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

南海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中文名 南海区
海拔高度 805米(最高)
主要民族 汉族
外文名 Nanhai、Namhoi、SouthernSea
别名
行政代码 440605
方言 粤语-南海话、少量客家话
机场 佛山沙堤机场
著名景点 西樵山、西岸南海湾、南国桃园、南海仙湖旅游度假区、南海影视城、千灯湖
地区生产总值 3560.89亿元(2021年)
高等学府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坐标 北纬22°48′03″、东经112°49′55″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海境内的西樵山一带已经有先民在该地繁衍生息。

先秦时期南海区属百越诸部之南粤。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海郡,郡治设于番禺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十年(590年)以原南海郡治中心番禺县改置南海县,属广州总管府。南海县政区建置自此始,广州府城为南海县辖地。其后,仁寿元年(601年),因避太子讳改广州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年)罢番州复置南海郡。(《隋书·地理志·南海县》:“南海,旧置南海

。平陈,郡废。又分置番禺县,寻废入焉,大业初置郡。”)《康熙南海县志序》志序:“太史公言岭以南一大都会南海之谓也故秦时为郡首诸支郡梁唐后为邑则首诸支邑.......”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置广州,唐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分地复置番禺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州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南海郡为广州,或州或郡,南海县均为其属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以广州置兴王府,并撤销南海县建制,析南海县地为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据《太平寰宇记》)。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废兴王府,设广南路广州(广南分东西两路后,广州属广南东路);五年,撤销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复置南海县,属广州。开宝五年(972年)撤销常康、咸宁两县和永丰、重合二场,复置南海县,同时撤销番禺、四会两县,将两县地并入南海县(据《元丰九域志》)。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复分置四会县。皇祐三年(1051年),复分置番禺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从南海县乡划入的地方,改置宁安乡(今小榄、海洲一带)。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升广州为翔龙府,南海县属翔龙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灭赵,改翔龙府为广东道广州路,南海县属广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广州路为广州府,南海县属广州府。景泰三年(1452年),划出东涌、马宁两都及鼎安、西淋两都的一半,包括冲鹤、大良等三十七堡给新置的顺德县。嘉靖五年(1526年),割西南、胥江两都和三江都的一半及白塔岗等地给新置的三水县。清南海县建制及其隶属关系无改变。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割三江都的华宁堡、苏山堡及骆村堡的冈头、文冈、上塘尾、乌石冈、骆村、花岭等6村,桃子堡的窦冈、冷水坑、上塱、江厦、桃坑、石塘、竹湖、横山头、横沙头、金利、横冈、鲁冈等12村和恩洲堡部分无村庄的地域,给新置的花县(据康熙二十六年《花县志》)。同治十一年(1872年)《南海县志》所载,原苏山堡的园(袁)冈头、小、料美、桃子堡的上塱、江厦、桃坑、石塘、金利、横冈、鲁冈等村(或村的一半)已划回南海县。

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府级建制,南海县直隶广东省。民国三年(1914年),省、县间增设道级建制,南海县属粤海道。7月道级建制废除,南海县直隶广东省。民国九年(1920年)广州市区划定,南海县城(西关和广州城东部)被划入广州市区。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佛山镇划出设市;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6日,九江堡划出筹设九江市;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佛山市撤销,复归南海县为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分区设善后管理委员会分管各县,南海县属西区善后管理委员会。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9日再改九江为特别区直隶南海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罢善后管理委员会,设绥靖公署,南海县属中区绥靖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绥靖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南海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驻南海县佛山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改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时县直隶于省,省分区设派出机关以管理各县。分管南海县的广东省派出机关,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为珠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为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3月至1958年11月为佛山专员公署,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为广州专员公署,1959年1月至1967年1月为佛山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3月至1968年3月属佛山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1968年3月至1979年4月为佛山专区(1970年10月改为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年1月至1983年6月为佛山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省、县间增设市一级行政区划;地、市合并后佛山市为地级市,南海县隶属于佛山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南海区城市规划南海区城市规划1950年11月27日,划二区上恩洲乡的黄冈、谭村、新村、沉香沙等村归番禺县。

