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种植、生产、销售茶籽系列食用植物油的民营企业,至2010年8月有注册资本5600万元,总资产5.11亿元,年产值11亿元。2008年,金浩茶油引进风投天图创投,金浩茶油公司总经理周文辉表示,“油茶种植基地,从5万亩扩充到了10万亩,产能两年中增长了40%,从原来4家生产基地通过并购扩充到7家,市场从几个省份增长到现在的27个省份。”
金浩茶油公司先后在省内祁阳、益阳、常德、郴州、衡阳及江西省萍乡建设了6大生产基地,建有10多条预榨、浸出、精炼、灌装自动化生产线,开发的主打产品“金浩茶油”系列食用植物油先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放心粮油”、“全国油茶籽油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食品工业千亿产业突出贡献企业。根据公司2005年制定的“合纵连横,打造油茶湘军”的发展战略,力争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小包装高档食用油第一品牌。
金浩茶油
2010年8月,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金浩茶油)因致癌物超标陷入“召回门”。
湖南省质监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2010年5月金浩茶油被查出苯并芘超标,当时发现其几个批次的产品苯并芘含量高达60微克/千克,而根据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a)芘”的含量最高上限为10微克/千克。金浩茶油被要求召回产品并改进工艺降低苯并芘含量,“目前大部分超标产品已经召回,还有一部分正在召回中,5月份之后出厂的产品我们都进行了严格抽检,没有超标的现象”。
金浩茶油营销公司高层称,公司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并没有下架和召回。2010年8月20日,金浩公司在其网站刊登的声明中称,旗下主打产品金浩茶油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可靠,近期出现的关于“金浩茶油被查出致癌物超标6倍”纯属谣传,“不排除是竞争对手恶意炒作”。
苯并芘又称苯并(a)芘,是一种常见高活性间接致癌物,它不具直接致癌性,经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才具有致癌性。
对于苯并芘超标,行内企业的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农户在加工茶饼的时候,农户可能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如温度控制不好,容易导致烧焦现象,生成苯并芘,残留在茶籽的外壳上;而压榨后苯并芘就全部残留在茶饼中,在萃取茶饼中的残油时,残留的苯并芘也被大量萃取出来,通过高温又与溶剂油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导致浸出后毛茶油苯并芘含量不断提高。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王瑞元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油饼中就有苯并芘”,“加工茶饼过程中的烘烤、蒸炒等环节,并不会产生苯并芘或者增加含量,所有植物油料都需要蒸炒,才能有香味”。 王瑞元指出,导致苯并芘超标的有三个原因:一是茶籽中混入了作为润滑剂的机油;二是茶农在柏油马路上晾晒茶籽,高温让融化的沥青混入茶籽中,三是茶籽原料发生了霉变,这也会产生苯并芘超标。
一个食用油生产企业表示,“由于环境受到污染,苯并芘超标可能存在于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另外,如果企业使用浸出法,食用级溶剂可能没被彻底清除,这也会带来苯并芘超标。”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金浩公司关于毛茶油苯并(a)芘含量高的解释成立,那么,其他茶油企业乃至生产其他一些种类植物油的企业,部分产品也可能存在苯并(a)芘超标的问题。实际上,除了金浩公司,其他茶油公司也大量从农户中收购茶饼,也同样在采用浸出工艺。而金浩公司等企业直到国家质检总局和湖南质监局今年抽检发现问题之后才开始自查并改正工艺,令人匪夷所思。
一位湖南省质监局人士直言:“事实上,只要是通过浸出法从压榨后的‘油饼’中提炼油品,不管是茶油,还是花生油或橄榄油等植物油类,都可能或多或少导致苯并芘超标。”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王瑞元指出,金浩茶油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山茶油生产企业,公司年产茶油估计约1万吨。国内山茶油脂产量有100万吨左右,如果全部利用,没有损耗,能产出大约20万吨的茶油。尽管茶油在国内食用油消费的量所占比重不大,但是这个事件出来后,隐瞒仍在继续,这有可能毁掉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