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卵石

彩卵石

目录导航

三江彩卵石地理位置及形成流域

寻江在三江县东部称古宜河,主流河段74公里,又有四甲河、林溪河、洞雷河、八江河等支流汇入;在三江县老堡镇由发源于贵州的都柳江汇入,自此向南,则称为溶江。寻江一带,特别是龙胜县西部和三江县东部,由于支流多,坡度大,基岩滩和卵石滩逐渐发育,遍布河流上下,局部地段又流经岩性坚硬细密,色彩丰富的晚元古代(距今6-10亿年)古老变质岩地层分布区,所以,寻江的某些支流和寻江的特定河段,盛产驰名中外的彩卵石、蜡石、铁卵石、黑卵石、藻化石和梨皮石。这些特殊河段依次是:三门河、下花河(又名“大地河”)、桑江下游(交州到沙宜河段)、古宜河中上游(沙宜至斗江河段)、平等河南段以及林溪河等处。

“三江石”与“寻江石”之关系

横贯龙胜、三江两县的寻江河中游,以主产红彩卵石而享有盛名。可以这样说,国内每一届大小石展或已开馆的石馆里,都有彩卵石展示,彩卵石的石玩界已据有重要的地位。据说,彩卵石是1991年秋冬季节,由柳州及融安县玩石者在三江东部古宜河上游首次发现,并于1992年7月,在柳州市柳侯公园《品石斋》第三届石玩艺术评比展销会上,首次向石玩界亮相,因而被民间称为“三江石”。

从广义上来讲,三江石应该是龙胜县至三江县的寻江水系所产的以红彩卵石为代表的一系列彩卵石和藻卵石类。三江石中的佼佼者——红彩卵石的盛产河段主要是集中在龙胜县境内的下花河(又名“大地河”)、三门河、交州、思陇、牙寨,产石河段长48公里;以及三江县境内的沙宜、周牙至风灌等地。

彩卵石类的原生地层并且露出水面的,主要分布在龙胜县境内的寻江支流——三门河、下花河(大地河)中上游。

“三江石”是寻江中游的宝贵奇石资源,是一族品类丰富、石质细密而坚韧顽拙,且色彩斑斓的观赏奇石。它具有血红、铁黑、艳紫,兼有紫红、黄、棕、褐等多种暖调石色,其中最负盛名并被赏石界越来越器重而受宠者为碧玉质戏彩卵石。

彩卵石的形成

彩卵石的原生岩层,虽然生成于距今6-10亿年前的元古代晚期,但彩卵石的自身形成,则是近几百万年以来的事。经过几百万年冲刷、演变,巨石变为表面还不够光滑、外形起伏多变的较大彩卵石,进而又被改造为光滑圆润的成熟彩卵石,成为寻江水系所特有的奇石资源。

在龙胜县三门镇大地村的彩卵石发源地,上游3-4公里长的“奇石谷”中,彩卵石个体有长数米而重逾20多吨者,之后则渐小,重不足吨。至三江河下游,彩卵石每块重不及百公斤,三门河过交州汇入寻江后,则彩卵石以每块15-30公斤者为常见。总之,越往寻江下游,彩卵石个体就越来越小。根据地质资料的推断,在距今8-10亿年前,龙胜县境内三门镇一带,为深海盆地中的海底火山强烈活动地带,由于有火山喷发物的沉积,形成了一条特殊的碧玉化石英岩、碧玉化含铁石英岩及碧玉岩等色彩丰富的富硅质硬岩石。这就是形成彩卵石类的主要原生岩石,是彩卵石类形成的物质基础。这样,龙胜县三门镇一带就成为品类繁多的彩卵石发源地。除此之外,寻江水系还分布有元古代晚期的各种变岩、板岩、石英岩、含铁石英质岩,如:变质砂岩、石英粉砂岩以及细碧岩等,也为其他卵石石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由于寻江水系分布区地层时代古老,经历了亿万年的漫长地质演变,受到多次强烈的地壳构造变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大型断裂,致使本地变质岩中形成较多的由二氧化硅矿物质——石英强烈交代、充填而成的断裂硅化破碎带,这些硅化了石英质岩石和石英脉,就是蜡卵石类量多而品种丰富的根本主要原因。

“三江石”的四大特色

特色一:质坚

石质相当坚硬,硬度达七度,是一般石种不能相比较的,不容易作假,因而市场“造假”因素较少。

特色二:色艳

特别是红彩卵石,有全红、血红、花红、紫红、斑纹红等;紫彩卵石则有红紫、花紫、灰紫等,色彩非常艳丽,韵味浓郁。

特色三:形奇

造型奇特多变。有人误认为,硬度强的卵石很难形成怪石,其实不然。“三江石”中有造型奇特的景观石,文字石,人物及动物等象形石,以及卵石中形成的斑纹图案浮雕等。其造型都相当美观。

特色四:种多

即石种丰富。除彩卵石类和蜡卵石之外,寻江卵石还包括黑卵石类、铁卵石类、梨皮石类、藻卵石类、层状卵石类等石种。

就目前已经发现和掌握的石种,共有7个大类,并包含26个亚类石种。

总之,彩卵石和蜡卵石类,构成了寻江水系最主要的丰富多彩的石种类型,是龙胜县及三江县卵石石种类型的主流。特别是红彩卵石堪称一绝,

以其质坚、色艳、形奇、种多而韵味足,具有独特的观赏与收藏价值,而成为“三江石”之精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