1951年1月12日,中央批准佛山设市。经筹备,6月26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正式从南海县分出为省辖市。

1952年初,为便于土地改革,第五区西岸乡划归高明县,狮山乡走马营村原属三水县的部分划归南海县。6月,顺德县石乡划归南海县。

1953年5月,西岸乡重又归回南海县第五区。

1954年2月16日,划第六区东三乡的石阁、杨棠、果房、隔沙、南涌等村归佛山市。28日将叠南乡的田边村划归佛山市。

1955年9月19日,划八区横松乡松尾村(又名松洲岗)归广州市。

1956年7月,划石湾镇归佛山市。

1958年12月22日,南海、三水两县合并,初称南三县,1959年1月9日改称南海县(以《南三日报》是日改名《南海日报》为据)。两县合并的同时,将原属南海的超英公社大部分(已划归南庄公社的溶洲、东元两大队除外)和上游公社的东三大队,划归佛山市。1月1日,划幸福公社敦厚大队和联和大队的江边、大郊两村归佛山市。4月,将盐步公社的沙凤、滘口、海北大队及秀水大队的大部分地域、平洲公社的海中、海南大队和里水公社的横沙大队,划归广州市郊区。9月,复分置三水县,但原属三水县乐平公社的沙头大队划归南海县。

1992年9月23日,南海市人民政府挂牌,全市分3个街道、15个镇。

1993年9月29日,省政府批准撤销大沥、盐步、黄岐3个镇建制,设置大沥、盐步、黄岐3个街道,办事处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未实行。1997年1月9日南海市政府行文将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称为区办事处)。

1994年2月28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南海市将西樵更名为西樵山旅游度假区,设立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人民政府。同时将九江镇的朝山、七星、大同、显岗、西岸5个管理区和沙头镇的山根管理区划归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辖。3月28日,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挂牌。同年,全市分6个街道、11个镇、1个旅游度假区。

1995年2月2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南海市将小塘的华涌、罗洞、塱下、狮中、狮北、大涡塘6个管理区,罗村的穆院、白沙桥、招大、塘头4个管理区和官窑的黄洞、唐边2个管理区划出,设置狮山街道。7月27日,佛山市政府批准南海市将平洲街道的林岳管理区及平东、平南2个管理区的部分区域划归凤鸣街道管辖,同时将凤鸣街道更名为三山港街道。

1997年5月3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调整西樵山旅游度假区行政区划,划出城东、新圩、城西、银岗4个管理区,设置西岸镇。全市分桂城、平洲、大沥、盐步、黄岐、三山、狮山等7个街道,里水、和顺、官窑、罗村、小塘、丹灶、九江、南庄、沙头、金沙、松岗、西岸等12个镇和西樵山旅游度假区。

1998年10月9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南海市政府撤销管理区办事处,设立村民委员会。1999年3~6月,将原管理区改为行政村,原村民委员会复改为村民小组。全市分7个街道、12个镇、1个旅游度假区,下辖75个居委会、250个行政村、1210个村民小组。

2001年9月18日,省政府同意撤销三山港街道,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平洲街道。全市分桂城、平洲、大沥、盐步、黄岐、狮山6个街道,里水、和顺、官窑、罗村、小塘、丹灶、九江、南庄、沙头、金沙、松岗、西岸12个镇和西樵山旅游度假区。11月26日,省政府批准撤销西岸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全市分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镇级旅游度假区。

2002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将南庄镇划入佛山市禅城区。12月18日,省政府批准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更名为西樵镇。当年全市辖6个街道,12个镇,74个社区居委会,242个行政村,1950个村民小组(新建置当年底前未挂牌,数据包括南庄镇)。

2005年1月10日,经省民政厅和市政府同意,将南海原有的17个镇、街道调整为2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其中包括将桂城、平洲街道合并成桂城街道办事处;将罗村镇改为罗村街道办事处;将大沥、盐步、黄岐街道合并为大沥镇;将里水镇、和顺镇合并为里水镇;将狮山街道办事处、官窑镇、小塘镇、松岗镇合并为狮山镇;将丹灶镇、金沙镇合并为丹灶镇;将九江镇、沙头镇合并为九江镇;将西樵镇、西岸镇合并为西樵镇。(2002年南庄镇划归佛山禅城区)。全区辖管桂城、罗村2个街道,大沥、里水、狮山、丹灶、西樵、九江6个镇。

