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春

周益春

职业 教授、校长
信仰 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 材料固体力学
出生日期 1963年3月5日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毕业院校 湘潭大学、国防科大、中科院
目录导航

人物履历

1981.09-1985.06湘潭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1985.09-1988.04 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应用光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湘潭大学校长周益春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湘潭大学校长周益春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1990.10-1994.0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基础力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94.02-1994.06湘潭大学物理系,讲师,

1994.07-1996.06湘潭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5月至1998年10月任湘潭大学研究生处处长。

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同年3月,他还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成为该所建所以来的第一位35岁以下的博士生导师。当年10月,周益春出任湘潭大学基础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长,"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博士点学位点负责人。

1998.03,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8.10-2003.09湘潭大学基础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年1月至2001年8月受日本东北大学院附属破坏制御研究所所长庄子·哲雄教授和桥口俊之教授的邀请在该校工学部作访问教授。

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

2002年6月-2005年3月,任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院长。

2003年11月被评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

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他是湘潭大学建校以来的第一个,也是2005年湖南省唯一的一位国家杰出。[1][2]

2005年03月至2015年8月,湘潭大学副校长。

2003年11月至2015年8月,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5年8月,任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6年12月-今,湘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3]

社会兼职

a.中国力学学会理事

周益春寄语毕业生:为人懂感恩是最低的“标配”周益春寄语毕业生:为人懂感恩是最低的“标配”b. 湖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c. 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d.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e.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f. 在日中国学者材料学会副会长

g. 湖南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h. 湖南省科协常委

i. 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j.《材料导报》理事[1]

研教成果

1994年至今先后讲授了“高等数学”、“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等本科生课程,以及“材料固体力学”、“涂层与薄膜破坏力学”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2005年“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主持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3年“材料固体力学”被评为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

周益春校长做报告周益春校长做报告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善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上。2004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如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郑学军2005年获得了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钟向丽(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获得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奖特等奖。作为第一带头人负责的“材料与器件”教研组于2007年获得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于2008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要从事“薄膜材料与器件力学”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863引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等部级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5项。在Appl. Phys. Lett.,Acta Mater.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被国内外引用700余次。负责的“低维材料及其器件力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首批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全省共4个)。作为第一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1998年)二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力学"学科(200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07年)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2012年)、"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薄膜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11年)、以及"特种功能薄膜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010年)。[1]

科研与获奖

科研项目

[1]铁电薄膜及其存储器中界面与应变效应的研究(编号:1103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55万元,2011年-2014年。

[2]热障涂层试验模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制备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编号:511721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万元,2012年-2015年。

[3]镍钴二元合金材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编号:2012GK4075),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万元,2012年-2014年。

[4]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涡轮叶片冲蚀的破坏机制研究(编号:2012430111000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2万元,2012年-2014年。[1]

[5]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热障涂层损伤机理的热力化耦合理论与表征方法”。

获奖情况

[1]无铅铁电薄膜及其器件的失效与性能调制,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1年,排名第一。

周益春接受采访周益春接受采访[2]功能材料科学家奖。2009年6月8-12日在九寨沟举行的“Advances in Functional Materials”国际研讨会上获得“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tist Award(功能材料科学家奖)”。

[3]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奖,2006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材料学科硕士研究生‘综合交叉、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实践,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排名第一。

[4]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的,排名第一。

[5]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

[6] 金属材料的热破坏与热流变成形,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排名第一。

[7]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

[8]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2002年。

[9]湖南省青年科技奖,

[10]1999年.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7年。

[11]周益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

[12]长脉冲激光破坏机理实验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排名第二。[1]

课程与方向

主讲课程

(1)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材料类专业本科课程,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

(2) 材料固体力学,材料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2003年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

(3) 有关讲座课程

研究方向

薄膜的制备及物理力学性能[1]

论文与专利

著作与论文

著作

[1]材料固体力学(上下册,师昌绪先生作序),科学出版社,2005年,排名第一。

[2]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黄伯云作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排名第一。

[3]Micro- and Macro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Materials,高等教育出版社,CRC Press,2013年,排名第一。

[4]Mechanics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for Science and Experiments, Science Press, New York Ltd., 2001年,排名第一。

[5]新材料科学及其实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排名第二。

[6]首届留日中国学者21世纪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排名第六。

[7]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实验指导,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排名第三。[1]

论文

[1] L. M. Jiang, J. Peng, Y.G. Liao, Y.C. Zhou, J. Liang, H.X. Hao , C. Lu, A modified layer-removal method for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in electrodeposited nickel films, Thin Solid Films, 2011, 519: 3249-3253

[2] Y. P. Jiang, Y. Wang, L. W. H. Chan, X. G. Tan, Y. C. Zhou, Sol-Gel Template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Pb0.5Sr0.5)TiO3Nanotube Arrays, CHIN. PHYS. LETT., 2011, 28: 077702

[3] L. Yang, Y. C. Zhou, C. Lu, Damage evolution and rupture time prediction in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subjected to cyclic heating and cooling: An acoustic emission method, Acta Mater., 2011, 59: 6519

[4] F. Lu, Y. C. Zhou, J. Liu, Y. Pan, Enhancement of F-doping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arbon-coated LiFePO4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route, Electrochimica Acta, 2011, 56: 8833

[5] Y. L. Huang, X. F. Liu, Y. C. Zhou, Z. S. Ma, C. S. Lu, Mathematical Analysis on the Uniqueness of Reverse Algorithm for Measuring Elastic-plastic Properties by Sharp Indentation, J. Mater. Sci. Technol., 2011, 27(7): 577-584

[6] Y. P. Jiang, X. Tan, Y. C. Zhou, Q. Liu,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dependent optical properties of (PbxSr1−x)TiO3(x=0.4, 0.6) nanotube array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011, 21: 198-204

[7] Z. F. Zhou, Y.C. Zhou , Y. Pan, C. F. Xu, Melting of Ni nanowires with and without oxide capping, Acta Mater., 2010, 58: 3059-3067

[8] Y. Y. Huang, Y. C. Zhou, Y. Pan, Effects of hydrogen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energy anisotropy of nickel, Physica B, 2010, 405: 1335-1338

[9]周益春,刘奇星,杨丽,吴多锦,毛卫国,热障涂层的破坏机理与寿命预测,固体力学学报, 2010, 31(5): 504-531

[10] Y. G. Liao, Y. C. Zhou, Y. L. Huang and L. M. Jiang,Measuring elastic-plastic properties of thin films on elastic-plastic substrates by sharp indentation,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09, 41: 308-318[1]

发明专利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5项。[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