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非常道

品牌 新世界
作者 王国宇段博惠
页数 183页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1日
定价 29.80
目录导航

版权信息

  书 名: 创业非常道   作 者: 余胜海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801809612   开本: 16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

  有人把做企业比喻成你死我活的战场,充满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血腥,零和游戏的教条俘虏了一大批企业家;有人把做企业比喻成无中生有的艺术,到处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道可道非常道;有人把做企业比喻成赋予生命意义的生活,一点一滴细节中的创造,使一切拥有了经久的价值。而在我看来,做企业就是讲故事。做企业要给属下讲故事,要给董事会讲故事,要给团队讲故事,要给相关利益者讲故事,要给世界讲故事。

作者简介

  余胜海,男,1964年生于湖北 随州,资深 传媒人、著名财经作家。先后担任 《财富》、 《 经理日报》、《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首席记者、主编。长期从事 经济新闻报道和企业研究。曾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和谐中国·2007最具影响力 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是中国企业发展史的忠实记录者和研究者,通过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代表企业和企业家,探询、梳理中国商业思想家的成长历程,彰显 中国商界领袖的智慧、气质和人格魅力。已出版著作《无雪冬季》、 《光荣与梦想》、《光辉岁月:中国商界精英写真》、《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 《商道》、《《解密中国顶级CEO》等10部著作。

编辑推荐

  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真经    任正非、马云、 刘永好、 李书福、 张近东、 严介和、 张跃、 施正荣、 许荣茂、 张茵、 俞敏洪、 鲁冠球、 郭广昌、 江南春、 史玉柱、 祝义才、 李金元、 王玉锁、李宁、 杨卓舒   资深商界 观察者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成功创业者 品茶论道分享他们追逐财富梦想过程中的命运转折及心路历程帮你实现创业梦想

目录

  序言   触动心灵的/财智故事/ 王育琨   创业“赢”在心态/俞敏洪   任正非:做有高度的事业   从军营走出的CEO   创造“ 狼性华为”   打造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   在整合中跨越   任正非 经典语录   马 云:笑傲互联网江湖   教师出身   投身互联网   惊人发展   把红旗插遍世界   演绎 网络传奇   开创 阿里巴巴模式   坚持 最初梦想 担当复苏使命   启示与展望   马云经典语录   刘永好:亿万财富始于梦想   一千元起家   生产饲料发家   组建 民生银行    光彩事业的先行者   走出国门   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   生命价值在于过程   财富只是一种符号   刘永好经典语录   张近东:做中国的“沃尔玛”   下海一年净赚千万   宁亏4000万的转折   苦练内功,夯实基础    渠道为王,服务致胜    苏宁发展历程   义利并举的 财富观   李书福:汽车“疯子”的前世今生   从照相馆起家   开民企造车之先河    突出重围   从模仿到自主研发   三链协同, 流程再造   从“价格取胜”转向“技术领先”   责任与使命   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李书福经典语录   严介和:苦难造英雄   被逼无奈“跳海”   从教师到杰出商人   “BT” 魔方   在质疑中前行   “布道”中国   从蛹到蝶的蜕变   严介和经典语录   张跃:专注创造奇迹   追求 艺术人生   专注创造奇迹   第一个玩飞机的人   用服务代替销售   在否定中超越   塑造自己的“雕像   张跃经典语录   俞敏洪:从草根向贵族跃进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开弓没有回头箭   “ 游击战”中诞生“正规军”   打造 民办教育第一品牌   大步迈向国际化   上市后的“苦衷”   俞敏洪经典语录   施政荣: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 华丽转身   走出大山   巧遇“太阳能之父”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以进为退海外上市   拥硅者为王   突破产业链“瓶颈”   从100亿向1000亿迈进   环保是最大的慈善   成就感往往比财富感更好   施正荣经典语录   鲁冠球:全球化背景下的 中国表情   “打 铁匠”叩开通用之门   “蚕食式”海外收购   锻造完整的产业链   向世界级企业跨越   创造资本神话   鲁冠球经典语录   许荣茂:大智者与大 冒险家   香港做股票掘得第一桶金   转战房地产   “借壳”上市   独到的眼光与魄力    保持一颗平常心   许荣茂经典语录   张茵:从收 废纸起家的女富豪   收废纸起家   进入 造纸业   香港上市   成功秘诀:专一   夫妻间公私分明   回报社会   张茵经典语录   郭广昌:创造“复兴”神话   人生的三大转折   玩转资本“魔方”   从专业化到多元化   打造“贴心”的团队   复兴不是“神话”    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   郭广昌经典语录   江南春:做有创意的生意   读大学攒下百万财富   牵手IDG传媒   创造自己的“蓝海”   一统江湖   “公交车”理论摧生亿万财富   江南春经典语录   俞敏洪:从草根向贵族跃进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开弓没有回头箭   游击战中诞生“正规军”   打造民办教育第一品牌   大步迈向国际化   上市后的“苦衷”   俞敏洪经典语录   祝义才:演绎“ 雨润”传奇   怀揣200元辞职下海   艰难起步   靠诚信开拓市场   惊天之举“ 蛇吞象”   英雄的壮举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金钱并不代表富贵   祝义才经典语录   李金元:与 天狮共舞   做“ 倒爷”攫取“第一桶金”   “冷水桑拿”让我时刻保持清醒   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   尊重差异,法为己用   赢在心理素质   慈善是我一生的责任   李金元经典语录   王玉锁:从小商贩到“燃气大王”   罐煤气掘到第一桶金   借力“ 西气东输”   石家庄“战役”   打通“生命线”   贯通产业之脉   挑战燃气巨鳄   热爱公益事业   王玉锁经典语录   杨卓舒:一个人与一座城的传奇   苦难的童年   借来的“第一桶金”   宏伟的造城计划   对教育情有独钟   财富与责任成正比   成就百年基业   杨卓舒经典语录   李宁:从“体操王子”到财富新锐   “体操王子”   加盟 健力宝   “李宁”品牌问世   在 运动中成长   体育情结   奥运赢家   李宁经典语录   史玉柱:重新站起的巨人   创业从“ 汉卡”开始   耀眼光环下的迷失   “赌”出来的失败   “ 脑白金”让我 起死回生   开辟新“征途”   下半辈子就靠网游了   揭开巨人“不死之迷”   史玉柱经典语录   后记