2013年3月12日,大沥镇西部和整个罗村街道并入狮山镇。自此全区辖6镇+1街道(非常6+1)。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南海区下辖1个街道、6个镇。[5]

区划详情

6个镇:里水镇、九江镇、丹灶镇、大沥镇、狮山镇、西樵镇。

1个街道:桂城街道。[5]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北纬22°48′03″、东经112°49′55″之间。东连广州市芳村区、番禺区,南接顺德区、鹤山市、新会区,西邻三水区、高明区,北濒花都区、三水区,环抱佛山禅城区。南北最大纵距56.8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1.85公里。总面积1150.5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海区地势大致西北、西南部高,中、东南部低。最高峰为高明杨梅镇的皂幕山,海拔高程805米。三水大塱涡地势低洼,高程1.7米,为最低点。地貌单元主要有三角洲平原、丘陵、低山。占全市约2/3的是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及其支流的河谷三角洲平原,几乎遍布顺德和南海大部分及高明东北部,海拔多在0.7米~2.5米之间。

平原内水网密布,有丘陵、残丘点缀,基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星罗棋布,成为三角洲中独特的人工地貌景观,地貌类型主要有低缓残丘、洼地等。高明西南部和三水北部迳口华侨农场一带为低山丘陵区,地势陡峻,相对高差大,切割强烈,山谷纵横,坡度较陡,植被发育,树木茂密。地貌形态与区内构造、出露地层岩性有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气候特征

南海区的气候特点可概括为;季风明显,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分明,日照偏少,夏长冬短,春阴寡照。境内累计年平均气温为22.4℃,全年0℃以上的积温平均为8067℃,年际变化在7700℃~8500℃之间。最冷月1月气温不低,平均气温为14.0℃。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短。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统计,南海区的夏天始于4月16日,持续至10月25日,长达6个多月,多年平均为193天。最长为1998年“夏”,从3月26日持续至11月20日,长达240天,为有气象记录的40多年中最长的一个夏天。南海区的冬天平均每年只有10.3天,平均出现日期为1月21~30日,有将近两成的年份为无冬年。

受季风气候影响,境内雨量丰富但季节变化显著,冬季风控制大陆时,雨量显著减少,空气干燥;在夏季风偏弱的年份,秋、冬可能出现干旱。全年主要降雨量出现在4~9月,称为“汛期”。汛期的平均雨量为1305.9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79%。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平均降雨量为335.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1%。3月份虽然阴雨较多但雨量不大,平均降雨量为83.5毫米,只占全年总雨量的5%。南海区处在华南低纬地带,虽然日照较强,但全年云量较多,总日照并不丰裕,尤其是春季,经常低云密布,雨雾频频。日照时数偏少,南海境内年日照只有1666.4小时,最少日照的1997年全年日照只有1170.9小时。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之比为)低,南海境内年日照百分率为40%。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2年,南海开展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全市有一级地类3个,二级地类14个,三级地类33个。土地总面积114949.86公顷。

水资源

南海区大部分水量流入江河,成为不可利用的水资源,河涌密布,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境多年平均河川径流域9.22亿立方米,另有西北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流域2109亿立方米,合计多年河川平均流域2118.2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南海境内矿产资源不多,金属矿藏几乎没有,主要有一些非金属矿藏。

煤等燃料矿产,煤主要分布于官窑、里水邓岗和岗头、和顺及松岗联表等地,以无烟煤为主,产于石炭灰纪测水组、二叠纪童子岩组和晚三叠纪小坪组,多呈薄层状或煤包产出,形成规模小,仅见小型矿床或矿点,可供地方性开采。此外,马头岭一带有石油矿点,盐步有油页岩薄层状矿点,夏教有浅层天然气矿点,均不具工业价值。

