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刊

民族学刊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2010年,《民族学刊》创刊。

2011年,该刊由半年刊变更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3]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主要栏目

《民族学刊》设有人类学理论、民族学理论、民族问题研究、田野调查、个案采访等栏目。[2]

人员编制

据2020年第4期《民族学刊》期刊内页显示,《民族学刊》编辑部有3人、英文编辑1人、特聘英文编审1人、网络编辑1人。

职务 名单
编辑 许瑶丽、杨新宇、许巧云
英文编辑 赵秀云
特聘英文编审 Heather A. Pelers(白海思)
网络编辑 李跃平、刘晨曦

办刊成果

职务 名单
编辑 许瑶丽、杨新宇、许巧云
英文编辑 赵秀云
特聘英文编审 Heather A. Pelers(白海思)
网络编辑 李跃平、刘晨曦

收录情况

出版发行

《民族学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7年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录。[1][2]

影响因子

据2020年10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民族学刊》共出版文献908篇。[1]

据2020年10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民族学刊》载文量为1058篇、基金论文量为485篇。[2]

荣誉表彰

据2020年10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民族学刊》总被下载214121次、总被引261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10、(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89。[1]

据2020年10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民族学刊》被引量为1839次、下载量为19572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民族学刊》影响因子为0.5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9种)中排第3649名。[2]

文化传统

《民族学刊》曾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精神理念

投稿须知

《民族学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展示民族学研究成果,突出西南民族研究特色,为繁荣民族科学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和实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服务。[2]

现任领导

1、内容:构思新颖,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证严谨,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该刊特别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观点的原稿和专家原稿。

2、格式必需和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字、正文、注释或参考文档。长度为2200-8800字是合适的。2200位左右是一个布局。

3、请将提交人的详细通讯地址附在原告末尾。包括州、城市、城市、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收款人姓名和您的要求。论文中有图表,可以保证图画和形式的清晰度,并与文字相对应。

4、该刊进行无纸事务。投稿文一律通过电子邮件(文字文件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手册,投稿文一定会回信,投稿文决不后退,10日通知本身不能处理。

5、该刊的稿件由编辑亲自审阅,乱糟糟的重点稿件提交相关专家审阅。该刊坚持“公正、公正、客观”的审阅原则,实行“三重三校”制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