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0年的发展,宝钛集团已成为拥有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456 )、南京宝色钛业有限公司、西北锆管有限责任公司等9个控股的公司、5个全资子公司和7个直接经营单位的企业集团,建成了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一流检测装备的大型材料检测中心。宝钛集团现有员工7400多人,其中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16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5人,工商管理、金属材料、机电工程硕士研究生100多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化工、石油、化学、电力、冶金、医药以及海洋工程、地热工程、制冷工业、体育、旅游等领域,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挪威、瑞典、新加坡、意大利、印度、台湾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宝钛集团分别通过ISO9002、法国宇航公司、美国波音公司、英国罗-罗公司等国外公司质量体系、工艺技术及部分产品的认证。
宝钛集团集科研生产于一体,多年来为国防军工、尖端技术累计承担了6000多项新材料试制生产任务,出色地完成了一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共获得科技成果48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6项,专有技术8项。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都使用了宝钛集团提供的关键性稀有金属材料,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尖端科技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宝钛集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宝钛理念为出发点,继续完善钛、锆、钨、钼、钽、铌、铪、镍、铝、钢等金属产品的生产、科研体系,实施增长战略,建成拥有钛镍加工材、精密铸造、小棒丝材、难熔金属、装备设计制造、复合材、锆材、铝钢材以及深加工等十大生产系统在内的中国稀有金属材料生产科研基地;不断优化产权结构,逐步实现资产经营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并在条件成熟时实现宝钛集团的整体上市;真正成为品牌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服务国际化、产品品质国际化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第一阶段 创业建厂时期
1965年—1975年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建设工程从1965年元月开钻勘探到1976年初办理工程移交手续,是工厂创业建厂时期。
广大建设者们在“一切为军工”的目标下,在没有同类企业借鉴的条件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调试,本着“边设计、边基建、边科研、边生产”的方针,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科研、生产基地初步建成,这是自力更生搞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实践。
第二阶段 整顿调整时期
1976年—1982年
“九O二”工程于1976年初进行工程移交。经设计、施工、加工厂三方确认,按原设计方案总投资尚缺4000多万投资的续建、收尾项目由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组织实施。从此以后,工厂进入了一个既要完成续建、收尾项目又要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整顿调整时期。这个时期特点是:第一:以确保军工任务为中心全面推动科研与生产的发展;第二:为发挥设备能力,寻求开发第二产品;第三:作出了“确保军工、开发民用,发展中国钛工业”的战略决策;第四:整顿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 快速发展、二次创业时期
1983年—1993年
1983年以后,工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一是由于前期“军民结合,开发民用”正确决策下,钛材市场大大地拓宽了,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后工厂的产值、产量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二是通过企业整顿,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夯实了管理基础,企业正向现代化管理迈进,企业取得各种荣誉,企业形象和知名度空前提高;三是在国家“以钛养钛”优惠政策的扶植下,企业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及迁建改造工程,人们称之为“第二次创业”;四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企业转轨变型,有计划地进行各项改革,激发了工厂的活力。五是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环境改善,人心稳定,企业凝聚力大大提高,尤其是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进步成果辉煌。
第四阶段 结构调整、体制改革时期
1994年至今
1994年至今,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2005年改制为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化,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产权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工厂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取得重要成效;二是工厂经受了经济全球化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等严峻挑战,克服困难,走出低谷,赢得发展;三是工厂的技术改造在继续完成三线搬迁和技改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进一步深化以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五是战略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 企业名称: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 注册地址:陕西宝鸡钛城路1号
◇ 法人代表:黄晓平
◇ 注册资金:柒亿伍仟叁佰肆拾捌万柒仟叁佰元整
◇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钛、镍、锆、钨、钼、钽、铌、铪、铝、镁、钢等金属及深加工、各种金属复合材料、相关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修理;出口本企业产品、进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原辅材料、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部件;物业管理;饮用水的生产销售;液化石油气的储存、销售、医用氯气、工业氧气、氢气、氩气、氮气的生产、销售。(以上经营范围凡涉及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从其规定)
宝钛理念: 协调一致 共谋发展
企业精神: 和谐诚信兴宝钛 创新进取谋发展
企业价值观: 美好生活源于奉献 和谐宝钛源自发展
品牌精神: 宽广 高远 深长
企业使命: 用我们的智慧和劳动开创钛时代
企业传播用语:智慧金属 钛时代
知识创造财富 智慧成就宝钛
引领市场 超越竞争
资源有限 智慧无限
了解钛 信任钛 使用钛
创造新需求 创造新结构
智慧金属钛 装点新生活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熟练掌握钛及钛合金的熔炼、加工操作技术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有一批掌握钛加工关键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批能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技术专家。多年来为国防军工、尖端科技累计承担了6000多项新材料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出色的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71项,其中国家级奖1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先后研制并转化为生产力的钛合金牌号有60个,试制了近7000项新产品。
公司代表了我国钛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其发展历程代表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历程,是钛加工材国家标准和国军标的主要制订者,可以生产国际上所有的钛合金牌号,被誉为“中国钛城”,在世界的钛行业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司多年来以推动中国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致力推广钛的新型应用领域。在钛合金熔炼技术、熔炼用中间合金制备技术、加工成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EB炉熔炼大型合金锭能力的钛加工企业之一。
