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色素主要有6种呈色成分,分为红色色素(红斑素或潘红,分子式C21H22O5,相对分子质量350)、红曲红素或梦那玉红(分子式C23H26O5,相对分子质量382)、黄色色素(红曲素或梦那红,分子式C21H26O5,相对分子质量358)、红曲黄素或安卡黄素(分子式C23H30O5,相对分子质量386)、紫色色素(红斑胺或潘红胺,分子式C21H33NO4,相对分子质量353)和红曲红胺或梦那玉红胺(分子式C23H27NO4,相对分子质量381)。
1.降压、降脂作用红曲对低肾素高血压病患者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红曲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并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曲能够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LDEI),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AI)、血小板黏附率(PADT)、5S切交率下全血黏度。
2.抑菌作用红曲能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对芽施杆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苗属等右抑菌活性,其抗菌活性是由梦鄢玉红、潘红胺两种色素产生的。红曲不抑制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干酪乳杆菌等菌。
3.其他作用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辅酶Q10又名癸烯醌,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澈活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瞰率。增加抗体的产生,改善T细胞功能。
虽然红曲色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是其合成机理尚未研究清楚。
有学者考察了不同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等对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谷氨酸以及乙酸、丙酸等具有前体的作用,能够刺激色素的生产,而且它们都具有转化为聚酮合成前体的共同特征。所以聚酮途径被认为是红曲色素合成的主要途径。
也有学者考察了红曲霉的代谢途径,认为其代谢包括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初级代谢主要产生不饱和脂肪酸、醇、酯等芳香化合物,次级代谢的产物主要有红曲色素、Monacolin K、降血脂药物-氨基丁酸、桔霉素、天然抗氧化剂黄酮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