膨润土,见于官窑黄洞和狮山穆院、白泥坑一带,为火山沉积蚀变风化产物,产于始新世华涌组第一段,成层状产出。是一种由蒙脱石矿物组成的黏土岩,用途广泛,可作建筑涂料、深水井淡水泥浆、干燥剂以及香皂、饲料等添加剂。上述地区的膨润土,属中至大型矿床,可作露天开采。

高岭土,见于狮山白泥坑、横过坑等地,产出地层为始新世宝月组,矿石为长石砂岩风化物,属风化型小矿床,质纯,当地居民早在200年前就已开采利用为陶瓷原料,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配料砂岩分布于和顺文头岭和象岗、大沥、盐步平地岗瓦头和龙头岗等地,产于三叠纪、石炭纪和泥盆纪地层中,成层状产出,主要成分为石英,可作水泥配料。属中型矿床,正在开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石膏,见于盐步、松岗和桂城等地,产于早第三纪地层的沙砾岩、砂岩、粉砂岩中,呈夹层产出,单层厚一般为0.5~3.2米,最厚可达15米,埋深60~160米,为大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硬石膏,分布广,质量好,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泥炭,见于官窑大榄涡、和顺万顷洋、罗村中、桂城岗等地。产于第四纪沉积物中,呈不等厚的层状产出,分布广,属大型矿床,质量好,埋藏浅,可作露天开采。泥炭是一种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作为新型矿产资源,在工农业上有广泛用途,具有一定的远景开发价值。

重晶石,见于凤鸣三山,呈脉状,产于早白垩纪地层中。重晶石矿,质量较好,易开采,具中型矿床储量,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料,主要见于西樵山和小塘狮岭等地,属火山岩型石料。质地坚硬,储量不大,大多数已开采利用,一些风景区已禁止开采。

人口

人口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共371.9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70.05万人。户籍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47.7%,女性占52.3%;全年出生人口1.97万人,出生率为11.7‰;死亡人口0.76万人,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7.2‰。[2]

民族

南海区主要民族为汉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黎族、瑶族、苗族、布依族、、彝族、朝鲜族、侗族、京族。

语言

南海县境古在百越(或作百粤)杂居中心地区。早期的土著大多说壮侗语系的语言,后来随着先是楚人、后是中原汉人的不断南移,原有的壮侗系语言与楚语、中原汉语不断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诸方言。现南海境内除和顺镇鲁岗管理区北洲村(温姓、麦姓)、猛冲村(麦姓),松岗镇唐联管理区燕溪村(黄姓、邓姓)及显子岗管理区大坑庄(黄姓、蔡姓),总数不足一千人操客家方言以外,其余所操都属粤方言,但内部却存在颇大差异,甚至个别地方相互通话也存在困难。按其特点概括,大抵可分为五个片:

桂城片:位于县境中部。含桂城、小塘(狮北、狮西、狮中、罗洞除外)、金沙、丹灶、西樵等镇,另还包括罗村镇的芝南小片、南庄镇的罗格围小片、平洲镇的林岳小片以及九江镇的大同小片、河清小片等。

大沥片:位于县境东部,毗邻广州。含大沥、盐步、黄岐、平洲、凤鸣等镇,另还包括里水镇的中、南部地区,罗村镇的西隆小片,松岗镇的围田地带以及官窑七甫的洲中。该片的语言与广州话很接近。

官窑片:位于县境北部,与广州市白云区及花县、三水县接壤。含官窑、和顺等镇,另还包括里水镇的北部地区,松岗镇的丘陵地带,小塘镇的狮北、狮西、狮中、罗洞几个管理区,罗村镇的穆院与塘头,大沥镇的兴贤等地。

九江片:位于县境南端,东北面与顺德县接壤,西南面与鹤山、新会隔江相望。含九江镇内的上东、下东、大谷、南乡、上西、下西、下北、新龙、沙嘴、敦根、梅圳、璜矶等管理区。操九江话的约5万人。

沙头片:位于县境西南部偏东地区,南界九江镇,东邻顺德县龙江镇,含沙头镇的绝大部分地区(山根乡的寨边村、新村与朝阳村讲西樵话)及南庄镇的东西围小片。另外九江镇的富贤村也通行沙头话。该片人口也不多,仅约5万余。但沙头话与九江话一样,在粤方言中都各自算得上是很有特色的一支小方言。

