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东都镇

地理位置 新泰市城南
建立时间 明洪武五年(公元1368年)
经济资源 快速发展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东都镇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68年),东都三官庙曾有“明曰东渡僧西渡寺”的文字记载。明代以前,东都、西都之间曾有湖水相隔,来往需乘渡船,改称东渡、西渡。明嘉靖三十五年(1566年)前属新泰县娄德乡(南乡),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属新县上保南乡,民国3年(1914年),设东都保,民国十年(1921年)设东都镇,1941年9月为泰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岔河区东都乡,1945年10月为新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岔河区都东乡,1950年初为新泰县大区东都乡,1959年11月隶属于新汶市,1962年4月为新汶市东都人民公社,1984年2月为新泰市新汶办事处东都镇,1985年12月撤乡并处时原新泰市刘社办事处栾庄乡并入东都镇。

自然资源

辖区煤炭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交通四通八达,人力资源充沛。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按照年初确定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与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

2005年实现本镇生产总值26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财政收入4346万元,同比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016元,同比增长9.4%。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项目带动、扶优培强、产业升级三大工程,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利税1.9亿元。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全年共新上、续建、技改项目53个,总投资13.5亿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5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个、过亿元的项目5个,沈村煤矿扩层扩界、润源化工医药中间体、三和化工三期工程、余粮锦程纺织、局机厂食品机械加工、沈村三氯化磷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大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企业,使全镇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有2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4家。把提升传统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一步延伸煤炭、膨胀化工、扩大冶金、壮大轻纺,四大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利税2.2亿元,四大产业的经济总量和税收分别占到全镇的80%和77%。

民营经济得到迅速膨胀。全面放开搞活,不断创优发展环境,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2005年启动民间资本8.2亿元,新增民营企业1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70户,总数达到176家和1238户,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8.9亿元,利税1.2亿元。培优扶强,快速膨胀骨干民营企业群体,新增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民营骨干企业3家,新增规模民营企业7家,总数达到27家。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并重,2005年完成国内到位资金8.0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47万美元,共洽谈引进项目33个,其中内资项目28个,外资项目5个。加快与驻地企业的联合,驻地企业完成投资6.2亿元,用于扩大生产、新上项目,山东电力管道公司的特种管道、局机厂的食品机械加工项目已投产。突出招商队伍的专业性和招商区域的针对性,大搞定向专题招商,实现了对韩招商的大突破,在鲁韩经贸洽谈会和泰山韩国周上,有5个韩资项目顺利签约,其中投资460万美元的荧光增白剂项目已动工兴建。

小城镇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投资600万元,对镇内蒙馆路东段进行了全面整改,拆除违法乱建房屋1.3万平方米,开挖排水沟9.6公里,挖掘土方2万立方米,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镇区得到了进一步净化、美化。完成了新建二路东都段、205国道建设。投资350万元实施了柴汶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治理河道1500米。完成了谢庄、马庄1600亩土地开发整理、东一200亩河滩地改造、沈村200亩土地治理,争取了5000亩土地塌陷整理项目的立项。小康新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小康楼230幢。

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粮食直补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镇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26万元,保证了村级的正常运转。全面建设了南鲍肉牛、奶牛养殖场和南桥奶牛养殖场,新增奶牛800头,存栏1800头,被评为全市奶业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实施了祝福庄水库的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启动了9个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村村通公路10公里,成立了玉信养猪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5家。全市奶牛生产现场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现场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场会先后在该镇召开。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投资160万元完成了南山联小建设,投资140万元实施了中心小学的扩建改造,该镇被评为泰安市教育强乡镇。积极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搞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参保率达到70.3%。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国家级、省级、市级计划生育现场会先后在该镇召开。“平安东都”创建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社会安定。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基本杜绝了集体越级上访。始终牢固树立大安全、大责任观念,严管理、严检查、严追究,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民所办实事收到了明显成效。全镇各村共为民办实事126件,重点解决了水、电、医、学、路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5年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560人,新增市外劳务输出851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妥善解决了机关人员和教职员工的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均取得了长足发展,较好的做到了应保尽保。

教育状况

辖区内卫生教育、文体设施配套齐全,建有高标准卫生院1处,成人技校1处,泰安市标准化中学1处,省标准化小学2处,泰安市规范化小学2处,村村建有文化大院,5个业余剧团、12个民间艺术队常年活跃在基层单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