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毅明(前院长)在第六届博士生学术年会上做主持
学院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职教师61人,实验教师7人,专职政治辅导员6人,管理人员8人。有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有重庆市“ 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2人,海外巴渝引智计划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副理事长1人,教育部专业教指委委员2人,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1人。有境外学习、工作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30余人。在校本科生19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在站博士后10余人,其中外籍博士2人。设有交通运输(道路运输工程、轨道运输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管理5个本科专业。交通运输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通工程是重庆市特色专业。2013年,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入选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汽车服务工程是原交通部重点本科专业。交通管理是西部唯一的港口与航运管理方向本科专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适应国家智慧交通建设设立的特色新兴专业。
学院重视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成了交通运输工程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两支重庆市教学团队,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设有“新国线”等4项奖助学金,每年主办“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选拔赛。近5年本科生获得各类国家竞赛奖励40余项、授权专利50余项,毕业生在交通运输行业广受欢迎。
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工程硕士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交通运输工程”、“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与新国线运输集团公司共建重庆交大道路运输研究院。实验室面积3500m2,拥有PTV、车辆动态测试系统、综合运输模拟系统等国内先进的软硬件设备260台套,总值达2500余万元。学院在车辆节能及污染控制、交通与车辆安全、车辆运行品质及智能控制、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山区道路交通流理论及应用、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环境工程、智能交通系统领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近5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发表论文600余篇,被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
厚德崇学,和谐交通。交通运输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开拓创新,开放求是,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交通运输学院建成为新经济体系下交通人才的摇篮,交通科技的沃土,交通行业的智库。
止时间 | 内容 | 所属 | 备注 |
系部/学院 | |||
1982年~1996年 | 设置“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每年招生2个班 | 管理系 | 1990年-2000年为全国汽车运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
1984年~1996年 | 设置“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每年招生2个班 | 机械系 | |
1995年~ | 获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授权 | 汽车系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1997年~ | 上述两个专业合并为交通运输专业 | 交通及汽车工程系 | 1997年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 |
1997年~2001年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3个班 | 2001年-2007年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路运输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 |
2000年~ | 重庆交通学院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 | ||
2001年~ | 本科教学水平随机性评估(良好) | 重庆市第一个接受该项评估的学校(到我专业评估专家昆明理工周荣教授、武汉理工严新平教授) | |
2001年~ | 获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
2003年~ | 成立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及汽车工程系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 |
2003年~2007年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3个班 | ||
2004年~ | 重庆市“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重点学科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 | |
2006年~ | 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 教育部、重庆市政府批准 | |
2006年~ | 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
2007年~ | 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 | |
2007年~ | 重庆市特色专业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 | |
2007年~ | 我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优秀 | 教育部批准 | |
2007年~ | 交通运输工程实验中心为校级教学示范中心 | ||
2008年~2009年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3个班 | 2008年-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 |
2008年~ | 中国物流教学十大创新品牌院校 |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 | |
2009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 教育部批准 | |
2009年~ | 全国运输与物流院校教学示范基地 | 2009年南京中国国际物流节大会授予 | |
2010年4月 | 通过国家级特色专业评审上报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2010年9月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4个班 | ||
2015年~ | 实行交通运输大类招生(交通管理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参与大类) | 交通运输大类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
止时间 | 内容 | 所属 | 备注 |
系部/学院 | |||
1982年~1996年 | 设置“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每年招生2个班 | 管理系 | 1990年-2000年为全国汽车运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
1984年~1996年 | 设置“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每年招生2个班 | 机械系 | |
1995年~ | 获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授权 | 汽车系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1997年~ | 上述两个专业合并为交通运输专业 | 交通及汽车工程系 | 1997年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 |
1997年~2001年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3个班 | 2001年-2007年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路运输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 |
2000年~ | 重庆交通学院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 | ||
2001年~ | 本科教学水平随机性评估(良好) | 重庆市第一个接受该项评估的学校(到我专业评估专家昆明理工周荣教授、武汉理工严新平教授) | |
2001年~ | 获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
2003年~ | 成立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及汽车工程系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 |
2003年~2007年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3个班 | ||
2004年~ | 重庆市“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重点学科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 | |
2006年~ | 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 教育部、重庆市政府批准 | |
2006年~ | 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
2007年~ | 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 | |
2007年~ | 重庆市特色专业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 | |
2007年~ | 我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优秀 | 教育部批准 | |
2007年~ | 交通运输工程实验中心为校级教学示范中心 | ||
2008年~2009年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3个班 | 2008年-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 |
2008年~ | 中国物流教学十大创新品牌院校 |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 | |
2009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 教育部批准 | |
2009年~ | 全国运输与物流院校教学示范基地 | 2009年南京中国国际物流节大会授予 | |
2010年4月 | 通过国家级特色专业评审上报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2010年9月 | 交通运输专业,每年招生4个班 | ||
2015年~ | 实行交通运输大类招生(交通管理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参与大类) | 交通运输大类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
组织机构
1.管理机构:交通运输学院党政办公室
2.教学机构:
(1)运输工程系
(2)交通工程系
(3)交通管理系
(4)汽车运用工程系
(5)智能交通系
(6)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3.研究机构:
(1)重庆交大道路运输研究院
(2)畅通重庆工程研究所
(3)交通机电研究所
(4)现代交通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所
(5)物流工程研究所
(6)重庆市道路事故预防研究中心
4. 系室介绍:
交通运输:
本系专业教师共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10人。