除了以上五个片以外,桂城镇西约管理区岐阳里与健龙里,东二管理区的新村,叠南管理区的乐庆村共约有数百人讲粤方言四邑话。

建国以来,全国推广普通话,南海话也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特别是近年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社会交往大大增加,加上电视、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作为粤方言标准语的广州话对南海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年青人所说的话都在向广州话靠拢,南海话中一些有特色的土音日渐消磨,形成了明显的新(青年一代)老(老一辈)差异。这里记录的是老派的语言特点。

政治

人大领导

主任:赵崇剑[6]

政府领导

副区长:向百名、黄智斌[6]

经济

综述

2021年南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560.89亿元,比2021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8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907.77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592.23亿元,增长8.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5%,金融业增长5.4%,房地产业增长3.0%,其他服务业增长7.4%。三次产业比重为1.7:53.6:44.7。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21年上涨1.1%。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4%,衣着类上涨3.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与2021年持平;食品烟酒类小幅下降0.5%。

2021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8%。

2021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57亿元,比2021年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9.42亿元,比2021年增长0.5%。税收总额578.22亿元,比2021年增长7.3%。[2]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26.68万亩,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9万亩;瓜果类(果用瓜)播种面积0.24万亩;花卉播种面积7.44万亩。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0.38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70万吨;水果产量0.35万吨。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7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15万吨,禽肉产量0.60万吨。水产品产量20.65万吨。[2]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1.1%。按经济类型分:集体企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7.0%;股份制企业增长1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8.4%,重工业增长13.8%。

2021年,全年规上工业中,金属制品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2.8%,汽车制造业增长3.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5.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6.5%,家具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2.6%。

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7%;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8%。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6.10亿元,比2021年增长10.1%。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72个,实现利润总额7.33亿元,比2021年增长1.1%。[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6.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2%,其中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72.3%。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74亿元,比2021年增长9.5%。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1098.51亿元,增长8.8%;餐费收入102.22亿元,增长16.8%。

2021年,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8.5%;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3.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7.0%;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6.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0%。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1845.7亿元,比2021年增长21.5%。其中出口总值1351.5亿元,增长22.6%;进口总值494.2亿元,增长18.3%。全年实现贸易顺差857.3亿元。

2021年,全年新签订合同数255个,比2021年增长33.5%;实际利用外资10.33亿元,下降27.5%。

金融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0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6901.88亿元,增长10.1%;外币存款余额17.00亿美元,增长9.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369.93亿元,增长21.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335.17亿元,增长21.2%;外币贷款余额5.45亿美元,增长94.5%。[2]

交通

南海区拥有的公路里程(含国道、省道及地方公路)525.8公里,其中地方公路361.4公里,公路密度45.7公里/百平方公里。2002年,拥有的公路里程1938.7公里,其中有等级公路(含高速公路)1854公里,公路密度168.58公里/百平方公里。

南海区建公路,修建高速公路,扩建改造国(省)道、地方公路。继1987年动工兴建桂江公路、桂澜公路,1989年建佛平路新线公路。1991年进行县内交通“五纵四横”规划,1992年9月,动工兴建东西一线(桂丹公路);1993年3月,兴建南北一线(桂和公路)。

高速公路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三水高速公路,佛山开高速公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西环段,广州珠海西线高速公路。

2021年,全年交通建设投资总额21.97亿元,比2021年增长14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0.03亿吨公里,比2021年下降1.5%。其中:公路34.29亿吨公里,下降16.6%;水路35.73亿吨公里,增长19.4%。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8.15亿人公里,增长41.1%。

2021年,年末全区机动车车辆保有量为129.82万辆,比2021年增长10.0%。其中汽车120.47万辆,增长10.7%,私人汽车107.49万辆,增长9.7%。[2]

社会

科学教育

2021年,科技创新力量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95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26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569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747家。专利授权量达36324件,比2021年增长48.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06件,增长83.4%。