文摘

  回顾张近东15年 创富经历,“快速”一直伴随其左右。尤其是下海第一年就速成千万富翁,似乎为其日后成功打下 伏笔。   1984年,张近东从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南京 鼓楼区一家区属企业。凭借敏锐的眼光,张近东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 安装工程,获得了10万元创业资本。1990年,张近东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辞职下海,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家电。   1990年,27岁的张近东和10多位 热血青年,靠10万元的创业 本钱,选择一条独特的 创业之路——开设空调 专营店。这一决定充满了无数的风险,因为当时空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奢侈品”,空调能否 走进千家万户,还是一大悬念。而刚刚热起来的家电市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热销状态。张近东舍热求冷,可谓大胆。   在随后一年,张近东首创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这一“逆向运作方式”,与当时两大空调供应商建立新的厂商购销模式,确保 旺季获得稳定 货源和优惠价格。苏宁以其“专业服务、厂商合作、规模经营”茁壮成长,短短3年,苏宁成为南京空调界的一匹黑马。1993年,实现销售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摘取了全国最大空调经销商的桂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电市场供大于求,家电流通中的“批发模式”受到了冲击,站在市场的十字路口,张近东冷静把握市场,自建市场终端,勇敢地开拓苏宁的“零售之路”。1996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揭开了苏宁异地连锁的序幕。从此一大批曾经辉煌的批发大户 偃旗息鼓,而苏宁却实现了28亿元的销售业绩。   2000年,张近东敏锐地感受到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走旺,超前的3C意识让他果断地做出决策,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1500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这一年对于苏宁电器是个转折年,当年投入使用的苏宁南京 新街口店,成为苏宁转型的标志。随后拼杀华南、挺时中原、摆阵东北……苏宁进入了核裂变式的全国连锁、全面扩张阶段。

