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十景

海宁十景

中文名 海宁十景
景点 钱塘江大潮等
目录导航

十景简介

  1. 天下奇观—海宁潮
  2. 宰相府第—宰相府第风情街
  3. 庙宫迷踪—海神庙
  4. 观潮胜地—观潮胜地公园
  5. 华彩皮都—海宁中国皮革城
  6. 紫薇揽秀—西山公园
  7. 智标晨旭—智标塔
  8. 诗楼新月—徐志摩故居
  9. 静安精舍—王国维故居
  10. 路仲探幽—路仲古镇

十景

天下奇观—海宁潮

海宁十景海宁十景(5)海宁潮即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由于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宰相府第—宰相府第风情街

宰相府第风情街是一条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再现水乡风情的特色人文街。该街区由四大区块组成:城楼、吊桥、点将台、武库等组成城楼区城;廊桥、茶楼、品苟小憩组成茶楼区城;陈阁老宅、杨氏部宅和郑晓沧故居等组成人文区块;城隍庙及两侧传统商业建筑组成邑庙区块。街区融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庙、传统商铺、特色民居于一体,古风悠悠,风情独特。

庙宫迷踪—海神庙

海神庙俗称庙宫。在海宁市盐官镇东。清雍正八年(1730)三月浙江总督李卫奉敕建造海神庙,在春熙门内(今盐官镇春熙路150号)辟地40亩,于次年的十一月建成了这座祀浙海之神的神庙,以祀运德海潮潮神,规模宏阔,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主轴线依次有庆成桥、仪门、大门、正殿、御碑亭、寝殿。仪门前广场两侧分别建有一座汉白玉牌坊。正殿为五开间歇山顶建筑,下部是汉白玉台基,左右配殿以历代潮神水神从祀。左轴线为天后宫;右轴线为风神殿、水仙阁等。咸丰十一年,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光绪十一年重修。现尚存庆成桥、仪门、正殿、汉白玉石坊、御碑等,仍显示着皇家督造的气度。

观潮胜地—观潮胜地公园

观潮胜地公园位于盐官镇南,南临钱塘江,北靠杭金公路。公园为东西向狭长地形,全长1360米、总占地16.24公顷。抗战前,海塘一带已有海滨公园。1994年起,重建海滨“观潮胜地公园”。园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鱼鳞石塘、明代占鳌塔、孙中山观潮亭-天风海涛亭、毛泽东观潮诗碑纪念亭、乾隆手植古朴、史量才纪念碑、镇海铁牛等景点;景观海塘、2座观潮楼、6个观潮台是天下奇观海宁潮的最佳观赏点;白石台广场集大型节庆活动、游览观赏、文艺表演、休闲娱乐于一体,是观潮胜地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华彩皮都—海宁中国皮革城

海宁中国皮革城,是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全国皮革服装、裘皮服装、皮具箱包、皮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和浙江省百城万店无假货专业示范市场等荣誉称号,2005年10月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品牌商品已占到中国皮革城品牌商品的80%以上,中国皮装八大衣王、40多家真皮标志佩挂企业,皮尔卡丹、老爷车、巴黎世家、COBO、朗力、鳄鱼、万里马、圣大保罗、意大利袋鼠等国际知名牌以及省级、地区级知名品牌纷纷入驻皮革城。

紫薇揽秀—西山公园

海宁西山公园是集休闲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位于海宁市区仓基河边。公园依山旁水,风景宜人;园内丛林吐翠,曲径通幽。西山又称紫微山,是硖石“二山夹一水”独特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浓厚的神话色彩。宏伟中见清秀,明净中见幽静,园内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琉璃飞檐、雕梁画栋的白鹤亭、三角亭、雏凤亭、和平亭、半边亭掩映于绿荫深处。义士亭、九曲长廊、曲径通幽、人仙境游、烟霞洞、八仙台等景点点缀于山间。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长眠于此山幽篁碧翠的白水泉畔。西山南坡新景点的开放,提升了公园环境的文化艺术内涵和园林观赏性。位于西山山顶的紫微阁,是海宁市标志性建筑,整个建筑极具文化气息和旅游观赏价值。

