how young you look, it's a sure sign you're getting old.

当你的朋友开始恭维你看起来多么年轻时,这是个确凿的信号说明你已经开始老了。

24、There is no sadder sight than a young pessimist.

没有什么事物是比一个年纪轻轻的悲观主义者更可怜的了。

25、什么是“真正的”文明?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尽管都做出过努力。假定我们先弄清什么不是真正的文明,然后把这部分从总数中除去,把剩下的部分称作“真正的”文明……任何一种制度,若有以下情况即不是真正的文明:人奴役人,专制政府不平等名目繁多且残酷的刑罚几乎普遍的迷信愚昧肮脏和贫穷;反之,没有上述情况的制度就是真正的文明。[2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