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目录导航

学院概况

生物学是上海师范大学最早创立的学科之一,1954年上海师范专科学校设立生物科(即生物系前身),1956年扩建为上海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系,1958年更名为上海师范学院生物系,1972年五校合并后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1978年恢复为上海师范学院生物系,1984年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1997年10月被生物系并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1年12月,徐汇校区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与奉贤校区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的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8年9月,成立生命科学学院(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生命科学学院现拥有141名教职员工,其中正高28名、副高48名。主讲教师110名,持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占95%。

生科院有5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园艺(中荷)、科学教育,本科生总数1200余人。

生科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生态学),1个农业与种业(专硕)硕士点;1个博士点方向(环境生物与生态);研究生总数480余人;1个环境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植物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科学;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近年来学院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生科院位于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两个植物园占地30余亩,用于科研、教学。生物标本馆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收集了3000多种脊椎动物和30万余号昆虫标本。(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9月)

参考资料:[2][3][4]

历史沿革

生命科学学院发展简史

1954年,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在1953年举办的华东速成实验学校基础上创建,成立生物科(即生物系前身)。

1956年,扩建为上海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系,增设了四年制本科。

1958年7月,上海第一、第二师范学院合并后更名为上海师范学院生物系。

1972年6月,上海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五校合并后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

1978年5月,恢复为上海师范学院生物系;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10月,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

1997年10月,组建二级学院,生物系隶属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1年12月,徐汇校区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化学系和实验中心)与奉贤校区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的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徐汇校区的生物系与奉贤校区的生物系合并为新的生物系。

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生。

2014年,获批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5]

2017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权。[5]

2018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资料:[2][6][7]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植物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上海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市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校级科研平台:植物分子科学研究中心、孢子植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遗传研究所、微生物与免疫研究所、应用生态研究所、工程食品研究所、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所、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研究所等

校级创新团队:功能基因组学(负责人杨仲南)、资源植物生物技术(负责人马为民)、食品安全与营养(负责人王元凤)、农业生物技术(负责人开国银)[8]

  • 获奖情况(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

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17)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2014,2018)

国家发明三等奖(1988年)

全国第三届发明展览会银牌奖(1987年)

全国第二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1986年)

全国第二届发明展览会获银牌奖(1986年)

上海市十项国内首创科技成果之一(1984年)

参考资料:[1][9][10][11][12][13][14][15]

学科专业

  • 重点学科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生物学(II类高原)

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植物学

校级重点学科:园艺植物栽培学、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细胞生物学、动物学等

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16]

  • 硕博点

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生物与生态方向)

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生态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含一级学科覆盖):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生物学方向))等

专业学位硕士点: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领域)

  • 本科

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园艺(中荷合作)、科学教育

参考资料:以上信息据2019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1][17]

教学建设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

上海市精品课程:动物学、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植物学

参考资料:[18][19]

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

■ 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是上海师范大学为进一步完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依托生命科学学院雄厚师资和办学基础而设立的。该班级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让拥有梦想的优秀学生在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舞台上充分施展聪明才华,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拔尖人才。

■ 班级特色

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实行个性化、小班化的培养模式和科研导师制管理模式。大一学年侧重于通识课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大二学年开始,除理论教学外,学生将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科研实验室,通过轮转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大三学年开始,固定科研导师,通过参与导师主持的研究项目和大量的科研训练,如阅读、写作、报告、学术讲座、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学术交流等,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毕业后深造,进入科研机构和国内外高等学校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

该班学生的科研导师均由学院名师担任,其中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东方学者,等等。每一位科研导师一届的学生数限制在1-3名。

■ 选拔方式

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从2018级开始试点招生,2019级开始正式招生。2019级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将从生物科学类新生中,择优选拔学生进入该班学习。选拔通知将与大学入学通知同步送达,开学前择期开展选拔工作。

每学年结束,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都将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者退出该班,自主选择进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学习。大一学年考核后,若班级出现缺额,将从生物科学类其他班级中择优选拔学生补充至该班;其余学年缺额不再补充。[20]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中学、相关教育机构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和专业管理工作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 专业特色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自1954年上海师范大学前身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建校时就开始招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为顺应和满足教师职业专业化提升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近些年,本专业在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师教育融合方面进行了探索,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日趋明显:[21]

1.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有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教育部生物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生物课程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师大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上海师范大学王乐三“奖教金”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团队1个。本专业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硕成果,如3个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1个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1个上海市精品课程、2个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个上海市优秀教材奖以及大量SCI论文等,这些成果可充分反哺教学。