智标晨旭—智标塔

位于东山之巅的智标塔一直以来是海宁象征性的地标建筑,每层都悬挂了匾额,分别出自金庸、周退密、顾易生等名家之手。塔院由拂云殿、倚绿厅、省心楼和游廊组成。拂云殿正墙挂有《智标塔地宫藏品供奉图》,展现了智标塔地宫物品供奉时的场景,栩栩如生。展柜内展示了地宫发掘时出土的文物图片40余幅。倚绿厅内以清嘉庆八年的硖山全图为素材,用瓯塑的工艺展现了硖川全图实景。2003年4月,在智标塔塔基寻找过程中,意外发现地宫,经省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出土了许多重要文物。这些文物及当时地宫发掘的场景在一层向公众展示。夹层中以石雕(刻)的形式介绍了太虚大师、印顺法师、达受法师等都是对中国佛教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智标塔“始于东晋,初名‘八福’,宋僧智标重建”。海宁地方志记载,海宁硖石东山的智标塔塔院建成后,里人为纪念智标而“其院即以名之”。自明代开始,智标塔几度兴毁。至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僧照人重建智标塔,三年后落成。这也是历史上智标塔的最后一次重建。

诗楼新月—徐志摩故居

徐志摩故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灵魂人物。硖石镇干河街40号,向来被看作是诗人徐志摩的故居。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所住。建成于1926年,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共20余间,有冷热水管、电灯、浴室。楼下的深黄印花地砖,是当年从德国进口的。为海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旅游景点。故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亦三间,屋顶有露台,可登临。故居台门上方有诗人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正厅有匾曰“安雅堂”,乃启功补书。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正厅、卧室、书房布置复原陈列,再现诗人的家境和生活场所。海宁硖石镇西河街17号为诗人徐志摩祖居徐氏一族,系出海盐花巷里,明正德年间迁居硖石,世代以经商兴家。至徐申如(徐志摩父),在镇上有丝行、酱园、钱庄等,并创办硖石电灯厂。这所大宅前临街市,有门厅堂楼四进,约建于清嘉道年间。大宅旧有慎思堂,“四开柱”、“金漆金光”,亦兼作货栈。1897年1月15日晨,徐志摩诞生于此宅第四进北厢楼。诗人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少年,第一进北厢房即为当时读书处。

静安精舍—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少年时代的住宅。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陈列室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游人和学者前来瞻仰。

王国维故居王国维故居

路仲探幽—路仲古镇

路仲位于硖石西北约7公里处,相传形成于三国,初名“埭上”。时东吴名将陆逊屯兵于此,商贸渐渐繁荣,形成气候并聚集成市。后因此地有河名渟溪,也称为渟溪镇。

路仲得名据说始于唐代,传说唐朝末期当地闹饥荒,三位善人(路姓、仲姓、毛姓)开仓赈济乡民,百姓为感恩三位义士遂将当时的“埭上”称为“路仲毛”。又造起三王庙,将三位恩人奉为土地保护神。后来逐步演化为“路仲”,一直沿用至今。

路仲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布局紧凑,水路畅通,以德义桥为中心,直大街、西大街组成“T”字形。街道两旁密集排列、临水而筑的房屋形成了小有规模而又别具特色的街区,住户枕河而居,有的临河备有河埠,河畔还有古驳岸。依水凌空而筑的水阁房,半间建在河上,下设独家河埠以备洗涤、取水之用。清代学者陆嘉淑曾有诗云:“泛舟过渟溪,人家两岸齐。到门才咫尺,水涨板桥低”。石板铺成的直大街,尚存80多米,道宽近2米。临街多为店铺,偶有空缺处,乃河埠出口。店铺低矮,尚存清末民初风格。

路仲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镇虽小但出了许多名人,南宋有女词人朱淑真,清代有学者陆嘉淑、书籍校勘家管庭芬和“清风室”主人钱保塘,近代有植物学家钱崇澍、医学家钱崇润、书画篆刻家钱君陶、水彩画家张眉孙等。现存有德义桥、德风桥、朱淑真故居、钱君陶祖居、管庭芬藏书楼、朱家大院、张宅、黄宅、冯家厅等多处古迹。

路仲古镇路仲古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