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

莲都区

中文名 莲都区
车牌代码 浙K
主要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等
外文名 Liandu
所属地区 浙江省丽水市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中南部
火车站 丽水站
行政代码 331102
人均生产总值 8万元(2019年)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区长 陈豪
电话区号 0578
坐标 北纬28°06′~28°44′、东径119°32′~120°08′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丽水撤地设市十周年城市建设摄影丽水撤地设市十周年城市建设摄影夏、商、西周为瓯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瓯越地。秦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立越王勾践七世孙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市),为东瓯国土。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置回浦县,属会稽郡,为回浦县地。

东汉建武初(25),省回浦入鄞县。章和元年(87)析回浦故地置县,名章安,为章安县地。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仍属会稽郡,为松阳县地。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县属之。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历南朝宋、齐、梁、陈不变。

隋开皇九年(589),废临海、永嘉二郡为县,分松阳东乡置括苍县,置处州,治设括苍。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大业三年(607),括州改称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括州,括苍、丽水二县属括州。八年(625)省丽水入括苍。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苍、永康两县地置缙云县。景云二年(711),析括苍置青田县。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括苍属括州。大历十四年(779),避德宗讳,改括州为处州,改括苍县为丽水县。《元和郡县志》:“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名胜志》:“以县北七里有丽阳山,故以丽水为名”。《栝苍汇纪》:“县北七里有丽阳山,下环清溪,县名丽水以此。”

五代十国,莲都区为吴越国地,属处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州县沿前代。

莲都莲都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州为路,丽水属处州路。

明代改路为府,莲都属处州府。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浮云乡、元和乡之半置云和县;析宣慈乡、应和乡及懿德乡之半置宣平县。

清代莲都属处州府,直至宣统三年(1911)七月,除丽水县,划归府兼理。自隋建州设县以来,丽水历为州、郡、路、府治所。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25日,光复军光复丽水,立处州军政分府,兼理丽水县事,上隶浙江军政府。

中华民国三年(1914)行省、道、县三级制,丽水县属瓯海道。民国十六年废道,行省、县二级制,丽水县直属省。民国十九年省分设县政督察区,属第十一区,后改第二特区。民国二十四年,改设行政督察区,丽水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4月,改第六区,七月改第七区。丽水县均为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9年5月10日,丽水县解放,属浙江省第七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丽水县属丽水专区。1950年4月,县府迁驻碧湖镇。

1952年1月,撤丽水专区,丽水县属温州专区。5月13日。县府迁返城关镇。

1958年7月、1960年2月,云和、景宁两县先后并入。

1961年6月1日,县府迁驻云和镇。1962年4月分云和县,县府迁返城关镇。

1963年5月,复设丽水专区,丽水县属丽水专区,仍为专署驻地。

1968年11月专区改称地区,丽水县属丽水地区。

1986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丽水县置丽水市,仍属丽水地区。

2000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以原县级丽水市的行政区域为莲都区的行政区域。莲都区为新设立地级丽水市的驻地。

地名由来

莲都区名的由来是因丽水城依山傍溪,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丽水又特产“处州白莲”,定“莲都”为市辖区区名,意欲将美丽的莲都建成繁华的都市。此一区名系从全丽水地区2000多参与区名征集者中精选所得。丽水·莲都丽水·莲都

     区划沿革

2001年8月10日,省政府发出《关于丽水市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消联合乡建制,并入碧湖镇;撤销原县级丽水市城关镇建制,设立紫金街道、万象街道、岩泉街道、白云街道等4个街道办事处,为莲都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2006年,莲都区对部分行政区划作出调整:撤销郑地乡建制,与峰源乡合并;撤销严鸟乡建制,与黄村乡合并;撤销巨溪乡建制,与太平乡合并;撤销西溪乡、泄川乡、双溪镇建制,合并设立雅溪镇;撤销富岭乡建制,设立富岭街道办事处。

2011年12月22日,撤销联城镇建制,改设联城街道。

2012年12月11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2〕209号)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丽政函〔2012〕101号)精神,撤销高溪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碧湖镇。撤销双黄乡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莲都区政府直辖,并入岩泉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莲都区下辖5个乡、6个街道、4个镇。[5]

