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导航

学院历史

解放初期,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厦门大学不再保留工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厦门大学于1985年10月成立技术科学学院,1994年改名为工学院。1999年7月在工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11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学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加强了对工科的支持力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已成长为一个几乎覆盖整个信息学科,有一定人才培养规模,师资队伍知识、学历、学缘、年龄结构较为优化的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已初步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致力于为地区经济建设的服务。

系所设置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下设计算机科学系、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等5个系和电子信息研究所、智能图象与信息系统研究室、人口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语言技术中心、系统与控制研究中心等5个校内研究机构,以及福建省批准设立的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中心。此外学院内部按二级学科共设立 16个院内研究所,主要从事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

师资力量

信息学院拥有专职教师170人,其中全职教授43人(含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72人、助理教授55人,其他各类人员7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启虎(兼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兼职),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引进专家”张肇健 (台湾)、Richard Moncorge (法国)、Rangaraj Rangayyan (加拿大),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董俊,福建省“百人计划”学者王菡子、李军,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资助计划入选者李军,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入选者石江宏,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王菡子、欧钢、曾一锋、张保平、郭浩中、纪荣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纪荣嵘,“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张晓平、林志民、李涛、沈春华、杜小江、陈金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王琳、郭东辉、董俊、兰维瑶,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周昌乐、蔡志平,福建省教学名师赵致琢,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曾建平、黄文财、肖亮、丁兴号、黄春庆、王程、吴云峰、吴梅红、陈飞,厦门市“双百计划”入选者张晓平、李军,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王琳,厦门大学讲座教授胡豁生、戴怀宇、Clarence de Silva(加拿大)、Werner Hofmann (德国),厦门大学教学名师赵致琢、游佰强、陈启安,厦门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彭侠夫、蔡志平、董俊。133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5岁以下的教师占49%,基本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具有优秀教学科研能力的人才队伍。

学位授予点

信息学院是厦门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基础); 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涵盖2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涵盖3个二级学科: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涵盖4个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涵盖5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光学工程;4个工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点(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6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7个福建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2年新增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四个一级学科)。

承担项目

信息学院在承担着电子信息技术“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国防安全立体通信与监控系统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三期平台建设项目的同时,还承担和完成了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和中央各部委的各类科研项目以及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大量国家及地方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自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二等奖、三等奖17项,成果丰硕。在2009-2011三年内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900篇。

国际交流

信息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学术交流广泛。已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耳他等国和台湾、香港的众多著名高校,以及Intel、IBM、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在内的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机构和信息类企业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关系。聘请了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客座或名誉教授。学院多次主持召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邀请20-3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做客“南强讲座”和“海韵讲座”。同时,资助研究生和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优秀研究生赴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机构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

  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中心   海西工业技术研究院通信工程技术中心   福建省无线通信接入工程中心   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分析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电子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实验室或工程中心

  厦门市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重点实验室   厦门卫星导航研发中试基地   厦门市无线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批机构

  厦门大学系统与控制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   厦门大学数字医疗技术研发中心   厦门大学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   海西信息通信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共建机构

  厦门大学-国防科大智能图像与信息处理研究室(ATR第六研究室)   厦门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智能控制与智能计算联合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科大讯飞闽南语语音及语言联合实验室   厦门大学-美亚柏科网络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