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26年4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

1949年,《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停刊。

1952年7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刊。[1]

据中国知网显示,2002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3]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5]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报道内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报道包含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反映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的学术研究论文。[4]

  • 主要栏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有“现代性研究”、“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等立足理论前沿的系列专栏和“台湾研究”、“南洋研究”等体现该校学术专长的栏目。[1]

人员编制

据2019年3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官网显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拥有主编1人,副主编4人,编委24人。[2]

编委:

叶建明 朱菁 刘国深 刘海峰 李一平 李晓红
陈支平 陈双燕 陈武元 陈振明 宋方青 辛志英
张立平 张有奎 杨灿 杨继国 郑振龙 胡荣
洪峻峰 翁君奕 徐进功 黄合水 彭水军 童锦治

学术交流

叶建明 朱菁 刘国深 刘海峰 李一平 李晓红
陈支平 陈双燕 陈武元 陈振明 宋方青 辛志英
张立平 张有奎 杨灿 杨继国 郑振龙 胡荣
洪峻峰 翁君奕 徐进功 黄合水 彭水军 童锦治

办刊成果

2004年7月5日至7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与厦门大学中文系、文艺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6]

2010年4月19日至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高校社科名刊主编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7]

收录情况

出版发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收录。[1]

影响因子

据2019年3月17日中国知网显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共出版文献4493篇。[3]

据2019年3月1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载文量为1910篇。[4]

荣誉表彰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该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1]

据2019年3月17日中国知网显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被下载1704138次、总被引42597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45、(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61。[3]

据2019年3月1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引量为16708次、下载量为113961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0.8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316名,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类)(279种)中排第34名。[4]

文化传统

2008年12月,福建省期刊协会首次在全省期刊中开展质量评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举办期刊评优活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8]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3]

现任领导

  • 办刊宗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坚持以学术为重、社会效益为重的办刊宗旨。[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