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前身为陕西电子工业职工大学。
陕西电子工业职工大学
陕西电子工业职工大学是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成人高等学校,该校是由原黄河机器厂职工大学、陕西彩虹厂职工大学、长岭机器厂职工大学、西北机器厂职工大学等四所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准,陕西电子工业职工大学迁址到宝鸡市,与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合址办学。2012年划转至省教育厅管理。
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校门1986年8月2日,陕西省高教局以《关于批准成立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的通知》(陕高教转[1986]288号文),报请省政府批准,同意陕西省电子工业厅向陕西省高教局报送的《关于成立陕西省电子信息技术学校的报告》(陕电教发[1986]288号文)。1986年8月5日,陕西省电子厅以陕电教发[1986]498号文印发《关于转发成立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的通知》,校名正式定为“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并在宝鸡等地办学。
两校合并
2015年8月31日,时任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将地处宝鸡、一校两制的陕西电子工业职工大学(系公办的成人高校)和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系公办全日制中专学校),改制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职学院,更名为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4月28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标志着学院正式成立,可以开展相关工作。[4]
陕西机电学院蟠龙校区
2016年5月30日,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李仲为、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出席会议并为学校揭牌,标志着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
2020年10月,学校蟠龙校区启用。
2021年5月13日,宝鸡擀面皮产业园暨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揭成立。[5]吉利智造学院”揭牌成立
2021年5月18日,我校“吉利智造学院”在宝福路校区视频会议室揭牌成立。宝鸡吉利汽车制造总监刘建勋、西安吉利汽车人才经营部部长张锐、宝鸡吉利汽车人才经营部部长张晶、学校党委书记伊逊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齐晓军、副校长徐圣月,以及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学校智能制造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处、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专业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由副校长张琴主持。[6]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实施“师资强校”战略,通过多方引进和培养,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热爱职教事业的师资队伍。教职员工550人。先后有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积极组织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整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1]
2021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铁道工程学院、经管与艺术学院5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体育部、思政部3个教学部,开设五年制大专专业8个、三年制高职专业30个,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动漫制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会计、酒店管理等。[1]
2021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及全国新能源汽车虚拟技能等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0人次,团体总分连续六年名列前茅;代表陕西省参加国家级比赛成绩突出,共获得3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50余个三等奖,学院声誉和社会影响日益提高。同时,重视学生就业指导,主动走出去联系优质就业单位,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好、安置好。与天津一汽丰田、西安三星、上海大众、深圳中兴、江苏长电科技、杭州海康威视、京东方、上海电气、中铁一局、中铁三局、中煤五建、吉利汽车、法士特、烽火、凌云、宝光、陕汽、宝鸡石油钢管、中铁宝桥、秦川机床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很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2021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拥有8个设备优良、功能齐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和86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2个、省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机电技术精品专业实训基地1个、省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性实训基地1个。建有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羽乒室、篮球场、400m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等文体场馆;拥有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多功能报告厅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立项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80余项,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2005年,承担的国家信息产业电子发展基金陕西省配套资金项目“新型电子导光控制显示面板研发项目”获得省财政14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于2006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007年,张新堂主持研发的《网上考试系统》获得省教科所科研项目二等奖;伊逊智主持的《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项目获省教科所教育科研项目一等奖。
2008年,承担《互联网远程取证系统》电子发展基金项目。
2009年,王迎尉、李靖老师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招标课题《微电子技术与器件》的研究工作。
2010年,邓新治主持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获得省教科所科研项目二等奖。2011年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子项目课题。
2012年,承担省级科研课题《陕西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有效衔接调查研究》。
校徽[7] | 校旗 | 校训 |
![]() |
![]() |
![]() |
校训释义
厚德强技,立身立业“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意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强技”出自魏源的《海国图志》所提到的编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引申意思是学习他人的先进本领强大自己、制服他人。
“立身”即为人、处世、安身、立足。《孝经·开宗明义》讲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立业”即建功立业、成就事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8]。
校徽[7] | 校旗 | 校训 |
![]() |
![]() |
![]() |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党委成员 |
伊逊智 |
党委副书记、党委成员、纪委书记 | 齐晓军 |
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成员 | 向纪明 |
党委成员、副院长 | 邓新治、张新堂、张克、张琴 |
资料来源:2022年5月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党委成员 |
伊逊智 |
党委副书记、党委成员、纪委书记 | 齐晓军 |
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成员 | 向纪明 |
党委成员、副院长 | 邓新治、张新堂、张克、张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