区划详情

5个乡:峰源乡、太平乡、仙渡乡、丽新畲族乡、黄村乡。

4个镇:碧湖镇、大港头镇、雅溪镇、老竹畲族镇。

6个街道: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联城街道、南明山街道。[5]

乡镇 面积 政府驻地 下辖
万象街道 7.3 高岭弄8号 辖7个社区、4个行政村:丽阳门、府前、梅山、厦河门、左渠门、大水门、凤凰;丽南、城南、水南、丽华。
紫金街道 60.1 解放街288号 辖7个社区、21个行政村:永晖、金苑、万丰、大洋河、西银苑、东银苑、东升;海潮、大众、新建、厦河、城东、古城、水东、金东、芦埠、塔下、黄泥墩、何村、余庄、祝村、杨梅岗、开潭、瀑泉、湾岙、凤化、雅坑、水岭根。
岩泉街道 92.6 丽阳街1089号 辖3个社区、26个行政村:朝阳、天宁、丽阳;九里、天宁寺、丽东、后铺、岩泉、青林、长岗背、关下、社后、凉塘、秋塘、冷水、枫数湾、余岭、银场、大岭、吴山、陈寮、黄畈、雨伞岗、沈村、里佳源、高山、贾坑、下后弄、琯头。
白云街道 37.7 大洋路78号 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北郭桥、白云、后庆、灯塔、三岩寺;城西、城北、灯塔、丽光。
水阁街道 71.6 张村村 辖24个行政村:张村、大白岩、垟店、旭光、桐岭、吴垵、叶土夭、水阁、余庄前、七百秧、丽沙、龙石、岑山、上沙溪、里坑、金山、章巷、潘田、陈店、山根、大源、下章、松坑圩、丽周。
富岭街道 37.3 张垵村地齐 辖11个行政村:张垵、小木溪、中堂、叶村、富岭、大坑口、下仓、下张、陶庄、前垟、大门楼。
联城街道 108.7 武村村 辖27个行政村:武村、白前、青岗、凤鸣、林宅口、花街、金周、官桥、常宅、坑口、敏河、路湾、苏埠、张村街、后弄、石玄峡、赵源、下沈、下林、界牌、陈村、竹道、底金弄、下圩、金弄口、港口、瑶畈。
碧湖镇 220.2 环北路 辖3个居民区、74个行政村:第一、第二、第三;河东、上赵、碧一、古井、行口、上街、下街、河口、采桑、沙岸、周巷、下梁、前林、箬溪口、魏村、大林、岩头、三峰、概头、保定、堰头、堰后、麦垵、平一、平二、平三、下季、下叶、红圩、里河、大陈、章塘、上黄、资福、上阁、红叶、白河、南周、下概头、道士、石牛、白口、白桥、任村、赵村、新亭、郎奇、泉庄、蒲塘、下圳、松坑口、联坪、下南山、上南山、大坑、联济、中坳、中溪、外斜、高溪、竹溪、郑山、吴源、大吴、龙潭、后山根、岑峰寺、白岩、黄塘窑、缸窑、南坑口、苍坑、岑口、岚山头。
大港头镇 94.2 大港头村 辖1个居民区、22个行政村:大港头;大港头、石侯、连河、河边、河边金、石玄头嘴、玉溪、栋村、利山、小山、河村、上庄、西坑口、西黄、小井、北埠、石桥、张山、杨山、山回、均溪、黄田。
老竹畲族镇 83.9 老竹村 辖25个行政村:老竹、新屋、大片、黄挂、陶村、曳岭脚、下桥、沙溪、仁宅、郑坑、后坑、红桥、周坦、西岸、梁村、高畔、赤坑、章记、东头、丁公、小黄弄、浅田、徐庄、麻铺、高峰。
雅溪镇 156.6 双溪村 辖34个行政村:双溪、章山、洪渡、上黄、江弄、雅庄、北郑山、蓬房、五石弄、马弄、周村、季岭根、西溪、板染、金竹、小桃、上陈、里东、雅里、潘百、岩蒙、箬坑、供山、鸭班、底坑、库头、岱后、双源、上金竹、泄下、麻舍、龙孔、八石坑、陶坑。
太平乡 104.5 太平村 辖33个行政村:太平、谢山头、大畈、城头、学坑、小安、长濑、木后、吴山、竹舟、下土夭、吾古、枫柴、长乐、昌坑头、吴弄、沙河、朱弄、上大坑、样后、普爱、龙门坑、富山头、溪上、汤山、留畈、高田、西畈、里坑口、彰口塘、戴弄、下樟、横岗。
仙渡乡 64.9 葛畈村 辖15个行政村:葛畈、鲍店、董弄、仙里、芦村、皂树、何金富、南源、滴水岩、张山后、根竹园、半岭、周坑、梅田、岭头。
黄村乡 99.2 黄村村 辖19个行政村:黄村、黄泥墩、戈札、磨石坑、岭根、和垟、上郑、下郑、池岭、天堂、严溪、皂坑、黄草鸟、下陆、李村、金鸟、刘西堂、黄坑、吴处。
丽新畲族乡 83.3 畎岸村 辖10个行政村:畎岸、吾赤口、黄弄、上塘畔、山村、咸宜、马村、白岸口、双坑、黄岭上。
峰源乡 180 庞山村下园 辖20个行政村:庞山、西坑、新村、葑垟、小岭根、夏庄、横坑、赛坑、库坑、木寮、上垟、横王后、郑地、正岙、尤源、毛山、孙畲、郑张山、新砀、高源。

