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梅州市所辖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宋称齐昌,素有粤东宝地,文化之乡的美誉,地处莲花山脉,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兴宁在我国新兴版画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位我国早期木刻家中,就有5位是兴宁人,即钟步卿、邓启凡、黄山定、陈铁耕、陈卓坤。此外,新兴版画运动中著名的早期木刻家属兴宁籍的还有罗清桢、张慧、罗映球、荒烟、王立、张运辉等人。兴宁因而拥有“版画之乡”的美誉。1980年,老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倡导成立了兴宁市第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在1986年日本横滨市举办的《第十一回日中交流美术展》中,中方参展作品52幅中就有20幅出自兴宁清桢版画会员。1991年,清桢版画会会长罗映球先生和清桢版画会顾问王立先生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兴宁版画是版画艺术、客家传统艺术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所产生的大众化的艺术,几代画家创作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版画作品,不仅是广东画坛,更是中国画坛的瑰宝,在给人们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们以深刻启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可为老人说,版画跟其他画不同,是由画家本人自画、自刻、自印而产生的原作,因此难度相对较高。创作一件版画作品,首先是选择好刻制用的木板,然后要对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画成详细的木刻画稿,并将画稿复印到已准备好的木板上,填上墨稿,待干后就可用刀进行刻制。刻完后用胶滚筒将油墨均匀用力地在纸背面上来回摩擦,直至画面尽显图画时即拓印完毕,待阴干后托裱即成为一幅版画。因此,版画尤其讲究 “三味”,即 “木味”、“刀味”和“刻味”。
然而,随着印刷术的提高,兴宁版画创作日趋凋零,特别是近年来,版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发展后劲不足。为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兴宁市采取了扶持措施,支持版画队伍发展壮大。至目前,兴宁市清桢版画会共有会员逾百人,近年来创作版画超过3000幅,创作版画的热潮又逐渐在兴宁兴起。
2011年6月,《刀笔传心曲·兴宁版画艺术作品展》在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开展。这次展览展出兴宁籍著名版画家罗映球、张运辉等18位作者的100多幅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风格各异,有着鲜明的客家特色,获得无数好评。
兴宁市文化馆馆长刘利娜告诉记者,按照保护计划,今年内将先后在兴宁市、梅州市举办“兴宁市版画作品展”,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举办“清桢版画会·潮汕版画会联展”、 版画培训班和出版《兴宁版画作品选集》,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和继承兴宁版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让兴宁版画再创辉煌。
澄海群众性版画创作活动更具有优良的传统。1983年澄海成立版画会,潮汕版画会也设于澄海。当代版画家陈望等莅澄指导,多次举办版画艺术讲座,对澄海版画创作起到很大推动作用。10多年来,澄海已有200多件版画作品入选省、全国美展并有部分作品获奖;有近30多件版画作品被选送日本、泰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有9件版画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辽宁美术馆所收藏;
还有300多件版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版画艺术》等全国30多家报刊。尤为可贵的是,儿童作品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如80年代后期创作的《悄悄话》、《灯节》、《晨曲》等5件儿童版画作品被选送德国、原捷克斯洛伐克、津巴布韦及中国驻外使馆举办的国际美术展览会展出。90年代初期,又有近10件儿童版画作品参加全国和国际性儿童书画大奖赛并获奖。这些童心稚趣的版画作品,刀木融汇,粉彩交织,淡雅清新,画韵迷人,是澄海“版画希望”所在。
1996年澄海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还与高州被合称为“广东版画双璧”。
建瓯市地处闽北林区。汉时建县,唐称建州,为八闽首府。其地接武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999年5月,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建瓯版画长期以来一直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其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年,全国著名的版画家杨可扬、郑野夫等人曾到林木资源丰富的闽北创办过“抗日版画社”,他们以木刻艺术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青年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使众多的当地青年与版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建国后,这批成长起来的当地版画家以文化馆为阵地,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群众性版画创作、辅导与普及之中,并致力于打造富有建瓯特色的版画风格,培养当地版画人才,为建瓯版画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大批或专业或业余版画人才的涌现以及大量优秀创作作品的问世,更让建瓯版画得以扬名海内外。
