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

五百年来王阳明

作者 郦波
创作年代 当代
类别 哲学著作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在该书中,著者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故事,采用白描、类比和引申等手法,对王阳明的人生传奇故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展示了一个生动传神的“王阳明”;另一方面从当代视角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进行了现代阐释,向读者讲述了王阳明如何一步步地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总共二十三章,其主线沿着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而展开。前四章的“父亲那座山”“理学那道坎”“宦官那个坑”和“生死那道关”等形象地讲述了王阳明从出生到龙场悟道前的曲折经历。在第六章到第十一章的内容中,著者主要讲述了王阳明主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心学思想的精髓之处。从第十二章到第十九章,著者主要讲述了王阳明平江西匪患和平宁王之乱的事功,这是其学说在现实实践中的展现。从第二十章到二十三章,著者主要讲述了王阳明的第三次悟道以及最终以此心光明的方式辞世。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完人之问与心学之问 第二章 父亲那座山 第三章 理学那道坎 第四章 宦官那个坑
传奇开始的地方 叛逆少年 失踪的新郎 初涉官场
完人之问 习惯了杰出的父亲 竹林中的感悟 刘瑾乱政
心学之问 碰撞和较量 另辟蹊径 只身斗八虎
第五章 生死那道关 第六章 龙场悟道 第七章 心学的价值担当 第八章 伟大的知行合一
诏狱里的蜕变 观悟生死 心学不是禅悟之学 席书拜师
千里逃亡 岩中花树公案 拿起而非放下 徐爱的问题
赴任龙场 心外无物 犀利而非圆融 知行如何合一
第九章 事上练 第十章 致良知 第十一章 最爱是讲学 第十二章 心学也是心理学
工作即修行 事上见良知 栽培灌溉之功 临危受命
洞悉全局的智慧 为政以开导人心为本 朱陆之辩 声威退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人人皆是圣人 心学南迁 无间道
第十三章 破山中贼易 第十四章 破心中贼难 第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 第十六章 三个“七零后”
心学的精髓 破贼与长治久安 分而治之 两位才子的交集
文人治军的智慧 政绩观 除恶务尽 宁王的野心
舍近求远见奇功 檄文胜情书 百战自知非旧学 三人好做事
第十七章 两个余姚人 第十八章 心智的较量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第二十章 心学归于致良知
王阳明的周旋 心理战 命运与抉择 大礼议事件
孙燧的死磕 赌徒与守财奴 体制之贼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朱宸濠的疏忽 鄱阳湖大捷 自作孽不可活 意外的收获
第二十一章 天泉证道四句教 第二十二章 战或不战屈人之兵 第二十三章 此心光明
第三次悟道 不战屈人兵 听从内心的声音
四句彻上彻下语 来之不易的和平 漫漫归途
光不止在烛上 意外之战 历史的回响

创作背景

第一章 完人之问与心学之问 第二章 父亲那座山 第三章 理学那道坎 第四章 宦官那个坑
传奇开始的地方 叛逆少年 失踪的新郎 初涉官场
完人之问 习惯了杰出的父亲 竹林中的感悟 刘瑾乱政
心学之问 碰撞和较量 另辟蹊径 只身斗八虎

作品鉴赏

第五章 生死那道关 第六章 龙场悟道 第七章 心学的价值担当 第八章 伟大的知行合一
诏狱里的蜕变 观悟生死 心学不是禅悟之学 席书拜师
千里逃亡 岩中花树公案 拿起而非放下 徐爱的问题
赴任龙场 心外无物 犀利而非圆融 知行如何合一

荣誉记录

第九章 事上练 第十章 致良知 第十一章 最爱是讲学 第十二章 心学也是心理学
工作即修行 事上见良知 栽培灌溉之功 临危受命
洞悉全局的智慧 为政以开导人心为本 朱陆之辩 声威退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人人皆是圣人 心学南迁 无间道

出版信息

第十三章 破山中贼易 第十四章 破心中贼难 第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 第十六章 三个“七零后”
心学的精髓 破贼与长治久安 分而治之 两位才子的交集
文人治军的智慧 政绩观 除恶务尽 宁王的野心
舍近求远见奇功 檄文胜情书 百战自知非旧学 三人好做事

作者简介

第十七章 两个余姚人 第十八章 心智的较量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第二十章 心学归于致良知
王阳明的周旋 心理战 命运与抉择 大礼议事件
孙燧的死磕 赌徒与守财奴 体制之贼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朱宸濠的疏忽 鄱阳湖大捷 自作孽不可活 意外的收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