自然环境

乡镇 面积 政府驻地 下辖
万象街道 7.3 高岭弄8号 辖7个社区、4个行政村:丽阳门、府前、梅山、厦河门、左渠门、大水门、凤凰;丽南、城南、水南、丽华。
紫金街道 60.1 解放街288号 辖7个社区、21个行政村:永晖、金苑、万丰、大洋河、西银苑、东银苑、东升;海潮、大众、新建、厦河、城东、古城、水东、金东、芦埠、塔下、黄泥墩、何村、余庄、祝村、杨梅岗、开潭、瀑泉、湾岙、凤化、雅坑、水岭根。
岩泉街道 92.6 丽阳街1089号 辖3个社区、26个行政村:朝阳、天宁、丽阳;九里、天宁寺、丽东、后铺、岩泉、青林、长岗背、关下、社后、凉塘、秋塘、冷水、枫数湾、余岭、银场、大岭、吴山、陈寮、黄畈、雨伞岗、沈村、里佳源、高山、贾坑、下后弄、琯头。
白云街道 37.7 大洋路78号 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北郭桥、白云、后庆、灯塔、三岩寺;城西、城北、灯塔、丽光。
水阁街道 71.6 张村村 辖24个行政村:张村、大白岩、垟店、旭光、桐岭、吴垵、叶土夭、水阁、余庄前、七百秧、丽沙、龙石、岑山、上沙溪、里坑、金山、章巷、潘田、陈店、山根、大源、下章、松坑圩、丽周。
富岭街道 37.3 张垵村地齐 辖11个行政村:张垵、小木溪、中堂、叶村、富岭、大坑口、下仓、下张、陶庄、前垟、大门楼。
联城街道 108.7 武村村 辖27个行政村:武村、白前、青岗、凤鸣、林宅口、花街、金周、官桥、常宅、坑口、敏河、路湾、苏埠、张村街、后弄、石玄峡、赵源、下沈、下林、界牌、陈村、竹道、底金弄、下圩、金弄口、港口、瑶畈。
碧湖镇 220.2 环北路 辖3个居民区、74个行政村:第一、第二、第三;河东、上赵、碧一、古井、行口、上街、下街、河口、采桑、沙岸、周巷、下梁、前林、箬溪口、魏村、大林、岩头、三峰、概头、保定、堰头、堰后、麦垵、平一、平二、平三、下季、下叶、红圩、里河、大陈、章塘、上黄、资福、上阁、红叶、白河、南周、下概头、道士、石牛、白口、白桥、任村、赵村、新亭、郎奇、泉庄、蒲塘、下圳、松坑口、联坪、下南山、上南山、大坑、联济、中坳、中溪、外斜、高溪、竹溪、郑山、吴源、大吴、龙潭、后山根、岑峰寺、白岩、黄塘窑、缸窑、南坑口、苍坑、岑口、岚山头。
大港头镇 94.2 大港头村 辖1个居民区、22个行政村:大港头;大港头、石侯、连河、河边、河边金、石玄头嘴、玉溪、栋村、利山、小山、河村、上庄、西坑口、西黄、小井、北埠、石桥、张山、杨山、山回、均溪、黄田。
老竹畲族镇 83.9 老竹村 辖25个行政村:老竹、新屋、大片、黄挂、陶村、曳岭脚、下桥、沙溪、仁宅、郑坑、后坑、红桥、周坦、西岸、梁村、高畔、赤坑、章记、东头、丁公、小黄弄、浅田、徐庄、麻铺、高峰。
雅溪镇 156.6 双溪村 辖34个行政村:双溪、章山、洪渡、上黄、江弄、雅庄、北郑山、蓬房、五石弄、马弄、周村、季岭根、西溪、板染、金竹、小桃、上陈、里东、雅里、潘百、岩蒙、箬坑、供山、鸭班、底坑、库头、岱后、双源、上金竹、泄下、麻舍、龙孔、八石坑、陶坑。
太平乡 104.5 太平村 辖33个行政村:太平、谢山头、大畈、城头、学坑、小安、长濑、木后、吴山、竹舟、下土夭、吾古、枫柴、长乐、昌坑头、吴弄、沙河、朱弄、上大坑、样后、普爱、龙门坑、富山头、溪上、汤山、留畈、高田、西畈、里坑口、彰口塘、戴弄、下樟、横岗。
仙渡乡 64.9 葛畈村 辖15个行政村:葛畈、鲍店、董弄、仙里、芦村、皂树、何金富、南源、滴水岩、张山后、根竹园、半岭、周坑、梅田、岭头。
