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目录导航

办学条件

历经六十年的办学,学院现设有冶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等三个系,开设有冶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和石油与天然气领域(油气材料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起,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冶金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美国加州大学联合设立“钱煦实验班”,开始招收功能材料专业(医疗器械与医电方向)学生,培养国际化人才。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和市级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市级特色专业和市级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依托行业,突出应用,注重实践,开放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已培养毕业生15000余人(其中留学生2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2200余人。

学院领导

院党总支领导

党总支书记:陈勇

党总支副书记:张乐乐

校行政领导

院长:朱光俊

副院长:蔡苇

院长助理:尹建国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4年9月,学院已有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3%。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92人,其中博士30人。有海外经历教师23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特聘教授美华裔钱煦院士、美华裔钟正明院士、张兴栋院士、周寿桓院士(校友)等4人,获批“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专家3人,兼职教授8人。学院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首批国家级钢铁制造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市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市级教学团队2个。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16部,出版专著1部。

教学科研

学院拥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8400m2,设备总值2400余万元。学院自主开发并建成了国内独有的“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先后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实训基地”和“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其中,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是获得《航天产品合格证书》的定点研发基地,已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运载火箭提供性能可靠的磁性功能元件;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冶炼装备技术研究平台;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学院涵盖冶金、材料两大学科专业领域,其中钢铁冶金、材料学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余项(面上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0余篇。3本教材获冶金院校优秀教材奖;学生科技创新连续11年获“挑战杯”全国、重庆竞赛奖励,多项大学生训练创新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立项。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长期与武钢集团、重钢集团、中冶赛迪公司、攀钢集团、四川德胜集团、四川金广集团、信阳钢铁公司、鄂钢公司等具有冶金行业背景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2015年2月11日,学院大四冶金工程专业学生韦勇平和王永旭获得了钢铁冶金行业的“诺贝尔奖”,成为了第九届炼钢挑战赛学生组的世界冠军,这也是中国高校首次摘得该项桂冠。[1]

实验室

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的重庆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办于1985年,是重庆最早开展材料研究的高校之一。该学科现有专业教师68人,海内外特聘兼职知名教授12人,其中拥有享誉世界的六院院士1人(美国钱煦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都有为院士已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张兴栋、周寿桓院士)、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人选1人(美国钟正明院士)、海外杰青1人(美国王英晓教授),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2人,为国家材料工程工业培养了近一万余名毕业生,已成为我市新材料开发领域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成立以来,实验室承担国家973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部级一般项目45项,横向科研项目200多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

学术委员会名单

姓名 职务 单位 称职
李长明 主任 西南大学 院士
南策文 副主任 清华大学 院士
成会明 副主任 中科院金属所 院士
都有为 顾问 南京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院士
李卫 委员 北京钢院 教授
熊祖洪 委员 西南大学 教授
张怀武 委员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顾宁 委员 东南大学 教授
杨力 委员 重庆大学 教授
刘俊明 委员 南京大学 教授
邹志刚 委员 南京大学 教授
陈登明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廖晓玲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符春林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刘晓燕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姓名 职务 单位 称职
李长明 主任 西南大学 院士
南策文 副主任 清华大学 院士
成会明 副主任 中科院金属所 院士
都有为 顾问 南京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院士
李卫 委员 北京钢院 教授
熊祖洪 委员 西南大学 教授
张怀武 委员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顾宁 委员 东南大学 教授
杨力 委员 重庆大学 教授
刘俊明 委员 南京大学 教授
邹志刚 委员 南京大学 教授
陈登明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廖晓玲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符春林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刘晓燕 委员 重庆科技学院 教授

论文专利

纳微复合磁性材料、生物仿生与活细胞影像、多场耦合压电材料、新能源薄膜材料。

著作教材

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90余篇);获授权的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获奖情况

实验室著作教材统计表

序号 主编或参编 著作名称 出版社 出版号 出版时间 姓名
1 主编 现代骨组织修复材料及其评价 科学出版社 9787030400642 2014 廖晓玲
2 主编 材料物理性能及表征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2173133 2013 陈登明、孙建春、蔡苇
3 主编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 9787502453350 2010 廖晓玲、周安若、蔡苇
4 主编 铁电薄膜材料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9787030248879 2009 符春林
5 主编 铁氧体 江苏省科技出版社 9787534520440 1996 都有为
6 主编 磁记录材料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505318694 1992 都有为
7 主编 金属材料工程实习实训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9787502456443 2011 范培耕

专业设置

序号 主编或参编 著作名称 出版社 出版号 出版时间 姓名
1 主编 现代骨组织修复材料及其评价 科学出版社 9787030400642 2014 廖晓玲
2 主编 材料物理性能及表征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2173133 2013 陈登明、孙建春、蔡苇
3 主编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 9787502453350 2010 廖晓玲、周安若、蔡苇
4 主编 铁电薄膜材料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9787030248879 2009 符春林
5 主编 铁氧体 江苏省科技出版社 9787534520440 1996 都有为
6 主编 磁记录材料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505318694 1992 都有为
7 主编 金属材料工程实习实训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9787502456443 2011 范培耕

本科专业

详情见右图

专科专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