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胶囊

目录导航
  • 基本内容
  • 治疗乙肝特效药

 乙肝胶囊

  【药物组成】1、乙肝胶囊Ⅰ号:虎杖20克,桑寄生20克,槟榔20克,蜂房10克,竹叶10克,郁金10克,木通1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连翘30克,龙胆草5克,甘草5克,知母15克。

  2、乙肝胶囊Ⅱ号:虎杖30克,贯仲30克,槟榔30克,连翘30克,知母20克,黄芪20克,鳖甲20克,八月扎20克,丹参20克,大黄20克,蒲公英20克,桑寄生20克,丹皮15克,木通15克,鸡内金15克,白蔻仁15克。制法与服用同Ⅰ同方。

  3、乙肝胶囊Ⅲ号:灵芝3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土茯苓30克,桑寄生30克,五味子30克,蚕沙20克,鸡内金20克,土鳖虫20克,乌梅15克,栀子15克,黄柏15克,猪苓15克,贯仲15克,虎杖10克。制法与服法亦同Ⅰ号方。

  【制作用法】乙肝胶囊Ⅰ号共研细末,装入空心胶囊内,每次服8粒,日服3次,3个月为1疗程。乙肝胶囊Ⅱ、Ⅲ号制作服法均与Ⅰ号同。

  【功用主治】方1疏肝解郁,清热解毒,适用于乙肝肝郁热伏型;方2疏肝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乙肝湿热蕴结型;方3滋养肝肾,益气解毒,适用于乙肝肝肾亏虚型。

  【临床疗效】共治疗81例,其中肝郁毒伏型,HBsAg阴转11/29,HBeAg阴转13/29,抗-HBc阴转10/29;湿热蕴结型HBsAg阴转9/28,HBeAg阴转11/28,抗-HBc阴转8/28;肝肾亏虚型HBsAg阴转5/24,HBeAg阴转7/24,抗-HBc阴转3/24。

  【资料来源】李怀良,等.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13(3):6

       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不是由病毒本身所致,而是—由免疫机制造成。免疫反应剧烈者发生黄疸型肝炎,重者甚至发生暴发型肝炎。免疫反应轻者发生无黄疸型肝炎,或亚临床型肝炎,或发生慢性携带状态。急性肝炎除对症治疗外,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杀死和消除病毒。抗病毒药物干扰素、阿糖脉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使DNA多聚酶转为阴性,T抗原阳性转为T抗体阴性,对T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似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不久其血清指标又恢复原状。这两种药物都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如干扰素有高热、寒战、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头痛和乏力,还可能出现颗粒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等。阿糖腺苷有食欲不振、恶心、乏力、呕吐、腹泻和可逆性骨髓抑制以及神经肌肉痛综合征等副作用,因此,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治疗。在慢性携带者的肝细胞中大多已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整合在内。干扰素和阿糖腺苷虽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但不能使整合在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消除,从而也就不能解除慢性携带者演变成肝细胞癌的危险性。

       免疫疗法,如乙肝特异免疫球蛋白仅能使血清中乙肝及面抗原滴度暂时性下降,但无疗效。反复应用可能引起免疫复合物的并发症。免疫核糖核酸与转移因子对慢性肝炎病人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和转氨酶活性有暂时作用,但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无持久作用。

       最新的乙肝蚂蚁疗法,经临床观察认为,对改善肝功能和消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可喜苗头,可能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拓一条新途径。[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