黄村乡 99.2 黄村村 辖19个行政村:黄村、黄泥墩、戈札、磨石坑、岭根、和垟、上郑、下郑、池岭、天堂、严溪、皂坑、黄草鸟、下陆、李村、金鸟、刘西堂、黄坑、吴处。
丽新畲族乡 83.3 畎岸村 辖10个行政村:畎岸、吾赤口、黄弄、上塘畔、山村、咸宜、马村、白岸口、双坑、黄岭上。
峰源乡 180 庞山村下园 辖20个行政村:庞山、西坑、新村、葑垟、小岭根、夏庄、横坑、赛坑、库坑、木寮、上垟、横王后、郑地、正岙、尤源、毛山、孙畲、郑张山、新砀、高源。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径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

水系径流

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3山脉之间。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境内地形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3种。其中:平原主要有碧湖平原和城郊平原。低丘和高丘占全区总面积的57%。低山、中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0.2%。

气候特征

莲都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锅帽尖北麓,上游段称龙泉溪,流经云和县进入莲都区大港头镇,与松阴溪会合后称大溪,再经碧湖、水阁、联城、富岭、万象、紫金等乡镇(街道)后入青田县境,与小溪会合后称瓯江,大溪干流在莲都境内长46公里,河道落差43米,流域面积1373.65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4条。南部峰源一带溪流汇入瓯江支流——小溪。

自然资源

莲都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莲都区土地面积15万公顷,合150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28.52%,丘陵占45.18%,平原占26.3%。人均土地面积0.40公顷,全区耕地11150.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3公顷(0.45亩)。

矿产资源

2002年开始,莲都区实施生态公益林、绿色长廊、退耕还林建设。2005年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2.034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2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森林资源特点以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最多。

水资源

20世纪90年代前,莲都区境内发现矿产20多种,分布在170个点,其中金属矿有钛磁铁矿、铅锌矿、银矿等,非金属矿有莹石、花岗岩、泥煤、高岭土等。

生物资源

莲都区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理论储藏量为28.5万KW,可开发26.5万KW,(其中瓯江干流为19.5万KW,属市管辖),莲都区实际可开发量为7.4万KW。[6]