2.教学资源充足:“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专业实验室对本专业学生开放,为学生培养学科技能提供保障。位于奉贤校区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7个微格教室(含精品录播教室)为学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提供专业环境。

3.重视实践环节:本专业设置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三个实践环节,教育实践不少于18个教学周,教育实践在本专业签约的中学基地学校开展,实行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指导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学生进入教师职业岗位奠定基础。

■ 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普通生态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免疫学、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学生物教学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教学、跨学科研习和文献检索等。

■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中小学、教育机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大学)、专业管理机构等。2014年至2018年,本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为100%,其中90%以上就业去向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任生物教师。[21]

科学教育(师范)专业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理、化、生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新技术和新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科学教育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自然科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独立从事中学的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目前主要定位于培养初中科学教师和小学自然教师。[22]

专业特色

上海目前仅有上海师范大学一所高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从2005年开始在全市初中全部普及《科学》课程,师资的极度匮乏让教育界再一次感受到了科学专业的重要性。本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准确把握专业的特点,密切关注中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动向,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系统性、创新性、应用性的思想,强化基础和综合素质,注重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2018年课程方案中新增了“STEM理论与实践”和“探究性学习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STEM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从源头上解决目前上海地区STEM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

■ 主要课程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创新性、整体性和系统性,重点突出,保证了课程的质量要求和学术严肃性。充分依托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注重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的渗透与交融,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现代科学重要性、发展潜力和与国际科学教育接轨。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一门;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MOOC“科学教学论”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科学教学论、SCIENCE”三门。

■ 就业情况

近五年,本专业每届学生报到率为100%,通过专业介绍和班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思想十分稳定,学习动力较强,取得的各项学业指标正常,专业学生在第六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活动中荣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

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学教师岗位工作,均能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信任和较高评价。3年内毕业的学生当年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22]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类)

■ 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非师范)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素质、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受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人才。

■ 专业特色

在专业办学过程中,办学优势日趋明显:

1.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有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教学名师、教育部生物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生物课程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师大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以及校极教学团队可为人才培养服务。这些专业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这些成果可充分反哺教学。

2.教学资源充足。“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专业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以及各教师的科研实验室都对本专业学生开放。在实验条件和设施方面有充分的保障。

3.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专业不断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将主要课程的实验部分单独设课,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学时和质量,同时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出版系列实验教材,教学效果好。

4.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在设置野外实习,专业见习、研习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同时,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提前进入专业科研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工作。也鼓励学生申请上海市和校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在上述各实验室中进行自主科学探索。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以及将来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 主要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免疫学、普通生态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生态实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信息学、文献检索、仪器分析等。

■ 就业情况

近五年,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国内外升学率均超过40%,2018年升学率高达47.06%,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要考研方向。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深造,毕业生能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研发或管理工作。2018年,生物科学专业就业率为100%,除考研和出国深造外,其他就业方向基本是教师、考公务员和各企业单位,80%以上的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23]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类)

■ 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为生物科学大类招生专业。以生物制药技术为专业培养方向,以“宽基础、重能力、抓特色”为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要求为专业培养出发点,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熟练的实践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有应对自如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24]

■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生产过程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对学生在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侧重进行生物制药专门技术的培养,让学生既能具备进一步提升学历的潜质,也能在医药研发、生物制药、生物制品、食品轻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技术研究、生产管理、检验检疫、技术培训及产品营销等工作。[24]

■ 主要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分离技术、新药研发及筛选技术、药理学、药剂工艺学、药物成分分析、仪器分析和药品生产管理等。[24]

■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药物研发、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生物制品和环境保护等企事业单位,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近五年,国内外升学率均超过20%,2018年升学率达30%。[24]

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

■ 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针,以食品企业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为主线,注重提升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全面的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培养掌握现代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与管理理论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介入型、应用型、特色型的复合专业人才。

■ 专业特色

“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是依据当前国家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规范管理要求,以及社会对食品安全管理与检测类人才的需求,经上海市教委严格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食品方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录外专业,目前受上海市教委特批进行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专业依托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平台、“食品安全与检测平台”、“上海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工程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办学,拥有食品研究所、城市食品开发管理与感官质量评价中心等多个下属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中超过半数具有半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并有上海师大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上海师范大学王乐三“奖教金”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以及1个校级教学改革团队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

