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东江革命根据地之一,有“东江红都”之称。
公元1922年(民国11年), 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到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烈火。
公元1923年(民国12年)春,成立高潭区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公元1925年(民国14年)夏,中共高潭区特别支部建立。
公元1927年(民国16)春,彭湃、 阮啸仙、黄学增等省农运会领导人到高潭指导农会工作。
公元1927年(民国16年)“412”蒋介石 反共政变后,海陆惠紫等县农民武装汇集在高潭中洞周围地区,中共东江特委指挥机关迁至中洞村,开创了海陆惠紫农村革命根据地。
公元1927年(民国16年)10月中旬,南昌起义军部分队伍到达中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
东江特委在中洞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和建设了红军医院、兵工厂、军服厂、印刷厂、电话所等。
公元1927年(民国16年)11月11日,在高潭圩成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乡苏维埃政 权,镇压反革命分子,组建武装的赤卫大队,坚持斗争达七年之久。
当年高潭圩的新街、老街曾分别命名为“列宁街”、“马克思街”。
建国后,镇区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
黄洲村 | 普联村 | 新联村 | 黄沙村 | 福田村 | 泔溪村 | 水口村 | 水下村 | 金坑村 | 公梅村 | 星光村 | 大星村 | 中洞村 |
黄洲村 | 普联村 | 新联村 | 黄沙村 | 福田村 | 泔溪村 | 水口村 | 水下村 | 金坑村 | 公梅村 | 星光村 | 大星村 | 中洞村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9450 |
男 | 4815 |
女 | 4635 |
家庭户户数 | 2140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9404 |
家庭户男 | 4782 |
家庭户女 | 4622 |
0-14岁(总) | 3563 |
0-14岁男 | 1753 |
0-14岁女 | 1810 |
15-64岁(总) | 5044 |
15-64岁男 | 2661 |
15-64岁女 | 2383 |
65岁及以上(总) | 843 |
65岁及以上男 | 401 |
65岁及以上女 | 442 |
户口当地住在当地 | 9039 |
7552人(2017年)。
总人口 | 9450 |
男 | 4815 |
女 | 4635 |
家庭户户数 | 2140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9404 |
家庭户男 | 4782 |
家庭户女 | 4622 |
0-14岁(总) | 3563 |
0-14岁男 | 1753 |
0-14岁女 | 1810 |
15-64岁(总) | 5044 |
15-64岁男 | 2661 |
15-64岁女 | 2383 |
65岁及以上(总) | 843 |
65岁及以上男 | 401 |
65岁及以上女 | 442 |
户口当地住在当地 | 9039 |
公路北有高(潭)紫(金)线通紫金、河源、五华县,南有高(潭)海(丰)线,到海丰县海城镇接广汕公路,西有平(山)高(潭)线,通惠东县宝口至平山镇。
高潭圩是海丰、陆丰、紫金三县边境地区的贸易中心场所,商业贸易活跃,每逢圩期,海丰 、陆丰的海味与紫金、龙川、兴宁等地的猪苗、山货、工业品等在此贸易,当地所生产的竹 、木材、柴、炭、水果等为此圩场主要商品。
该镇始终把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来抓。
2008年改镇投入400万元铺设公梅至中洞公路6公里的水泥路面,投资1500万元铺设河汕公路高潭段21公里水泥和沥青路,投入250万元铺设朝大公路7.2公里的水泥路面,投入130万元建中洞移动电话机站和程控电话的扩容,投入20万改造圩镇自来水管道,由原来月供7000方增加到1万方水,投入330万元兴建移动电话机站和程控电话的扩容。投入360多万元进行农网改造。
在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也大力优化投资“软”环境。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优质服务赢得外商的信赖和支持。
一是镇政府派出招商引资专业小组分别到深圳、惠州、汕尾、广州等地,召开同乡会,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到革命老区投资办实业。
二是紧紧抓住以“解决经济落后突出问题”这一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大力宣传推介高潭是全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地方,为此,着力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旅游品牌,该镇将以革命老区牌进行引进更多的外商到高潭来支持老区建设和投资办实业。
四是紧紧抓住中洞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进一步“实施旅游旺镇”战略,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洞遗址第一期修复王程已经竣工使用,第二期修复工程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也落实之中,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高高潭知名度。
革命根据地—中洞村
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地处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五县的接合部。距惠东县城112公里,距海丰县城45公里,距紫金县城50公里,四周高山险峻,怪石嶙峋,羊肠小径曲折崎岖,有寨头坳、麻角嶂等天然险隘,易守难攻,正是一个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
中洞村革命烈士纪念碑高潭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洞是高潭的一个村,她与平山镇白丘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相辅相成,形成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来到高潭中洞,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
1923年,农运浪潮波及中洞村,中洞成立了有110户农户参加的农会,组建了115人的自卫队。到1925年,中洞村成立了2个党支部,有22个党员,并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有15个团员。
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暴动后,海陆惠紫工农武装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主动撤出县城,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丰转移进入中洞,东江革委也随后进入中洞。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南下的部队1000余人进入中洞并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这期间,东江特委在中洞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建设,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和设立了红军医院、兵工厂、军装厂、印刷厂、电话所等。
至此,中洞成为东江地区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遂被称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随后,中洞成立了乡苏维埃政权。
从1928年3月开始,中洞人民与海陆惠紫人民、红军一起,抗击国民党数万军队的进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1929年9月,红军四十九团成立,坚持以中洞为中心,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红军独立第二师在中洞成立。
据党史资料统计,从1928年到1933年,中洞村惨遭敌人杀戮的就有700多人,绝户160多户,被烧瓦屋77间,茅屋无数。但是,中洞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洞人民以及工农革命武装,不屈不挠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长期的斗争,革命火种燃遍东江大地。
中洞村革命斗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斗争之烈、死难之多,为广东省内所仅见。中洞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极其重要的广东革命斗争历史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