人口

莲都区境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木本植物有93科278属655种,主要分布在山间、山脚坡地、溪坎路旁多被野草覆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1科12种,属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揪、华东黄杉、长叶榧等6种。动物种类较多,其中脊椎动物有5纲,37目,76科,400多种。哺乳纲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黑麂;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穿山甲、大灵猫、水獭、猕猴、九江狸、野山羊等。爬行纲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为鼋。两栖纲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大鲵。

人口详情

民族分布

2021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23924人,其中,城镇人口198932人,乡村人口224992人;男性人口211346人,女性人口21257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9%和50.1%。全年出生人口3651人,出生率为8.6‰;死亡人口2656人,死亡率为6.3‰;自然增长率为2.36‰。[2]

政治

2015年底全区少数民族人口26903人,其中以畲族居多,约有2.53万。辖区内有老竹、丽新两个畲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8个,分别是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碧湖镇、大港头镇、联城街道、白云街道、岩泉街道、南明山街道(水阁街道和富岭街道合并)。

丽水市莲都区是浙江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有汉族和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仡佬族、普米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京族等39个民族成份。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7]

政府领导

党委领导

区长:陈豪[8]

副区长:陈勇、龚淑娟[9]

政协领导

区委书记:张壮雄[4]

区委副书记:张妍[4]

经济

主席:李邦生[10]

副主席:翁伟标、叶晓东、任文红(女)、虞海雄、叶春晓(女)

秘书长:蒋嬿(女)

综述

第一产业

2021年莲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18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2.38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97亿元,增长8.3%,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45.0%、55.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7:31.4:63.9。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3:29.7∶65.0。

2021年,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1.8%,工业品价格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

2021年,莲都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3.21亿元,增长1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67亿元,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77亿元,增长1.2%。分区域看,区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32.00亿元,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0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48 亿元,下降0.4%。[2]

第二产业

2021年莲都区粮食播种面积12.54万亩,下降0.9%,粮食产量4.13万吨,增长15.0%。油菜籽播种面积426公顷,下降3.8%,产量824吨,增长1.7%。莲都区水果种植面积5550公顷,下降11.5%,产量9.53万吨,下降0.4%。水果产业产值4.32亿元,增长13.4%。蔬菜播种面积0.84万公顷,下降14%,产量24.01万吨,下降22.0%(见表2),实现产值9.30亿元,增长5.1%。年末莲都区生猪存栏14.80万头,增长50.7%;出栏10.35万头,增长14.0%。家禽存栏126.8万羽,下降10.6%;出栏411.3万羽,增长6.6%。羊存栏0.66万头,增长17.9%;出栏0.55万头,增长37.5%。

2021年,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0.94万吨,比上年下降4.4%;农村用电量2649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64.6%。[2]

第三产业

2021年,莲都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6.44亿元,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长32.5%,其中出口交货值增长44.2%。分行业看,31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9亿元,比上年下降21.2%。人均薪酬7.93万,同比增长18.8%

2021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9%;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4%。新产品产值率36.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2%、23.7%、22.0%和33.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8.7%、54.5%、34.6%和17.1%。

2021年,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长53.4%,分行业看,21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7%,人均薪酬7.26万元,同比增长21.2%。

2021年,区本级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8%。新产品产值率29.9%。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4%、17.2%、14.0%、28.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2%、41.2%、39.7%、9.1%。

2021年,莲都区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9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3%。[2]

交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莲都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23.2%,交通投资增长58.6%,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项目投资增长17.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6%和13.3%。

2021年,莲都区属(剔除开发区)固定投资增长21.3%,高于全市水平6.2个百分点,全年投资总量突破220亿元,新项目开工入统近百个,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提升,总体形势发展向好。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2.3%;交通投资增长17.6%;生态环保类投资增长15.2%;制造业投资下降29.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61.3%。分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占比7.6%,下降9.1%;房地产投资占比78.8%,增长28.1%;工业投资占比5.3%,下降3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占比0.8%,下降29.0%;第二产业投资占比5.4%,下降37.4%;第三产业投资占比93.8%,增长29.1%。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占莲都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优势,第三产业上升明显,主要受房地产投资拉动,房地产投资占莲都区属投资总量的78.8%,拉动投资总量增长21.0个百分点。