本专业前身为1985年创立的食品检验专业,有着34年的办学积淀,是上海市属院校中设立食品检测与安全管理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在上海多个检验检疫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出入境检疫局检测中心、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上海市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第三方检测机构、光明乳业等各大食品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基地,为学生拓展知识、熟练技能、专业实习提供保障。[25]

本专业学风优良,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师范大学优良学风示范班级及提名班级;学生们积极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各类奖项。本专业还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AUT)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人员交流、科研项目合作,优秀学生有机会优先进入我校与AUT联合开展的3+1+1本硕连读项目,达到要求可获得中方学士学位和AUT硕士学位。

■ 主要课程

教学以生物学(食品资源学、微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和食品安全(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学、食品感官鉴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学科为主线,以国内外现行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管理体系为指导,以理化分析检验技术、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技术、现代仪器分析、转基因食品的检测等实验技术方法为手段,研究食品在生产、贮藏、流通、销售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标准技术知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食品质量检验职业资格证书是本专业的三大特色。

■ 就业情况

近三年本专业平均考研率在20%以上,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上海交大等国内名校和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世界排名前30)等世界名校进一步深造。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实验室检测、食品企业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体系咨询与管理的岗位,主要就业方向为市场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等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三方实验室、咨询机构、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等企业。学生在校期间经相关部门的评估和考核,可以获得食品管理体系(ISO22000)内审员、GLOBAL GAP认证、食品质量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25]

园艺(中荷合作)专业

■ 培养目标

园艺(中荷合作)专业是经上海市教委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通过与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引入荷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与上海市高原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植物种质资源开放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建设相结合,注重培养适应现代园艺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领导力,具有国内外园艺领域知识背景,熟悉园艺产业技术体系与经营管理的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26]

■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上海市高原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办学,与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办学,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由荷兰应用科学大学派遣专业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参与合作培养。三分之一以上课程由外方教师英文授课。[26]

参照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对申请园艺专业学士学位学生设立的“绿港计划”,以“适应园艺产业链条、注重能力培养”为专业建设理念,为现代都市园艺产业培养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国内学习两年后,经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审核合格的学生,将到该校继续学习两年,双方互认学分,成绩合格者将同时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和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学士学位。目前已有50余名同学在荷兰学习,其中有30余名同学毕业后继续在荷兰、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6]

本专业注重以能力训练为核心培养园艺专业人才,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大赛。园艺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连续三年在上海国际花展中获得佳绩:2016年获得“未来园艺设计师”景点类金奖,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未来园艺设计师”景点类最高奖——铂金奖。2018年园艺专业学生完成了5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

■ 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设施园艺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保护学、园艺产品保鲜与连锁经营、园林制图和园林规划设计等。[26]

主要实践环节:植物野外实习、园艺综合实习、企业岗位专业实习、国家相关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论文等。

■ 就业情况

就业方向:园艺植物种质创新、园艺植物种苗繁育、设施园艺植物生产、园艺商品营销与管理、中小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学课程教师、园艺园林规划及园艺产业运营管理等。2018届毕业生中,14人考取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英国)、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英国)、Erasmus University(荷兰)、Wageningen University(荷兰)、Inholland University(荷兰)等国外高校的研究生,15人考取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南京林大、贵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研究生,3人在新西兰和荷兰的知名公司就业。2018届就业率为99.75%,出国读研和工作比率为24.64%。

参考资料:以上信息据2019年10月上海师范大学高招网显示[26]

附属单位

标本馆简介

生物标本馆创建于50年代,分设昆虫展区、两栖动物展区、爬行动物展区、鸟类展区、哺乳动物展区等。目前,展馆面积约300多平方米,保存有脊椎动物标本3000余件,其中鸟类标本600多种,哺乳动物标本200件;昆虫标本约10万多号。

生物标本馆以珍藏生物标本种类和数量齐全、珍稀而著名,有30多种动物标本(物种)被IUCN(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确定为国际濒危物种;更有150多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植物;拥有公认为“国宝”级的生物标本:大熊猫、朱鹮、金丝猴、褐马鸡等。

生物标本馆是生物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逐步建成以生物标本研究、采集、制作、展示、教育和交流等一体的多功能“生物标本基地”。

参考资料:以上信息据2019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27]

现任领导

现任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康文

院长:杨仲南

副院长:曹建国、马为民、黄学辉

参考资料:以上信息据2019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2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