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城

下半城

目录导航

简介

如果说渝中半岛是重庆的“母城”,那下半城是巴渝历史文化的根和源,传承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在重庆,城市被分成了上下两半。上半城是以解放碑为代表的繁华与时尚,下半城则是十八梯、厚池街、守备街等共同组成的落寞与黯然。多年来,下半城的改造一直备受关注。

规划

在2012年2月17日渝中区人大会议上通过了相关决议,确定将下半城打造成重庆“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渝中半岛下半城即将蝶变,五年内建成重庆“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未来巴县衙门、东水门、湖广会馆等大量见证重庆历史的城市遗迹将被纳入重庆“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得到妥善保护。

会议认为,渝中半岛是重庆的“母城”,下半城是巴渝历史文化的“根”和“源”,传承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必须加以保护传承,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  历史文化风貌区注重与上半城的功能配套和互动互补,与滨江自然观光休闲功能的有机衔接,体现上下半城的整体性和融合性。未来该区域的打造旨在充分挖掘和传承三千年重庆“母城”历史文脉,展现古朴典雅的老重庆风貌,并且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开发的关系。  “下半城,离解放碑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公里的一个地方,是重庆主城的发祥地。”渝中区人大代表龙钟明在“打造下半城文化街区”的议案中提出,下半城的发展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堪称重庆的母城。这里有着众多古老重庆的遗迹:巴县衙门旧址、东水门老城墙、湖广会馆、储奇门、南纪门、十八梯古建筑;抗战时期的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川盐银行;有名人居所谢家大院、胡子昂故居、卜凤居等,此外还有抗战时期茅以升设计的望龙门缆车。

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历史专家何智亚说过,下半城大部分房屋都是危旧房,改造是必须的。下半城拥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改造中将保留历史文化风貌,新修的建筑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使十八梯、湖广会馆、巴县衙门等历史古迹连成一体,形成历史文化风貌的展示区。  代表们建议因地制宜恢复本地特有风貌,借此打造自己的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发展城市旅游业。他们建议重新发掘重庆下半城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浙江、山西、广东等8个会馆,依托会馆,彰显重庆移民文化。按湖广填四川、开埠、抗战三个时期,划分成3个互有联系的部分,通过恢复当时的生活场景等多种形式,让市民直观感受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在打造风貌区所需经费的问题上,代表们也给出了实质性建议,如借鉴英国的旧城改造PFI融资模式,由政府出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环境后,再由社会资本进入运作,最后政府慢慢归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