2021年,莲都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住宅投资141.31亿元,增长27.3%。商品房销售面积180.38万平方米,增长26.8%;商品房销售额321.6亿元,增长35.9%。

2021年,莲都区剔除开发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住宅投资129.77亿元,增长30.7%。商品房销售面积93.56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223.66亿元,增长28.1%。

内外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60亿元,增长11.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3.56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04亿元,增长13.1%。。网络零售额124.89亿元,增长19.7%。

2021年,全年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1亿元,增长4.7%。在限额以上企业销售的商品类别中,饮料和粮油食品分别增长26.3%和9.8%;烟酒、文化办公用品和日用品类均分别增长11.8%、30.4%和8.7%;汽车类下降3.6%,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60.1%。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1.98亿元,下降7.2%,其中,出口46.84亿元,下降5.4%;进口5.14亿元,下降20.7%。区本级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83亿元,下降16.2%;出口14.61亿元,增长2.9%。

金融和保险 

2021年,莲都区年末金融系统本外币存款余额1355.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341.28亿元,增长12.4%。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1385.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384.36亿元,增长16.5%。

2021年,莲都区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6.73亿元,增长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81亿元,增长6.2%;人身险保费收入16.91亿元,增长10.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4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6.65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4.77亿元。[2]

社会

2021年,莲都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20亿元,增长7.3%。全年铁路客运量679.83万人,增长15.0%,铁路货运量107.90万吨,增长27.7%。年末公路总里程1330.1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603公里。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197388万吨公里,增长18.38%;公路和水运旅客周转量21869万人公里,下降8.09%。[2]

科技教育

文卫体育

2021年,莲都区拥有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44940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6156人(含丽水中专);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9056人;普通初中19所,在校学生18867人;小学20所,在校学生38634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8.77%。莲都区拥有幼儿园72所,在园幼儿20491人。

2021年,莲都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6家,累计220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5家,累计730家,其中区本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累计54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累计147家。区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2800万元,增长16.4%。[2]

邮电旅游

2021年,莲都区年末共有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站15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5个。

2021年末莲都区共有卫生机构50个(不含诊所、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910张,卫生技术人员7631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01人(含诊所、村卫生室)。

2021年,莲都区运动员获得国家级赛事体操项目冠军1个。省级赛事冠军24个,其中轮滑项目15个、航海模型项目7个、体操项目2个。为进一步满足我区群众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全年共计开展各类体育活动51场,完成2450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任务。成功举办2021莲都区线上健身系列活动“留莲过年,AI动莲都”、2021休闲东西岩山地登高赛、2021“竹柳新桥”民族运动会、2021“碧湖田园半程马拉松”、2021“清韵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在2021年,莲都区体育民生实事完成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社区多功能场8个,百姓健身房4个。[2]

拔河比赛拔河比赛

民生保障

2021年,莲都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14亿元,增长9.1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9.0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5.0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31.32万户。

2021年,莲都区实现旅游收入46.2亿元,增长0.9%。[2]

资源环境

2021年莲都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17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371元和33766元,分别名义增长9.1%和11.2%,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7.2%和9.2%。

2021年莲都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04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521元,增长15.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07元,增长17.8%。

2021年末,莲都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2万人;其中生育保险13.7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87万人。莲都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2.58万人,增加4.65万人。莲都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备案7243人(其中,选择参加职工养老保险6554人,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62人,选择被征地基本生活保障2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225元 /月。

2021年末莲都区剔除开发区范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3家,拥有床2125张,收养各类人员1162人,完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234个。从2018年7月开始施行城乡特困供养标准一体化,特困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1210元。农村和城镇特困对象自愿集中供养,2021年末农村和城镇特困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9.56%,有162名农村和城镇特困对象得到了集中供养。年末在册低保对象9839人,其中,城镇524人,农村9315人。年低保资金支出718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9%。城乡低保同标,平均每人每月910元。[2]

