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为淮阴工专交通分部汽车系,是淮阴工专交通分部1985年创建时最早的系科之一。目前学院设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5个专业。[3]
学院师资力量厚实。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9人;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教师队伍中人才辈出,省“333”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9人。[3]
学院坚持以恩来精神育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交通运输工程被遴选为“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获批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分别获批国家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省级以上教学奖项3项;获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全院公开出版教材50多部,其中江苏省重点、精品教材5部;《汽车理论》课程被遴选为江苏省精品课程,《汽车文化》获批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
学院拥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拥有国家级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交通运输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车辆与交通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共享平台和淮安市多个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3]
学院大力推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近100项,其中获得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千余篇,其中SCI、EI、ISTP等检索约200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淮安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3]
学院学生培养成果丰硕。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奖9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40余项。学生实践能力强、就业率高,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8%以上,硕士研究生录取率稳定在25%左右,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招生工作先进集体”。[3]
交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才千。男,1969年3月出生,汉族,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91年7月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2002年12月获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
近年来,徐才千同志以第一作者在《教育探索》、《人民论坛》、《学术探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2项省教育厅课题,参与1项教育部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
该同志曾荣获:淮安市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
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夏晶晶。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安全与节能技术、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对象,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拔尖人才。[2]
近年,主持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1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横向课题3项,主要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淮安市工业项目2项。[2]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农业工程学报》、《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公路交通科技》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 其中EI收录3篇。[2]
交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余文明。男,出生1975年12月,江苏涟水人,硕士学位,副教授,现任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被评为淮阴工学院首届“翔宇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
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胜雪。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任交通学院党委副院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