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牡蛎

南澳牡蛎

中文名 南澳牡蛎
目录导航

内容概要

南澳牡蛎南澳牡蛎南澳牡蛎南澳牡蛎“ 南澳牡蛎,蛎壳呈等腰三角形、色泽翠绿“ 南澳牡蛎,蛎壳呈等腰三角形、色泽翠绿南澳牡蛎南澳牡蛎南澳牡蛎,是指广东省南澳县生产的牡蛎。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生物丰富,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牡蛎产量高、肉质肥美。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生产条件

南澳县是中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地处粤、台两省交界,主岛周围10米等深线内海域面积24.6万亩,其中可养面积10万亩,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生物丰富,海洋生物种类达1300多种。南澳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海区营养盐充足,饵料生物种类多样,海区年平均气温22.5℃,年平均盐度32%,溶解氧6.95毫米∕升,PH值7.8~8.2,水质COD含量为0.28~1.42毫克∕升,海水养殖区不受工农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污染,潮流畅通。南澳海洋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岸线海域有案屿、猎屿、虎屿、官屿等十多个岛屿作为天然屏障,形成了龙门湾、白沙湾等具有自然优势的天然养殖区,对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地范围

南澳牡蛎产地范围为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主岛和35个小岛屿的周边海域,东经116°39′至117°19′,北纬23°10′至23°32。

经济效益

通过努力,该县的太平洋牡蛎养殖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达到2.1万亩。2006年太平洋牡蛎养殖产量达3.78万吨,占全县海产量49.78%,成为渔业结构调整后一大重点优势产业,也是全县海水养殖业的主要产业之一,成为群众的主要生活出路。2006年,全县从事太平洋牡蛎养殖专业人员达到3000人,季节性兼业人员2500人,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生产,已成为渔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以深澳镇为例,该镇从事海水养殖专业人员达到2000名,季节性兼业人员达到1500人,年劳平基本收入达到5000~8000元,有40%达到2万元以上。渔村富余劳力,转产转业渔民的生活出路问题也得以解决。随着海水养殖生产的迅猛发展,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群众年存款储蓄额达1000多万元,居全县人平储蓄之首,这些存款几乎都是养殖收入。

专用标志使用

南澳牡蛎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南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南澳牡蛎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太平洋牡蛎(Crassotrea gigas)。   (二)养殖环境。   养殖海域潮流畅通,无工农业生产及 生活废水污染,水温10℃至32℃, 海水盐度13‰至32‰,水深3.5m至10m,退潮时不得低于1.5m,pH值6.2至8.5。   (三) 养殖技术。   1、苗种:来源于保护区范围内天然采集。   2、采收:养殖周期9至12个月,起捕规格:壳长不小于6cm。   3、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砺壳翠绿色,砺体肉质呈乳白,口感鲜美、细嫩,内体边缘有一轮淡黑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