2021年,全年普教投资总额116.84亿元,比2021年增长24.1%。普教校舍建筑面积762.94万平方米。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88所,在校学生15.33万人。其中高中21所,在校学生5.15万人;初中67所,在校学生10.18万人。小学138所,在校学生26.95万人;幼儿园411所,在校学生14.2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8.4%;高中毕业升学率99.6%。[2]

文卫体育

2021年,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间,镇文化站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0间,博物馆10间,公共图书馆(含读书驿站)205个,藏书量328.95万册。数字影院67间,电影观众557.37万人次。

2021年,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3家,其中医院29家,妇幼保健院1家,门诊部29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074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8892人,其中执业医师6576人,执业助理医师550人。

2021年,参加市以上体育比赛获前三名1551人次,向上输送人才35人。现有体育场地5792个,其中:体育馆11个,篮球场2877个,网球场61个,足球场330个,简易游泳池288个。[2]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40元,比上年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093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36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72元,增长16.3%。

2021年,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8.8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18.01万人,失业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13.61万人,工伤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16.00万人。

202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5人,比上年减少3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98人,比上年减少199人。[2]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全区道路安全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06人。[2]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区空气优良级别天数共299天,占有效天数361天的82.8%。空气综合污染指数3.61,比2021年上升4.9%。已建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10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为104.9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8.1%。[2]

邮电旅游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17.94亿元,比2021年增长4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2.85亿元,增长54.2%;电信业务总量45.09亿元,增长25.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02万户,比2021年下降12.8%;移动电话用户474.48万户,增长3.2%。互联网用户187.44万户(不含手机上网用户),增长3.8%。

2021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32.32万人次,比2021年增长5.6%。其中接待过夜旅游人数677.64万人次,下降8.0%。实现旅游总收入127.38亿元,增长1.8%。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28.65万人次。[2]

旅游

康有为故居康有为故居位于丹灶镇银河村苏村,原名为“涎香老屋”,[7]始建于清代中叶,正屋面积81平方米,为一厅二廊二房的青砖“镬耳屋”,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附属建筑有惟卿康公祠、康氏宗祠和由澹如楼、藏书楼、七松轩、九曲桥、观鱼亭、七株老桧树组成的七桧园。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部分原建筑在抗日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1983年,县政府拨款修复“涎香老屋”。1986年,康有为故居被定为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县拨专款在故居旁的“惟卿康公祠”原址建的“康有为纪念馆”竣工,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陈列展出有康有为各个时期的遗墨、旧物、照片等。1989年,康有为故居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定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康有为堂侄女陈康静瑜捐资450万元,按原貌重建康氏宗祠、藏书楼、澹如楼、九曲桥、七松轩等建筑。 康有为故居康有为故居
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位于南海市九江中学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始建,是一座红墙绿瓦、建筑独特的小礼堂。原部分建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94年由市政府拨款及国内外热心人士集资重建,1995年4月22日落成。重建后的纪念堂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回廊巨柱建筑,气势庄严,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纪念堂高三层,首层为会场,二层为奉祀朱九江的礼堂,第三层文物馆内,设有《朱九江先生生平史迹展览》,展出朱九江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墨迹和著述。 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
岗公园桂城城区北部有一海拔63.3米、名为岗山的山坡,公园依山而建,分南北两部分,总占地面积41.9公顷,市政府斥资3亿元兴建,1996年9月23日建成开放。公园南部以山为主,山体面积为14.6公顷,建有滑车道、动物园、烧烤场等游乐项目,山顶上南海电视塔的观光台,可俯瞰桂城。公园北部以湖为中心,桥廊曲径,垂柳依依,还建有表演中心、儿童乐园、水上乐园等,占地27.3公顷。 岗公园岗公园
千灯湖公园千灯湖公园位于桂城城区北部,与岗公园北门相对,占地面积26.6公顷,系开放式公园。由人工湖、大掩体、历史观测塔、水上茶亭、景观塔及千盏灯排布组成,并因此得名。千灯湖是人工湖,1999年,市政府斥资1.64亿元兴建,是南海市新时代的标志性景观之一。2002年7月正式开放。 千灯湖公园千灯湖公园
九江璜矶“鹭鸟天堂”九江璜矶“鹭鸟天堂”位于九江璜矶东风村,当地村民称为“鹤巢”。东风村方圆350公顷,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从清代道光年间起,簕竹林中就栖息着2万多只灰、白鹭鸟。1985年,县政府将此地列为鹭鸟保护区。 九江璜矶“鹭鸟天堂”九江璜矶“鹭鸟天堂”
金沙滩金沙滩位于金沙镇内,原是北江河中的沙洲,1985年起,金沙滩被辟为游泳场和度假村,翌年全面开发,在沙滩游泳区设置安全栏,配备救生员;在翠竹林建造烧烤炉、临江长廊等。 金沙滩金沙滩
九江海心沙九江海心沙为九江境内西江江心小岛。沙洲面积86公顷,。1993年开始开发建设为海心沙度假村,村内设有沙滩泳场、烧烤场、溜冰场等娱乐休闲设施。 九江海心沙九江海心沙

