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志同志,生于1904年,系泽州县巴公镇山耳东人。他在晋城第一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第一中学。
1924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晋东南特派员。后半年回到晋城家乡发展共产党员。此时,在晋城获泽中学创建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他任书记。随后在晋城成立了中共晋东南特委,他任特委书记等职,素有晋东南革命明珠之称。陈立志同志,从小出身富商之家。他在幼年时聪明颖悟,豁达大度,热爱助人,济贫解囊。
1923年他在晋城第一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第一中学,学习更用功。
1925年春,阎锡山制定了在全省农村征收房税的政策,引起各阶层极度不满。同年5月,太原我党团组织牵头,发动省城学生联合起来,手执上书,废除恶税,到省公署门前去请愿。陈立志协助周玉麟带领各学校学生,发起抗征房税的运动,亲自向督军府投掷石块示威。还带领学生包围了征收房税的具体策划者贾景德(省公署秘书长)的公馆,陈立志亲自抬着大梁撞开了他的公馆大门,冲入室内砸了他家里的器俱。迫使阎锡山签字划了约,收回成令,废除恶税。
同年五月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太原,陈立志同志联络晋城在太原读书的同学,成立了留并学生会,他们分头走向大街进行演讲,向群众大力宣传反帝爱国主张。陈立志同志还募捐出银元2000余块,支持上海工人大罢工斗争。
1925年后半年,陈立志返晋城家乡,主动把中共中央机关《向导》及《中国青年》、《中国工人》、《政治周刊》等马克思主义刊物带回晋城,在获泽、崇实两处中学秘密进行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之火苗在晋城燃起。同年冬天,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任陈立志同志为晋东南特派员,让他回晋城发展中共党员,开展党的工作。1925年11月份,陈立志同志在晋城巴公镇介绍孔祥祯(晋城北堆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成为在晋城发展的第一个中共党员。紧跟着1926年又介绍时逸之、陈荣先、王福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份,在晋城获泽中学创建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获泽中学党小组。隶属中共太原地执委领导,陈立志任组长。5月份改建晋城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获泽中学党支部,陈立志任书记。随后在大德针厂、高都垂棘小学、东常村、南马匠建立了四个党小组,党员达到40余人。不久,党组织又派孔祥祯同志前往苏联留学。当时,孔祥祯因经济困难,无力赴苏。陈立志为人慷慨,包下孔祥祯赴苏联学习全部经费,孔祥祯才去了苏联学习。
1926年2月,陈立志陪同周玉麟去长治省立第四中发展学生孙新(晋城人),袁致和(高平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四月,在省立第四师范发展学生常文郁(原晋城县东常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把孙新留长治建地下党支部,派袁致和回高平开展党的活动工作。三个月后。陈立志又在长治省立第四中、省立第四师范发展王世清、王春、赵克宏、董鸿铭、张孝纯、范月亭等人(阳城)加入中国共产党,让他们回阳城去开展党的活动工作。
1927年初,陈立志同志在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又发展学生赵树理(沁水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成为沁水县第一个中共党员。
1927年1月,中共太原执会批准成立晋东南特委(也叫晋城特委)。陈立志任书记,时逸之、孙新、陈荣先、王福裕任委员,晋城特委直属中共中央北方区委领导,管辖获泽中学、大德针厂、高都垂棘小学、东常村、南马匠、长治省立四中,省立四师范和屯留有个临时支部,
此时,陈立志发动工人建立工会,他积极支持中共大德针厂党支部负责人靳澄、田运财俩同志,以工会的名誉,发动大德针厂的工人,走向街头进行游行示威大罢工。提出工人每天干活12个小时,每日工资1.5元钞票,不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那时,大德针厂资方股东贾景德(沁水县端氏人)勾结晋城旧县长蔡光辉出面吓唬工人、威逼工人,但在晋城特委支持下发动的工人大罢工,天不怕、地不怕,斗争坚持了一个多月之久。这时,贾景德出面答复工人日工资由1.5元增加到2.5元,死工资改为计件工资,多劳多得。通过工人罢工斗争,大德针厂修建了饭厅,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才恢复了生产。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导演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在党内清党,大约在六、七月份,国民党晋城党部秉承省党部的旨意开始“清共”,通缉逮捕陈立志、孙新、时逸之、袁致和等人。反动警察团将陈立志的秘密住处,晋城城内大十字一个药店包围起来,进行搜捕。幸亏店老板急中生智,把陈立志同志藏于匾额后,才得幸免。随后,陈立志同志逃往河南,去暂避风头。晋城活动的党员,不得不就地隐蔽起来,转入地下工作。曾经公开活动过的党员大多数都出走了,据了解当时全省被通缉的人数达七十二人。陈立志逃在河南,心在山西。不久,他悄悄回来,秘密隐藏起来,办了三件事:一是让时逸之到晋东南各县,了解党组织的破坏情况,设法进行恢。二是继续发展新党员。三是对前段清党被捕入狱的家属他利用晚上悄悄登门安慰,资助照顾生活。
1932年清党平静后,陈立志同志从河南返回晋城,先在获泽中学任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工作。他受中共晋城中心县委书记赖若愚的重托,出任获泽中学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副主任。亲自代课,讲解《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牺盟会的宗旨,重点阐述游击战术、共产党主张。他总共举办了两期,每期三个月,先后共培养出140名军政干部。这些学员培训结业后,大部分安排到晋豫边区唐天际游击支队参加抗日。一部分安排在抗大学校深造,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党、政、军部高级干部和将领。
1938年4月,晋豫边区游击支队司令员唐天际、中共晋城中心县委书记赖若愚,共同决定成立晋豫边区八路军晋城办事处,任王鸣山为处长,陈立志为副处长。陈立志上任后,具体做了三件事:一是宣传抗日救国,建立统一战线:二是发动青年,积极参军;三是在阳城至晋城一带村、镇沿线,自己赞资建立18个晋豫边区合作社。如在晋城回军村建立有80余人的军衣厂,在桥岭村建有60余人的工人军鞋厂,办事处主要是为唐支队筹粮、筹款、筹物,受到了唐天际司令员的嘉奖。
1939年12月18日,国民党第47军军长李家钰在晋城城内下元巷秘密策划了“十二月事变”。对晋城抗日政府决三营营部、牺盟会驻地——书院头同时袭击,逮捕我党抗日人员100余名,开枪打死我党干部10余人,缴去牺盟会、公安局枪支400余条。此时,陈立志同志在人民掩护下,男扮女装用轿抬出城才免一劫。紧跟着“土岭事件”发生,共产党组织又遭到一次大破坏。
“十二月事变”晋城防共团长张鸿惠效劳蒋、阎有功,当了晋城县顽县长,兼国民党防共反共上校团长,到处杀害共产党员,并下令在晋城不许有八路军,共党分子活动。凡有抵抗和嫌疑者格杀勿论。宁杀错一百,也不放过一个。
1942年12月份,陈立志同志去林县公差,途中返回经过柳树口镇,被国民党晋城党部书记段树轩发现。段利用下属是陈立志的学生,以邀请老师为名,诱捕了陈立志同志。张鸿惠多次刑讯,陈立志毅然表示“身首易分,信仰难移”,最后张鸿惠把陈立志同志勒死在柳树口镇黄围村外。享年三十九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