安全生产

2021年,莲都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状况在全省设区(市)的市区排名前列,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优,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达90.84分,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前列。

2021年,莲都区剔除开发区范围“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均达标,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均达100%,出境断面(共1个)水质达到Ⅱ类,考核结果为优秀。

2021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7,全省排名第2,AQI优良率为99.7%,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1,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2,PM10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降尘量为2.9吨/平方公里*月。[2]

旅游

2021年,莲都区剔除开发区范围内共发生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的10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起,死亡2人;经营性火灾事故17起,死亡0人。全年未发生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和职业卫生事故。[2]

名优特产

万象山公园万象山公园万象山公园

万象山公园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隅,倚江而立,秀气逼人。宋、元、明、清以来,相继建有万象楼、崇福寺、一览亭、烟雨楼、大观亭、秦淮海祠,洞天楼等。山径迂回,古木参天,亭阁错落其间,素有“洞天烟雨”之称。

1979年辟为公园,先后建有烈士碑、大观亭、望江亭、烟雨亭、得月楼、烟雨楼等。

三岩寺

三岩寺,在太平乡境内,离丽水市西部44公里,与著名景区东西岩为邻。民国《宣平县志》载:“三岩在县东七十里,符岩(天师楼)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余,广亦如之,居民立胡公祀之。”胡公洞又称红军洞。进得洞中,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题写的“三岩寺红军烈士纪念碑”。1930年9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浙西三纵队指挥部扎营此洞。碑的背面,记载了当时红军的活动经过。

白云山森林公园

巨溪三岩巨溪三岩白云山森林公园位于丽水市北,距城5公里,因山阿时有白云涌出,可占晴雨,故名。白云山古时为丽水八景之一,1990年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有灵山寺、灵鹫禅寺、钟鼓楼等景观,并开发了白云竹径、水帘藏宝、绿海万象等景点景观。

南明山

位于浙江省丽山市莲都区城南 1.5 公里,传为晋代葛洪修道之处。今山顶云阁崖刻有“灵崇”两大字,传为葛洪所书。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廓苍之胜”美誉。 山与城之间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滨公园

江滨公园(防洪堤),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南明湖畔江滨路,,该公园于2001年2月21日全面动工,历时9年建成,堤长19.1公里,堤顶高53.8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总投资7.6亿元。西起小水门,沿瓯江大溪向东延伸,拐入好溪,直达好溪堰入口处。

古堰画乡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距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只有100多公里。

通济堰

通济堰大坝通济堰大坝通济堰位于丽水市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

通济堰的堰史、堰规、筑堰有功者,均刻碑立于世。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

灵山禅寺

灵山禅寺简称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

米芾书的“南明山”米芾书的“南明山”灵山风景区

灵山,亦名马头山,原名灵鹫山,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约191米,好溪环绕在灵山之前。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 “灵鹫山,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阴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

词条图册

处州白莲

浙江著名特产。白花莲藕的种子,未去壳前称壳莲,去皮除芯后称通心莲。主产于丽水市,古称处州,故名。具有粒大、饱满、色白、易煮酥等特点,为莲中之珍品。其性温、味甘,有补中益之气、安心养神、清腑润肺、聪耳明目等功效。[11]

丽水椪柑

椪柑果实色泽鲜艳,黄美观,果形端正,扁圆或高扁圆形,单果重145——170克,果顶广洼,果蒂周平广或隆起,易剥皮、果皮汁多味甜脆嫩爽口,有香气、易化渣,风味浓郁,芳香、可溶性固形物12——14%。[12]

九坑桃

莲都的九坑桃果大、外观美、含糖量高、微量元素多、香味浓、口感好、肉松脆、耐贮运,是桃中较好的品种。莲都九坑桃年产量约2万吨,集中上市期为每年的6至8月。

梅峰有机茶

莲都梅峰有机茶产自海拔600米以上、四周无污染的大姆山有机茶基地。[13]曾获2000年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1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2002年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等,于2001年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现有生产基地5000亩,年产销量2000万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