荣誉

康有为故居康有为故居位于丹灶镇银河村苏村,原名为“涎香老屋”,[7]始建于清代中叶,正屋面积81平方米,为一厅二廊二房的青砖“镬耳屋”,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附属建筑有惟卿康公祠、康氏宗祠和由澹如楼、藏书楼、七松轩、九曲桥、观鱼亭、七株老桧树组成的七桧园。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部分原建筑在抗日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1983年,县政府拨款修复“涎香老屋”。1986年,康有为故居被定为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县拨专款在故居旁的“惟卿康公祠”原址建的“康有为纪念馆”竣工,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陈列展出有康有为各个时期的遗墨、旧物、照片等。1989年,康有为故居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定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康有为堂侄女陈康静瑜捐资450万元,按原貌重建康氏宗祠、藏书楼、澹如楼、九曲桥、七松轩等建筑。 康有为故居康有为故居
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位于南海市九江中学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始建,是一座红墙绿瓦、建筑独特的小礼堂。原部分建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94年由市政府拨款及国内外热心人士集资重建,1995年4月22日落成。重建后的纪念堂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回廊巨柱建筑,气势庄严,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纪念堂高三层,首层为会场,二层为奉祀朱九江的礼堂,第三层文物馆内,设有《朱九江先生生平史迹展览》,展出朱九江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墨迹和著述。 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朱九江(朱次琦)纪念堂

地方特产

岗公园桂城城区北部有一海拔63.3米、名为岗山的山坡,公园依山而建,分南北两部分,总占地面积41.9公顷,市政府斥资3亿元兴建,1996年9月23日建成开放。公园南部以山为主,山体面积为14.6公顷,建有滑车道、动物园、烧烤场等游乐项目,山顶上南海电视塔的观光台,可俯瞰桂城。公园北部以湖为中心,桥廊曲径,垂柳依依,还建有表演中心、儿童乐园、水上乐园等,占地27.3公顷。 岗公园岗公园
千灯湖公园千灯湖公园位于桂城城区北部,与岗公园北门相对,占地面积26.6公顷,系开放式公园。由人工湖、大掩体、历史观测塔、水上茶亭、景观塔及千盏灯排布组成,并因此得名。千灯湖是人工湖,1999年,市政府斥资1.64亿元兴建,是南海市新时代的标志性景观之一。2002年7月正式开放。 千灯湖公园千灯湖公园

词条图册

九江璜矶“鹭鸟天堂”九江璜矶“鹭鸟天堂”位于九江璜矶东风村,当地村民称为“鹤巢”。东风村方圆350公顷,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从清代道光年间起,簕竹林中就栖息着2万多只灰、白鹭鸟。1985年,县政府将此地列为鹭鸟保护区。 九江璜矶“鹭鸟天堂”九江璜矶“鹭鸟天堂”
金沙滩金沙滩位于金沙镇内,原是北江河中的沙洲,1985年起,金沙滩被辟为游泳场和度假村,翌年全面开发,在沙滩游泳区设置安全栏,配备救生员;在翠竹林建造烧烤炉、临江长廊等。 金沙滩金沙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