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理学院是在创建于1960年的原四川工业学院基础部和始建于1971年的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数学系和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4年12月西华大学进行院系专业调整,原物理与化学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化学专业与原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合并,组建成西华大学理学院。[1]
学院下设物理系,化学系,应用数学系,计算科学系;有“物理实验中心”和“化学实验中心”2个校属实验中心。2010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级别 | 立项时间 |
一种芳构化驱动的全新仿生烷基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 | 曾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4 |
水介质中Zn配合物催化C=O和C=N双键烯丙基化反应机理及选择性理论研究 | 李唯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4 |
双核体系精确势能的理论研究 | 樊群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2 |
###设计 | 孙卫国 | 国家级军工项目 | 2012 |
低能电子与双原子分子高振动共振激发散射的理论研究 | 冯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1 |
手性抗衡阴离子导向的不对称催化Ritter-type反应 | 王周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1 |
非均匀增益液体激光介质的输出特性研究 | 马再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 |
分子高振动-转动激发态结构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 孙卫国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0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级别 | 立项年限 |
高信噪比角色散信号光OPCPA激光器研究 | 马再如 | 省科技厅支撑计划 | 2014 |
XXX数值模拟软件的应用开发 | 冯灏 | 省部级军工项目 | 2014 |
新型层状晶态的1,2,3-三唑修饰的ZnPS-PVPA固载手性salenMn(Ⅲ)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非功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黄静 | 省科技厅 | 2013 |
伪石榴碱硫脲类衍生物在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的应用 | 王周玉 | 教育部春晖计划 | 2013 |
高校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规律与引导机制研究 | 律娅婧 | 教育部项目 | 2012 |
引智配套计划 | 冯灏 | 其他省部级 | 2012 |
双核体系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 | 樊群超 |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培育计划 | 2012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冯灏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 2012 |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 荣丽 |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 | 2011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级别 | 立项时间 |
一种芳构化驱动的全新仿生烷基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 | 曾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4 |
水介质中Zn配合物催化C=O和C=N双键烯丙基化反应机理及选择性理论研究 | 李唯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4 |
双核体系精确势能的理论研究 | 樊群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2 |
###设计 | 孙卫国 | 国家级军工项目 | 2012 |
低能电子与双原子分子高振动共振激发散射的理论研究 | 冯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1 |
手性抗衡阴离子导向的不对称催化Ritter-type反应 | 王周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1 |
非均匀增益液体激光介质的输出特性研究 | 马再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 |
分子高振动-转动激发态结构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 孙卫国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0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级别 | 立项年限 |
高信噪比角色散信号光OPCPA激光器研究 | 马再如 | 省科技厅支撑计划 | 2014 |
XXX数值模拟软件的应用开发 | 冯灏 | 省部级军工项目 | 2014 |
新型层状晶态的1,2,3-三唑修饰的ZnPS-PVPA固载手性salenMn(Ⅲ)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非功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黄静 | 省科技厅 | 2013 |
伪石榴碱硫脲类衍生物在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的应用 | 王周玉 | 教育部春晖计划 | 2013 |
高校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规律与引导机制研究 | 律娅婧 | 教育部项目 | 2012 |
引智配套计划 | 冯灏 | 其他省部级 | 2012 |
双核体系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 | 樊群超 |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培育计划 | 2012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冯灏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 2012 |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 荣丽 |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 | 2011 |
学院具有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学院有省、校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重点课程8门,校级师范课程1门。近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科论文420多篇,其中210余篇被SCI、EI、ISTP、CA等收录。
主要实验成果:
专利成果申报简表 | ||||||||||
序号 | 中文名称 | 登记人 | 专利类型 | 所属项目 | 学科分类(一) | 学科分类(二) | 申请时间 | 专利申请号 | 登记时间 | 发明人员 |
1 | 一种N-(β-硝基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王周玉 | 发明专利 | 化学 | 应用化学 | 2014-3-17 | 2.0141E+11 | 2014-4-28 | 1王周玉物理与化学学院;2艾文思生物工程学院;3蒋珍菊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4珠理艳;5曾兴文;6袁吉兰; | |
2 | 一种绿色的共轭双键还原方法 | 王周玉 | 发明专利 | 伪石榴碱硫脲类衍生物在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的应用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0-22 | 2.0131E+11 | 2013-11-11 | 1王周玉物理与化学学院;2蒋珍菊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3蒋胜前;4何其; |
3 | 新型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杨维清 | 发明专利 | 多杂环酰胺类植物激活剂新药创制研发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21 | 2.0131E+11 | 2013-4-16 | 1杨维清物理与化学学院;2张园园物理与化学学院;3任川洪物理与化学学院;4王睿物理与化学学院;5刘期凤物理与化学学院; |
4 | 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 杨维清 | 发明专利 | 多杂环酰胺类植物激活剂新药创制研发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21 | 2.0131E+11 | 2013-4-16 | 1杨维清物理与化学学院;2张园园物理与化学学院;3任川洪物理与化学学院;4王睿物理与化学学院;5刘期凤物理与化学学院; |
