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介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将以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方式来聚集学术能量。在人文科学方面,则围绕"经典阐释"、城市文化研究、"长江流域文明"等核心议题展开协同研究和讨论。最终,以中心为"点"带动院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线"和"面"。在社会科学方面,开展以"重庆经验"为参照系的有关制度、区域研究(regional studies/area studies)、都市化、全球化/本土化方面的课题探讨。
在未来三至五年里,除策划系列高端"重庆讲座"外,还计划在高研院框架内组建古典学研究中心、世界史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系/社会思想委员会、批判法学研究中心、城市文化研究中心、批评理论中心(ICCT-CQU)、政府系、文学系等学系及学术研究机构。同时,构建全校的通识教育体系。高等研究院对重庆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集中资源,举全校之力办文科。二是起点高,通过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到重庆讲学、交流,提升了重大文科的办学实力。三是另辟蹊径,以容量大、跨学科为中心,快速凝聚一批一流学者,建立起高端的跨学科研究机制。四是以点带面,以人文社会学科的点带动常规的单独学科的面。通过开展交流学者计划引进人才,定期举办公开的、形式灵活的学术活动,并邀请重大和大学联盟的师生参加,营造人文社科思想氛围,使高等研究院成为观念、思想、学术、知识的孵化器。
借助于北京大学与重庆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重庆大学联盟和重庆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高研院兼职教授将于2012年开始逐步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1、甘阳:哲学,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总监、博雅学院院长、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
2、崔之元:政治学,清华大学教授;
3、刘小枫:哲学,人民大学教授;
4、王绍光:政治学,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系主任、讲座教授;
5、罗岗:文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6、王希:历史学,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
7、强世功:法学,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8、蔡翔:文学,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古典研究中心(主任:刘小枫);社会思想委员会(主任:甘阳);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岗);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张旭东);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强世功);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希);制度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绍光);批判法学/自由社会主义中心(主任:崔之元);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翔);以及文化研究联合工作坊(策划:王晓明)。各中心计划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以工作坊、课题组、研讨班、系列学术会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等多种方式展开学术活动,培养青年学术人才、建设大学文科队伍、探索通识教育的路径与内容,组织关于重庆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转型时期重要问题的讨论。各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将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学校人文社科的未来发展布局,逐步孵化出各新兴学科的雏形,力争在学科发展上另辟蹊径,在局部领域形成优势。
高研院计划从2012年起,筹建年度大型论坛:重庆论坛。在“创新与多样性”的总标题下,论坛提出“从世界看重庆,从重庆看世界”的口号,介入有关文化、价值、思想、制度、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区域研究、国际关系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和讨论。重庆论坛在组织和学术内涵上既是高研院常规学术活动的年度总结,也是重庆市和西南地区、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高端学术思想交流平台。它的自我定位是同“北京论坛”、“上海论坛”鼎足而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自身学术价值取向的国内三大论坛之一。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