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本汽车质量杂志将面世
国内第一本以可靠性为基点的“汽车质量报告”呼之欲出,它的刊名为《产品可靠性报告》,其英文缩写为RR(Reliability Reports)。据该刊负责人介绍,这本刊的未来目标是打造出一本专属于中国消费者自己的消费报告,而且主要报道对象是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该刊正在借鉴美国《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杂志的编辑模式。《消费者报告》作为民间力量引导消费理念与习惯,已经成为美国消费市场领域的一个典范与现象。其在汽车领域所做的可靠性调查与报告更是已经成为衡量汽车产品质量的风向标。以《消费者报告》的定位和运作模式为榜样,《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也致力于在包括汽车领域在内的中国工业制造行业打造可靠性指标、进而引领人们从具体角度区分产品质量差异。
可靠性是质量的一项重要属性。任何产品如果出现较高的故障率,就意味着其产品可靠性出现了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制造业在许多领域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国际市场,但从整体质量水平而言,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精密机床、电子元器件等,尤其是在汽车领域,首次故障里程、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等直接反映质量状况的可靠性指标都处于落后水平。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也显示,大多数汽车召回案例中,基本都与零部件的可靠性缺陷有关。《产品可靠性报告》以“透视缺陷产品、揭秘质量差异”为基本定位,将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并期待对消费者消费习惯和理念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可靠性的价值,由国家质检总局主管的《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正在探讨建立一个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调查机构参与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在现阶段将以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作为关注重点,并会定期发布“汽车质量报告”,以翔实、可信的数据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实用有效的参考。
国内总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39信箱)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851/T
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6953
国内邮发代号:82-228
国际发行代号:MO 1453
广告许可证号:京朝工商广字第8135号
2009年7月份创刊的《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承接了《监督与选择》20多年的发行历史、权威性和读者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的更名创刊,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并且开创一个更加广阔的集质量信息、质量技术、质量管理于一体的传播平台。
《产品可靠性报告》由国家质检总局主管,中国质检报刊社主办。“透视缺陷产品,揭秘质量差异”,在如此旗帜鲜明的办刊宗旨的引领下,《产品可靠性报告》将把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放在共同的层面下,用技术的、客观的眼光进行观察。
质量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而质量技术则是将产品缺陷和质量风险消除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保证,《产品可靠性报告》的出现,将会以可靠性为专注点,打开一个质量技术的新视角。
可靠性是生产制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反映了产品的耐用性和故障率。可靠性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只有那些重视可靠性工程的企业,才会真正体会从源头抓质量的精髓,并从中尝到高品质带来的利润差异化和美誉度差异化的甜美果实。
从精益求精的军工、航天工业到电力、铁路这类国民生活的基础产业,从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家电、IT、通信产品到百多年来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深的汽车、飞机,无论是每一个成品还是每一个零部件,可靠性问题永远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靠性也是一种消费体验,更是企业或品牌美誉度的基础。“因为可靠,所以信赖”。关注可靠性,实际上就是关注消费者的感受。因此,这本杂志的终极目标是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互信的桥梁。
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不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日新月异,有一些规则是亘古不变的。比如,没有人会拒绝经久耐用的消费品。《产品可靠性报告》所关心的就将是这一类产品以及他们的制造商。当然,包括他们的经验和诀窍。与此同时,这本杂志还会关注那些有质量缺陷的产品以及他们的制造商。原因很简单,任何问题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把坏的展现出来并解决掉,才会凸显好的魅力和价值。
除了推崇、推荐可靠性好的产品,我们还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诚意和耐心,为可靠性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靠性标准的推进和讨论、可靠性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可靠性理论的灌输和争鸣等。
可靠性本身并不复杂,但是,作为一项事业,它在国内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是先行者。
邮发代号:82-228
国内统一刊号:CN11-5851/T
时尚流行的大16开本,112页,印刷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