5 | 新型N-双取代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及合成方法 | 杨维清 | 发明专利 | 多杂环酰胺类植物激活剂新药创制研发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15 | 2.0131E+11 | 2013-4-16 | 1杨维清物理与化学学院;2马梦林物理与化学学院;3张园园物理与化学学院;4任川洪物理与化学学院;5王睿物理与化学学院; |
6 | 组合式圆筒放电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徐勇根 | 发明专利 | 高功率CO2激光器的设计和应用 | 物理学 | 光学 | 2012-12-20 | 201210557750.X | 2013-1-7 | 1徐勇根物理与化学学院;2樊群超物理与化学学院;3王时建物理与化学学院; |
专利成果申报简表 | ||||||||||
序号 | 中文名称 | 登记人 | 专利类型 | 所属项目 | 学科分类(一) | 学科分类(二) | 申请时间 | 专利申请号 | 登记时间 | 发明人员 |
1 | 一种N-(β-硝基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王周玉 | 发明专利 | 化学 | 应用化学 | 2014-3-17 | 2.0141E+11 | 2014-4-28 | 1王周玉物理与化学学院;2艾文思生物工程学院;3蒋珍菊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4珠理艳;5曾兴文;6袁吉兰; | |
2 | 一种绿色的共轭双键还原方法 | 王周玉 | 发明专利 | 伪石榴碱硫脲类衍生物在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的应用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0-22 | 2.0131E+11 | 2013-11-11 | 1王周玉物理与化学学院;2蒋珍菊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3蒋胜前;4何其; |
3 | 新型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杨维清 | 发明专利 | 多杂环酰胺类植物激活剂新药创制研发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21 | 2.0131E+11 | 2013-4-16 | 1杨维清物理与化学学院;2张园园物理与化学学院;3任川洪物理与化学学院;4王睿物理与化学学院;5刘期凤物理与化学学院; |
4 | 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 杨维清 | 发明专利 | 多杂环酰胺类植物激活剂新药创制研发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21 | 2.0131E+11 | 2013-4-16 | 1杨维清物理与化学学院;2张园园物理与化学学院;3任川洪物理与化学学院;4王睿物理与化学学院;5刘期凤物理与化学学院; |
5 | 新型N-双取代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及合成方法 | 杨维清 | 发明专利 | 多杂环酰胺类植物激活剂新药创制研发 | 化学 | 有机化学 | 2013-1-15 | 2.0131E+11 | 2013-4-16 | 1杨维清物理与化学学院;2马梦林物理与化学学院;3张园园物理与化学学院;4任川洪物理与化学学院;5王睿物理与化学学院; |
6 | 组合式圆筒放电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徐勇根 | 发明专利 | 高功率CO2激光器的设计和应用 | 物理学 | 光学 | 2012-12-20 | 201210557750.X | 2013-1-7 | 1徐勇根物理与化学学院;2樊群超物理与化学学院;3王时建物理与化学学院; |
理学院现有教师116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1]
学院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数学”和“功能材料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高性能科学计算”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有“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化学”4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和“化学”为校级特色专业,“原子与分子物理”、“应用数学”和“有机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有“物理实验中心”和“化学实验中心”2个校属实验中心。学院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狠抓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具有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学院有省、校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重点课程8门,校级师范课程1门。[1]
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张岩(主要研究方向为一些特殊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及解的性质研究)
理学院院长:冯灏(主要研究方向为低能电子与分子振动激发散射、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与完全振动能谱、计算量子化学和高性能并行计算)
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欣(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理学院副院长:王周玉(主要从事手性药物合成及其方法学研究、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合成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教育厅项目等纵向课题)
理学院副院长:陈广贵(主要从事函数逼近论、计算复杂性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几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
1.应用物理学
专业方向:光电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合于物理与光电子、光信息处理、材料物理与科学、物质结构研究等跨学科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现代通信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技术及应用、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接口技术、传感器原理及技术、材料物理及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与光电设备、光信息技术、材料物理、核物理等相关的研发、制造、应用、技术管理等工作。
2.化学
专业方向:精细化工分析检测
培养目标:立足于化学基本理论,着眼于实际应用,注重学科渗透与交叉,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工、制药、食品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技管理、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合成、精细品化学、结构化学、波谱分析、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分离与提出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及与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市场营销、分析检测、药物分析、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
3.信息与计算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物理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4.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使其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以达到学生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专业培养要求:1. 基本素质: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创业精神。
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基本功底,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统计和教育法规等。
能力结构: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了解数学在某一领域的应用(例如:学校、金融、证券、企业等);具有分析、解决相应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A(1) A(2) A(3)、高等代数A(1) A(2)、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B、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初等数论、数学物理方程、统计分析及SAS实现、数学建模基础、数学建模方法及应用、复变函数、统计预测与决策、时间序列分析、运筹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与应用开发、大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