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作者 王钊白晓红
页数 315页
书名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语种 简体中文
定价 29.00
类型 工程设计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作  者:罗晓辉 主编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4-1

版  次:1页  数:308字  数:400000 印刷时间:2007-4-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560939438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民用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工业建筑及其大型桥梁工程的大量兴建,在岩土力学理论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各种新型建筑基础的应用使得基础工程的设计理论有了极大的进步。为适应各项新的国家技术规范、行业技术规范的颁布,以及面向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拓展的需要,作者适当汲取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基础工程设计新理论、新工艺与新技术,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也可供土建、交通、水利、铁道等部门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学习和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与方法

1.3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第2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1 基础埋深的选择

2.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2.3 刚性基础设计

2.4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2.5 岩石锚杆基础

2.6 地基变形验算与不均匀沉降控制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条形基础设计

3.1 概述 

编辑推荐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之一。

文摘

插图:


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因此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通常称为桩体复合地基,但是由于竖向增强体是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并协调变形的,所以这里的“桩”明显有别于桩基础的“桩”。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竖向增强体有碎石桩、砂桩、水泥土桩、石灰桩、灰土桩、CFG桩等。根据竖向增强体的性质,桩体复合地基又可分为三类: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一定黏结强度材料桩复合地基和高黏结强度材料桩复合地基。其中,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增强体材料是颗粒之间无黏结的散体材料,如碎石、砂等,散体材料桩只有依靠周围土体的围箍作用才能形成桩体,桩体材料本身单独不能形成桩体。其他可称为黏结材料桩,视黏结强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一般黏结强度桩和高黏结强度桩(也有人称为半刚性桩和刚性桩)。为保证桩土共同作用,常常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一般黏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灰土桩复合地基等,其桩体刚度较小。高黏结强度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桩体通常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有时以混凝土或由混凝土与其他掺和料构成,桩身强度较高,刚度很大。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指加筋土地基。加筋材料主要是土工织物和土工格栅等。
由于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由竖向增强体构成的复合地基,因此本节不考虑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以下所称复合地基仅指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序言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体系在实用性、适用性、针对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基于此,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依据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方案以及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力求在内容设置和编写中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突出实用、创新及时代特色。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中绪论、第2.7节由太原理工大学白晓红编写,第一、六章由郑州大学刘忠玉编写,第2.1节~2.6节由北京工业大学卢清国编写,第三章由太原大学陈东佐编写,第四章由太原理工大学贺武斌编写,第五、七、八章由昆明理工大学陈颖辉编写。本书由白晓红统稿,武汉大学王钊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设计和施工中积累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