后记

各位可敬的创业者,各位亲爱的读者,当你读到这里时,相信你已经对创业的各个板块所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了然于胸了,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马上行动起来。因为再实用有效的技巧、再伟大的计划、再高远的梦想,如果不去行动,就像一座大厦只有设计图纸而未破土动工,无异于空中楼阁。如果不化梦想为行动,那么再好的梦想也只能存在于虚幻中,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更不用说把它变为现实。
“想要”和“得到”中间,永远隔着“做到”,只有把创业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坐着等待成功来敲门,才会创造出你所需要的必要动力,才能最终将梦想变为现实。
《真心英雄》中唱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即使在风雨过后,迎来彩虹,迎来阳光,他们也不会在这阳光和彩虹下沉迷,在这温暖与舒适中止步,而是随时准备着迎接下一次风雨的到来,等待着下一次风雨过后的阳光和彩虹!所以,创业者的目光始终是朝向前方的。
创业本来就没有退路,更永无止境,既然选择了上路,就注定要为之舍弃很多、失去很多;注定要与孤独、挫折、荆棘为伴;注定要担负起更多、更艰巨的使命和责任,也就注定要为之付出一生的心力。即使是像柳传志、马云、李彦宏这样的大企业家,每天都还在思考着如何带领着企业继续前行?如何让企业更快地成长?如何让企业保持永续的生命力?如何让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许多人把我们称为企业家,其实,我们更愿意称自己为创业者,而且我们愿意做一个永远的创业者。因为创业之路虽然艰辛曲折,但是却充满着神圣感和使命感,更充满着成就感和价值感。每一次的突破,每一次的成长,每一次历经风雨依然挺立的坚强信念,总是会带给人一种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幻化成更加坚定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地跨越一道又一道障碍,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这样的过程是如此让人享受、让人振奋!所以,我们不愿意止步于眼前的小小成就,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在更辉煌的前方!
在本书完稿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刘志则先生所率领的精英策划团队,本书的出版承蒙他们的大力支持。
我们也要感谢各位企业家朋友,感谢他们愿意在这本书中与广大创业者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
我们更要感谢博达惠恩以及金鑫集团的全体同仁战友,我们的企业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全心付出和努力。
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家人,他们的爱与支持,是我们创业的动力,也是我们人生幸福的源泉!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广大的读者,没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就没有我们二人的联手合作,也就没有这本凝结着我们共同心力的《创业非常道》的问世。
今天,属于创业者的机会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与扶持政策越来越完善,留给创业者的舞台越来越广阔,社会越来越和谐,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强大,因此,越来越多有梦想的创业者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真心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更多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将梦想付诸行动,变成现实。同时也希望借助这本书,呼吁更多的企业家投入到支持创业者创业这项公益事业中来,为中国,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机会。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亲爱的创业者们,真正属于创业者的时代已经到来,你们真准备好了吗?你们下定决心了吗?那就请和我们一同上路吧,让我们以伟大梦想为激励,执着地追求自己期待的、有意义的人生,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断前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丰盈的人生。创业的路上你并不孤单,我们将与你一路同行!
王国宇 段博惠

媒体推荐

《创业非常道》真的是一本“非常”的书,其“非常”之处在于:一、两位作者一位是资深的咨询师,对于创业和企业管理有着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独到见解,一位是成功的创业型企业家。对创业过程有着真切的体验。这种“非常”的组合,真可谓“相得益彰”;二、这本书摆脱了冗长的纯理论性说教。从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对创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解读,为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指导。
——蒋锡培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创业非常道》把企业比作一只木桶,把创业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分解成木桶上的一块块木板。从而教给读者实现企业“容积”最大化的方法。这种比喻形象生动,建议创业者们都读一读,一定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金志国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业非常道》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它能让你从内心和行动上实现全面突破,值得广大创业者阅读和借鉴。
——陈志列 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王国宇先生和段博惠先生联合打造的这本《创业非常道》凝结着两位作者十余年的创业实践和思考,是献给所有的创业者的珍贵礼物,是一把开启成功创业之门的钥匙。
——程社明 北京家和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于所有的创业者来说,企业只有活下来,才能最终做大做强,这是创业成功的根本!《创业非常道》教给你的就是真正的企业生存之道。
——樊振忠 北京乾坤集团总裁

序言

当“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言论不时地在耳边响起时,当身边的80后抱怨着他们这一代很“无奈”,创业机会都被60后、70后抢走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我常常想,如果我晚生10年,遇上今天这个被金融危机蹂躏过的时代.还能不能创业成功?尽管这种假设永远都无法变成事实,但我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如果我们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事,今天的中国青年,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三个创业时代,每个时代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时代对创业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第一个创业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暴富的时代,“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俨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流行语,一时间,“下海”成了当时的热点,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神州大地上,就连当时在街边摆小摊的个体商贩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创业英雄。
的确,当时的中国物资极其匮乏,只要敢想敢干,基本上都能赚到钱。但是,有利必然有弊,要结束计划经济体制,岂是一两句话那么简单?那个时候,政策不稳定、风险大,弄不好就会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随时都有进监狱的危险。总的来说,那个时代的创业者基本上是从泥土里爬出来的,文化偏低、管理落后,属于一种草莽式的英雄。鲁冠球、李经纬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