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论

作品名称 汉武帝论
作品出处 皮锡瑞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夫一人之身,功罪异焉;一朝行事,得失殊焉。乡人生犊,谁知祸福之应;北叟失马,莫测倚伏之机。毫厘千里之别,当辨于微;涓涓江河之兆,必慎其始。盖有谤议在当时,而收功在后世者矣;有炫耀于一旦,而贻祸于万世者矣。

汉武嗣兴,天下殷富。承二代节俭之后,据四海全盛之势。将欲制匈奴之横恣,奋中国之积弱,摅祖宗之宿愤,恢孙子之远图。以为伏猛兽者,先去爪牙;仆大树者,先芟枝叶。于是攘漠北,收河西,降其二王,遂开四郡。燕支既夺,虏廷之妇女无颜;金人祭天,阙下之名王稽颡。塞缮蒙恬,城平赵信。姑衍既禅,天威赫然。且又大略雄才,高掌远跖。艾朝鲜之旃,徙瓯闽之众,赐西夷之印,悬南粤之头。凡今滇黔闽粤之疆,朝鲜顺化之壤,所由光华文治,黼黻皇风,半皆帝之开辟蚕丛,创通蛮服。昔也鳞介,今也衣裳。美哉禹功,明德远矣。

出处收录

此文出自于《皮锡瑞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

作者简介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善化人,光绪壬午科举人,四次会试落第后,绝意功名仕进,以讲学、著述终老,最终成为晚清经学大师、教育名家。他精治《尚书》,兼攻郑学,晚年融贯群经,创发大义,是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一生穷经究史,通达古今之变,在戊戌维新时提出“不引经书,专讲史事”,以使变法跳出“康学窠臼”,又在晚清新政中倡导“善变而取法于古”,反对“全盘西化”,力图从旧学中开启新知。皮锡瑞从经世救时走向维新变法、由“穷愁著书”转而“通经致用”的经历、言行与思想,可谓晚清数十年间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