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汽车构造与原理、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交通运输商务、运输法规与行业管理、交通运输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城市地铁与轻轨工程。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及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面向综合运输,以道路运输和轨道运输为特色,以物流工程为拓展;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科支撑良好,行业与地域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
交通工程: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
本系专业教师共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11人。
城市规划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规划原理、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安全工程、交通设计。
本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学科支撑良好,行业与区域优势明显,山地城市和山区公路交通特色鲜明,以道路工程为基础,构建了交通规划、交通安全管理与设施及交通管理与智能控制特色训练平台,培养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人才,专业办学社会声誉高。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
本系专业教师共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
交通工程学、交通通信与网络、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系统仿真、交通信息检测及处理技术、道路交通控制、交通监控与收费系统、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
本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学科支撑良好,适应大数据、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瞄准交通前沿人才需求,以交通、信息和控制专业知识和交通、硬件和软件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交通管理: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
本系专业教师共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
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安全学、海商法、航运生产管理、港口管理、集装箱运输、港口装卸工艺、国际货运与船务代理。
本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以交通运输工程和管理学为学科背景,以水运为核心,面向多种运输方式,以内河水运管理为特色,培养现代港航物流管理人才。
汽车服务工程: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
本系专业教师共1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12人。
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汽车测试技术、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汽车营销学、汽车国际贸易、汽车事故分析与定损理赔。
本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科支撑良好,以汽车技术服务为重点,以汽车市场服务为拓展,以汽车节能、安全及新能源应用为优势。
【党总支书记】胡浩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安全稳定、院办公室、工会、教代会、教职工绩效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联系交通管理系(航运管理系)、办公室。
【党委副书记、院长】何兆益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主管人事、财务、绩效工资、外事、产学研、实验室建设(含重点实验室)、廉政建设、安全稳定、院学术委员会、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联系汽车运用工程系、智能交通系。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院长】李淑庆
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在职)招生与培养、科研。联系交通工程系。
【副院长】任其亮
分管本科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建设、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联系运输工程系。
【党总支副书记】刘增福
分管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管理、就业、院团委等工作。联系学生工作办。
【院长助理刘唐志】
协助院长、副院长管理科研、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实验室建设。联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职教师61人,实验教师7人,专职政治辅导员6人,管理人员8人。有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有重庆市“ 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2人,海外巴渝引智计划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副理事长1人,教育部专业教指委委员2人,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1人。有境外学习、工作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30余人。院长何兆益长期从事公路路基结构与设计,是交通部科技英才,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
一、交通运输专业
所学主要课程:物流学、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学、物流技术、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市 场营销学、车辆学、运筹学、管理学、发动机原理、交通运输工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交通运输安全学、交通运输法学等;
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运输组织、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技术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最优化方法与系统分析、汽车贸易、汽车金融、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等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化公路运输、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评估与管理、物流场站、枢纽技术组织管理、汽车保险与理 赔、汽车保养及美容等基本技能。
从事主要工作:毕 业生能从事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物流行业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和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机械、运输设备、自动 仓储系统研究、开发与修造,运输技术经济管理咨询和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作,也能从事汽车、摩托车、机械行业的生产、运用、营销、保险、金融等工作。
二、交通工程专业
所学主要课程:工 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工程力学、城市道路设计、道路立交工程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与智能交通、交通枢纽规划、交通规划原理、城 市规划原理、交通机电工程、系统工程、交通管理与控制、高速公路管理、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组织、交通安全工程、交通环保工程、技术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 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等。
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 有系统的交通工程、公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交通工程、公路工程特别是智能交通的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规划、建 设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系统工程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系统控制的基本技术;具有交通网络规划、公路勘测设计、施工组织、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交通工程 附属设施设计的基本能力。
从事主要工作:毕 业生能从事道路勘测设计、公路施工与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路网络规划、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工程设计、交通机电(收费、监控、通讯)系统集成与开发、交通附属设施设计、交通设施管理及养护、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开发、交通影响分析评价、交通环境监控及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交通政策 研究、交通科研或教学等工作。
三、交通(航运)管理专业
所学主要课程:运筹学、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安全学、管理学原理、海商法、国际航运经济、货物学与积载技术、港口装卸组织与工艺、航运市场营销、集装箱运输业务、海商法、国际贸易实务、海上保险与法规、租船运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船舶运输生产组织、航运业务英语等。
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国际航运业务和航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运业务、港航生产组织、货运代理、航运法律法规应用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内外航运法规、公约和惯例规 则,了解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国际航运、国际运输保险、货代、外贸运输管理等领域的生产组织、指挥、协调、决策等基本能力,具备进行运输方案的研究和设计规划的能力。
从事主要工作:毕业生能到远洋运输公司、外贸运输公司、海运公司、航运公司、港口装卸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外轮代理公司、物流公司以及进出口公司、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公司, 从事远洋运输业务、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与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港航企业生产调度、商务管理、国际国内货运代理、外贸运输、国际货运保险业务等工作,或到政府港航部门从事行业管理工作。
四、汽车服务工程
所学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运筹学、管理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营销学、汽车诊断与维修、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汽车定损与理赔、汽车评估、汽车测试技术。
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掌 握数学、外语、力学、电子学、机械学、运筹学、管理学、计算机等方面基础知识;汽车运用技术实验研究、汽车运用系统技术设施及技术装备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汽车检测、诊断、维修及改装设计的基本能力;汽车服务企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的基本方法与能力;车辆评估与保险理赔的基本方 法与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从事主要工作:毕业生能从事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物流机械的设计、生产、维修、检测等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及零配件贸易及售后服务,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