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毅平

袁毅平

享年 94岁
中文名 袁毅平
出生地 江苏常熟鹿苑(今属张家港)
代表作品 东方红
性别
曾用名 袁剑平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袁毅平,中国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摄影活动家。

192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常熟鹿苑(今属张家港)。原名袁永康。

1935年10岁,到上海与父母生活。读小学至六年级上学期。

1939-1941年 开始在上海百乐摄影室当练习生(即学徒),随后成为百乐摄影室的主摄影师,工作之余上补习班,学习英语、国文等。

1942年得病,回江苏乡下养病教书。

1945年回到上海,先无工作流浪三个月,后去小照相馆任摄影师。

1946年重回百乐摄影室,任摄影师。

1949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总团长宋任穷、总政委邓小平)。随部队离开上海,经南京、武汉,于12月底到达重庆。1950年年初,分配到重庆《新华日报》,任摄影记者,拍摄中国新政权建设。

1953年转为文字记者,分配在工业组;同年5月,与屈元香结婚。

1954年《新华日报》撤销,从重庆调到北京,进入《人民日报》美术摄影组,担任摄影记者。

1955年  大女儿袁晓燕出生;春夏之交拍摄长江航运(路线:武汉-重庆-上海);拍摄胡志明访华到访,拍摄毛泽东。

1956年大儿子袁海鹰出生。

1957年夏天“反右”运动期间去青岛疗养;年底,中国摄影学会向《人民日报》社致函,调袁毅平来学会工作; 1957年底至次年初参与北京市东城区街道整风。

中年经历

1958年1月,袁毅平正式进入中国摄影学会工作,参与创办《大众摄影》, 任编辑组长;二儿子袁晓鹏出生;拍摄十三陵水库文艺界人士参加劳动建设,其照片入选举办与北京的《大跃进摄影展》,被参观展览的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称赞。 

1959年 作品《动物园》入选国庆十周年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廖承志主持编撰);下半年,因纸张困难,《大众摄影》停刊。

1960年袁毅平进入《中国摄影》杂志工作,任编辑组长。

1961年拍摄著名的《东方红》,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

1962年前往江苏苏州甪直,拍摄农村秋收。

1963年与佟树珩和王发瑭前往河北涿鹿“送文艺下乡”,将全国影展和雷锋的展览带到当地农村。并且就地拍摄农民生活的照片,取名为《辛庄的一天》做了展览,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1964年1964年下半年至次年上半年,参加文联“四清”工作团(华君武任团长)任焦河大队“四清”工作队队长,前往山东曲阜工作并拍摄记录下“四清”的影像。

1965年担任《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

1966年4月,与《解放军画报》总编高帆、新华社记者唐茂林一同受阿尔巴尼亚邀请,拍摄他们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社会建设风貌。

1969年前往天津静海“五七干校”劳动、学习,拍摄五七干校照片,并在干校做展览;其间休假回北京,拍摄复兴门拆迁。

1972年4月,从天津静海“五七干校”调回北京,参与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筹办,担任影展办公室副主任。

1974年 《中国摄影》杂志复刊,担任编辑室副主任。

1978年 文联恢复工作,中国摄影学会也恢复工作,袁毅平与《中国摄影》杂志一同从新华社回到中国摄影学会;恢复中国摄影学会筹备组成立,担任筹备委员之一;担任《中国摄影》杂志主编;11月,主持《中国摄影》四五运动摄影座谈会。

1979年担任“四五运动”作品评选的评委;11月,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中国摄影学会更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产生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领导班子,袁毅平担任协会副秘书长、摄影理论研究部主任和全国摄影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10月出访前南斯拉夫;12月主持第一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北京)。

1981年8月主持全国青年摄影创作座谈会(北京)11月主持第二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桂林),讨论了摄影的纪实性和美学问题、与兄弟艺术的关系。

1982年5月随以徐肖冰为团长的中国摄影代表团出访美国。

1983年1月协助商业部创办《人像摄影》杂志;10月,主持全国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天津),袁毅平在总结时谈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共同规律与特殊规律。

1984年4月主持第二届全国摄影创作会议(贵阳);12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正式成立,担任副会长。

198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第四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9月主持第三次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大连),这次年会将“焦点聚在摄影新观念上”,集中地探讨了摄影观念更新的问题,与会者就“主旋律”和“多元化”的关系展开了积极论争;袁毅平与刘榜等任中方代表,出席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第24次会议,访问罗马尼亚、意大利、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袁毅平与刘榜在圣马力诺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授予的“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

1986年8月出访匈牙利;10月主持第三届全国摄影创作会议(安徽芜湖),鲍昆、李媚、陈锦、胡武功和侯登科等新锐势力同老一辈摄影工作者的争论更盛。

1988年10月主持第四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厦门);11月在山东临沂市举办的“第二届中青年摄影创作理论研讨会”。

1989年作品《东方红》获建国40周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

袁毅平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重要骨干和领导成员,主持了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和两届全国摄影创作会议,并长期从事摄影理论和评论工作,在中国摄影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媒体建设等面的开创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经历

1990年离休。

1991年担任第五届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1993年出访菲律宾。

1999年9月至10月,《袁毅平摄影艺术展》在江苏常熟博物馆举办。

2001年 《袁毅平摄影作品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2002年担任第六届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2006年 《东方红》摄影作品在华辰2006秋季拍卖会上成功拍卖,成为首批进入艺术拍卖市场的红色影像之一;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杰出贡献摄影家奖章。

2009年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陈复礼、徐肖冰、吕厚民、陈昌谦、简庆福、侯波和陈勃;11月,由中国摄影杂志主办《乡村“四清”纪事——袁毅平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大众影廊举办并参加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展。

2011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个人文集《袁毅平摄影白话》。

2012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袁毅平家中看望。

2013年袁毅平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3月袁毅平获得中国文化部办颁发的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造型艺术奖。

人物逝世

2020年9月16日17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1]

主要作品

摄影作品

摄影代表作有《东方红》《振我国威》《拔地擎天》《70年代村干部》《马路“天使”》等。

学术论著

撰写有《摄影家论及其他》《袁毅平摄影白话》等专著。

荣誉记录

摄影代表作《东方红》获1961年中国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

1989年获建国40周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

1985年荣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授予的“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

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杰出摄影活动家”等称号,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

2006年 《东方红》摄影作品在华辰2006秋季拍卖会上成功拍卖,成为首批进入艺术拍卖市场的红色影像之一;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杰出贡献摄影家奖章。

2009年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陈复礼、徐肖冰、吕厚民、陈昌谦、简庆福、侯波和陈勃;

2014年3月袁毅平获得中国文化部办颁发的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造型艺术奖。

社会任职

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历任《新华日报》摄影记者,《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大众摄影》杂志编辑组长,《中国摄影》杂志编辑组长、主编,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2002年担任第六届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