为适应航空、航天、船舶、化工、医疗、体育用品等领域对新型钛合金材料的需求,公司长期与国内主要钛研究院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钛领域科研院所合作进行钛合金技术研究,宝钛集团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新型钛合金的科研工作及工业化转化工作,这些合金包括高温钛合金、耐蚀钛合金、高强度结构钛合金、损伤容限型钛合金、阻燃钛合金、舰船钛合金、生物医用钛合金、低成本钛合金、低温钛合金等,为中国的钛合金进入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钛行业暴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公司作为中国钛行业最大的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突出。近几年公司通过钛合金薄板材工艺研究,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钛合金薄板材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国际宇航级标准,是世界同行业为数不多的掌握航空用TC4薄板材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美国、中国);首次挤压出“L”、“U”钛合金型材,填补了我国钛合金型材空白;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i31、Bti45等四种低成本钛合金;研制成功的Φ2280/Φ2100×300mm中强钛合金环材,属国内最大的钛合金环材;通过研制大规格钛合金锻件,满足我国大型飞机用钛合金材料的使用。2007年,公司获得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支持,进行钛及钛合金的熔炼、锻造等技术研究,在研科研项目54项,申报了5项发明专利,制定或修订各类标准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进步奖9项。
1981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来厂视察题词:“稀有金属最可贵,战略前途更辉煌”,鼓励公司职工发挥聪明才智,为稀有金属工业发展多做贡献。同时针对公司在科研方面取得的辉煌成果欣然挥毫题词:“科学与生产结合的典型”。
通过实施增长战略,以十大生产系统为基础,加强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的有机结合,优化产业格局,调整增长向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营层次,最终把宝钛集团建设成为拥有钛镍产业、锆产业和装备设计制造产业三大上市板块的中国稀有金属材料生产科研基地,跻身世界钛业前列。
以钛镍加工材生产系统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纽带,积极延伸产业链、产品链,不断拓展产业领域,形成包括海绵钛、钛镍加工材、精密铸造、棒丝材、复合材、宽厚板材等生产系统在内的钛镍产业上市板块。
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制订锆产品国家标准,早日建成锆矿、海绵锆、锆加工材在内的完整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形成核级锆材规模化加工制造能力,不断做大做强,并尽快筹组上市。
以宝鸡、南京互为基础,增加投入共同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整体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成为国内装备制造的强势企业,力争在2010年使装备制造产业达到20亿元的规模,通过整合实现在中小板块的上市。
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宝鸡钛产业的重要举措,宝钛集团目前正在加紧筹备宝钛研究院建设项目,旨在打造"宝鸡-中国钛谷",以期建成具有行业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科研院所。
近年来,随着国防事业的发展,钛材的军工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趋势。而作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钛材料的主要供给商,宝钛集团主营的钛材料产品,已占据国内钛材料市场份额的70% 以上,占国内航空航天领域钛材料90% 左右的市场份额,优势明显。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产品的绝对竞争优势,宝钛集团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的战略要求,大胆决策,以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钛及钛合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陕西省钛锆镍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在宝鸡高新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内设立宝钛研究院。
据了解,宝钛研究院建成后,将采取招标式的科技攻关方式,引领钛产业向高科技、集群化方向发展。其主要任务包括开展钛、锆等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 宝鸡·中国钛谷"、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陕西省乃至全国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进而辐射全行业;与教育融合培养行业高技术人才,为行业孵化高科技企业,并向产业界推广实用研究成果和技术。同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战略型产业,通过集成、吸纳科技资源和成果,完善陕西省以钛、锆材料制备稀有金属装备制造产业链,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扩大陕西省稀有金属材料及其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据了解,作为中国最大、实力最雄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钛及钛合金为主的专业化生产科研基地,宝钛集团按照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目标,产能和销售今年以来仍位居全国第一位,年底产值有望突破100 亿元。
宝钛研究院简介
1、建设思路
宝钛研究院是依托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家级宝钛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钛及钛合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钛锆镍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宝鸡o中国钛谷,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平台,统筹科技资源,开展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稀有金属新材料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技术升级。
研究院实行开放、流动、竞争的机制,其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研究院积极创造条件,随时吸收和接纳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来院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研究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由院务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公开向依托单位和社会聘任,可聘任国外专家,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开发,进行技术交流活动。
宝钛研究院研发的重点是实用技术,围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标准化技术、信息技术、检验技术开展研究,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技术、资本等要素向行业提供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是涵盖科研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学研共同体。
2、建设目标
将宝钛研究院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和谐奋进的现代科研院所。建设成为以共性技术、核心实用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开放的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发展决策咨询库,吸引国内外科技资源的核心平台,成为陕西省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通过产学研的联合,争取成为行业辐射全国的大型技术研究机构。
3、主要任务
宝钛研究院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的战略要求,面向市场的需要,跟踪世界科技研究发展前沿,努力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一是开展钛、锆等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为宝鸡o中国钛谷、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陕西省乃至全国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进而辐射全行业;三是与教育融合培养行业高技术人才;四是成为行业孵化高科技企业的摇篮,采取多种方式向产业界推广实用研究成果和技术,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战略型产业,完善陕西省以钛、锆材料制备稀有金属装备制造产业链,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扩大陕西省稀有金属材料及其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中国宝钛集团有望与澳大利亚Cyclone达成合作
Diatreme Resources Limited(ASX:DRX)近日表示,中国的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于三月底到Diatreme的Cyclone重矿项目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地考察。这次访问圆满回答了宝钛表达的所有问题和担心,验证了Cyclone矿藏是一个世界规模的重要锆石资源。如果尽责调查圆满完成,双方计划在2011年6月底之前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框架协议,并在2011年12月底达成项目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