建瓯版画的普及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建瓯林区丰富的林木资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建瓯古老的民俗文化。因此,在版画创作题材上,大多反映的是林区生活、山川物产和民俗风情。在创作手法上虽然不拘一格,但讲究布局构图,以刀法细腻为其艺术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建瓯版画屡创辉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巩固发展版画成果,培养后继人才,建瓯版画特别注重对少儿队伍的培训。1984年,正式挂牌成立县业余艺校招收少儿学员,后逐步发展到学校美育课结合,直接把少儿版画办到课堂,十几年来共培训了千余名学员,创作了大量充满童真、童趣的少儿版画作品。建瓯少儿版画曾在福建省举办过专题展,在北京举办过“福建省建瓯少儿版画暨上杭漳平儿童画展览”;在省历届少儿书画大赛或展览中连续有300多件作品参加,屡获金、银、铜牌奖;有20多件优秀作品先后被送往欧、美亚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性儿童画展,不少作品获奖,其中《秋游天湖山》等作品还荣获金牌奖;中央电视台为建瓯少儿版画拍摄了《闽水谣(二)》和《我们爱上了版画》两个专题节目;省文化厅将建瓯版画定为“芳草计划示范点”项目。已故福建省美协主席丁仃为建瓯版画题词“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蔚为一派“芳草碧连天”的喜人景象。2002年,荣获文化部群文司授予的“中国版画之乡”称号。
松溪版画
松溪版画
眼前诗意生,读毕浊心宁。
何也乡村色,能移一代情?
松溪县概况
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边陲,因河两岸长满青松而得名。该县东西部与浙江省的龙泉市、庆元县交界。全县总面积为1043平方公里,设有六乡三镇,人口15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农作物以稻谷为主,是本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县内盛产茶叶、毛竹、灵芝、烟草、食用菌、青梅,有"灵芝城"称号。全县有森林面积127.7万亩。松溪县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位于城南12公里处的湛庐山海拔1040米,是福建历史名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现有"三资"企业20多家。主要从事青梅果加工、香菇保鲜、蔬菜脱水加工、镘鱼加工、螺旋藻养殖、竹木制品制作、制茶等。
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
松溪县地处闽北边陲, 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近年来,松溪的文化工作以松溪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为阵地,狠抓民间版画艺术的继承和挖掘工作,开创民间版画工作新局面,推进松溪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松溪县民间版面已成为该县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浓郁的乡土芬芳和时代气息的地方特色。2000年5 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目前,松溪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版画第一县候选中国之最。
创作队伍日益壮大
版画班创办初期只有20多位作者,现在全县有以教师、工人、农民为主的骨干创作人员270多人, 群众基础越来越广,分部在县直机关、松源、旧县、渭田、溪东等乡镇,特别是城区中小学。全县各乡(镇)村均成立了版画兴趣小组,或民间版画协会分会。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版画队伍,松溪县将版画课外兴趣活动纳入中小学校的第二课堂存留计划,使中小学生参予版画艺术活动,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辅导、多出好作品。在全县形成一个以版画协会为“龙头”,以版画班为主体,以中小学生为基础的版画创作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现有版画爱好者近3000余人。
创作水平显著提高
松溪民间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采取“请进来、送上去、去出去、常下去”的办法,不断提高作者创作水平。组织骨干创作队伍深入研究和总结版画创作的规律和技法,充分发挥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努力挖掘湛卢文化底蕴,将乡土文化融入版画这一艺术圣殿,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气息的,题材丰富,版种多样,构图讲究,手法新颖,刻作精致,拓印细腻,充分反映实践生活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版画艺术精品。全县现有作品1000余件, 其中5件作品入选全国农民画展,并均获奖,1 件被省文化厅选送参加第九展全国美展的评选,3 件作品在福建省第三届书画节上参展,21件作品入选全省农民画展。17件作品在南平首届文化艺术节上获奖。
特色文化
热爱和崇尚民间版画艺术的浓厚氛围
松溪县把发展版画事业,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作为该县文化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努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版画特色的浓厚氛围。该县以版画作为主题,开展了“弘扬湛卢精神,构建特色文化”系列活动,让全社会了解和熟悉版画特色文化,全县每季度举办一期版画作品展览,每年出版一本版画作品选集,制作一个专题片等进行广泛宣传促销,使版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促成了全社会形成热爱和崇尚版艺术的局面。通过以发展民间版画为龙头,以构建特色文化为突破。进一步推动松溪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