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1933年,浙江大学航空工程教育成立。
1935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学院自动机组航空门(即航空工程本科专业)成立。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教育成立。
1942年,上海交大迁重庆,设立航空工程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迁上海。
1952年,交通大学航空门、浙江大学航空工程教育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教育合并组建华东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
1956年,西迁后的西安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成立。
1957年,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工程系成立。
1970年,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空军工程系整建制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1994年,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工程学院成立。
2003年,学校院系调整时,将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工程学院并入飞机工程系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2008年,飞行技术、适航技术与管理两个学科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208名,其中双聘院士4人,优青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64人,教授59人,副教授6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87%以上。
教学名师:
类别 | 姓名 |
---|---|
外聘院士 | 陈一坚、于起峰、唐长红、邓小刚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宋笔锋、周洲 |
全国优秀教师 | 杨智春 |
陕西省教学名师 | 叶正寅、赵美英 |
资料来源: |
国家级教学团队: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飞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高正红、宋笔锋 | 2008年 |
资料来源: |
类别 | 姓名 |
---|---|
外聘院士 | 陈一坚、于起峰、唐长红、邓小刚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宋笔锋、周洲 |
全国优秀教师 | 杨智春 |
陕西省教学名师 | 叶正寅、赵美英 |
资料来源: |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飞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高正红、宋笔锋 | 2008年 |
资料来源: |
截至2016年5月,学院设有航空器设计工程系、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流体力学系、航空结构工程系和民航工程系5个系,设有2个本科专业。
航空器设计工程系(一系) | 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二系) | 流体力学系(三系) |
航空结构工程系(四系) | 民航工程系(五系) | --- |
资料来源: |
专业 | 科类 | 学制/学位 | 备注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理工类 |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 --- |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 理工类 |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 --- |
资料来源: |
航空器设计工程系(一系) | 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二系) | 流体力学系(三系) |
航空结构工程系(四系) | 民航工程系(五系) | --- |
资料来源: |
专业 | 科类 | 学制/学位 | 备注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理工类 |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 --- |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 理工类 |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 --- |
资料来源: |
机构设置根据2017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工信部重点专业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国防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课程6门。
工信部重点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陕西省名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国防特色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空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飞行器结构设计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流体力学
陕西省精品课程:流体力学、飞机结构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动力学、航空航天技术概论、通信导航与雷达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 等级 | 完成人 | 时间 |
---|---|---|---|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造就航空领军人才 | 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叶正寅等 | 2013 |
弘扬“三实”优良传统,创新航空科技英才培养体系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宋笔锋等 | 2009 |
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2007 | ||
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小聪等 | 2005 |
加强航空专业建设,努力培养航空高素质人才 |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吕国志等 | 2003 |
面向21世纪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吕国志等 | 2001 |
资料来源: |
成果名称 | 等级 | 完成人 | 时间 |
---|---|---|---|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造就航空领军人才 | 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叶正寅等 | 2013 |
弘扬“三实”优良传统,创新航空科技英才培养体系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宋笔锋等 | 2009 |
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2007 | ||
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小聪等 | 2005 |
加强航空专业建设,努力培养航空高素质人才 |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吕国志等 | 2003 |
面向21世纪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吕国志等 | 2001 |
资料来源: |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12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力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空气动力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航天安全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先进制造(工程博士)
硕士点:
一级学科、专业 | 二级学科、专业 |
---|---|
力学 | 固体力学 |
流体力学 | |
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 | |
空气动力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交通运输工程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飞行器设计 |
人机与环境工程 | |
航空航天安全工程 | |
适航技术与管理 | |
工程硕士 | 航空工程 |
资料来源: |
国家重点学科:飞行器设计、固定力学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流体力学
国防特色学科:飞行技术、适航技术与管理
工信部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一级学科、专业 | 二级学科、专业 |
---|---|
力学 | 固体力学 |
流体力学 | |
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 | |
空气动力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交通运输工程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飞行器设计 |
人机与环境工程 | |
航空航天安全工程 | |
适航技术与管理 | |
工程硕士 | 航空工程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