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圈内上方“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卢嘉锡先生亲笔题写的院名。下方是院名的英语全称。内圆圈中三颗星,代表我国传统哲学中之三才,即天然中之精神、宇宙、人类三大原素。内圆圈中图案由“H”字母和大门构成。“H”,既是化学、化工拼音首写字母,又代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个元素。门为大厦之门,既为厦门之表记,又指学府门户大开。内圆圈下方“1921”指学院学科之起始时间。
院徽寓意: 学院一脉相承厦门大学之精神。 化学化工学子,追随先知前贤,进入化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 和而不同,卓尔不群。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经过近70年的发展,1991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首任院长为张乾二院士。现辖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教育部物理化学研究所。挂靠在学院的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厦门大学理论化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电源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膜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心、厦门大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中国化学会学术刊物《电化学》编辑部。
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支包括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教授78人的教师队伍。其中5位受国家人事部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2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位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和3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位获得何梁何利奖,3位获得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8位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全院共有教职工303人。
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流动站2005年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物理化学在2002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名列第一,同时在所属一级学科中名列第一。
建成于1990年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994年、1999年和2004年的三次评估中均被评为A级实验室,其中在1999年的评估中列全国化学化工类国家和部门开放重点实验室第一名。该实验室的物理化学青年研究群体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1995年成立材料与生命过程分析科学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升级为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时为全国分析学科惟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创建于1991年的化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首批建立的全国三个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1999年,在教育部对首批建立的14个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验收评估中,列全国理科“人才基地”第四名、全国化学“人才基地”第二名。2004年,再次被评为优秀基地。体现化学“人才基地”建设成果的“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创新人才”项目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项目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截至2005年9月,全院在校本科生1611人。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除了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外,建立了工业催化工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还建立了环境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化学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除了正常招收的硕士、博士外,还有“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等方式。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化学系获准选拔招收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截至2005年9月,全院在校博士研究生170人,硕士研究生601人。
学院近五年获“973计划”项目、“九·五”攻关、“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经费达4133万元,2004年科研总经费数已突破1亿元。1999年至2004年间1550篇论文被国际权威的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004年1篇论文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科学》上发表。1999年至2004年共获得国家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形成一批有潜力的高新技术成果。
以蔡启瑞院士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追求科学理想、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在他们的带领下,中青年科学家茁壮成长,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发展势头。全院广大教职工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爱岗敬业,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硕果累累。学院党委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统筹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推动教学、科研工作,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领导和保证作用。多年来,学院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其中荣获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7位,国家级优秀专家7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7位,获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奖1位,获省劳模、省优秀教师、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21位,并有1人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原化学系党总支曾先后被中央组织部和福建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1999年学院党总支荣获省委组织部和共青团省委“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化学化工学院学科群体的先进事迹引起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曾分别被福建省和厦门市的主要报纸和电视台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