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归属进贤区管辖;1958年9月撤区并乡后,分属昭仁、相公人民公社;同年11月30日合县后归属长武人民公社;1961年分县后设彭公人民公社;同年6月改为彭公乡;2011年6月撤乡建镇为彭公镇。
2011年末辖彭南、彭北、方庄、孝村、孝席、曹胡、大兴、丰头、鸦儿沟、东大吉、马坊、高家坡、石家河、杨家河14个村民委员会,57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7198人,其中常住本镇人口15922人,另有流动人口1276人。总人口中,男性 8924人,占52%;女性8274人,占48%;14岁以下2064人,占12%;15-64岁13408人,占78%;65岁以上1726人,占1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5‰。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5千米,总面积48.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4人。
境内以平原为主,地势略为西高东低。
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同时又属东南暖湿地区与西北干旱地区过渡带,受黄土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影响,形成了明显的气候特点。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境内年平均气温9.15℃, 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22.1℃,年均最高气温14.95℃,最低气温-4.5℃,年极端最高气温36.9℃,最低气温-24.9℃。生长期年平均180天,无霜期年平均17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6.5小时,年均光辐射量为11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之间。海拔最高点彭北防炮点1198米,最低点杨家河村。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等资源。
主要自然灾害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和雷击等。
耕地面积30166亩,人均1.75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苹果、核桃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0.5680万吨,人均660千克,其中小麦0.238万吨,玉米0.33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苹果,2011年苹果面积 18104亩,产量2.8万吨。畜牧业以养猪、羊、家畜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8790头,年末存栏15360头,羊饲养量7059只,年末存栏6852只,家禽年饲养量10126羽。实现农业总产值1.0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1.2%。
2011年来共有商业网点72个,从业人员145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2%。
财政金融 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094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各项贷款金额4333万元,比上年增长30%。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处,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3万余册。目前彭公镇便民服务中心已建成,正在室内布置,投入使用后可极大方便人民群众。
2011年末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80人,专任教师34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1600人,专任教师2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830人,专任教师4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有彭公镇卫生院一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4所,设有床位34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8张。固定资产总值1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5名,其中执业医师 2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755人次。14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2011年末有学校操场一处,各村均有活动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篮球架,供村民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
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25户,入户率达3%。
2011年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12户,1380人,支出140.76万元,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2%;农村五保户28人;医疗救助78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8万元,比上年增长3.8%;社会福利费1.8万元,比上年增长7%。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 9961万人,参保率98%。
境内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长宁二级公路、福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通村公路全部实现了水泥化。
境内有电信电话网店12个,固定电话 397户,电话普及率8.9%,移动电话6657户,互联网用户 108户。
2000年6月建成供电站,位于镇政府以北。
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2个,绿化面积 160平方米。镇区街道建设已初具规模,以镇政府、派出所、中学、卫生院、烟站等单位为中心的基础设施齐全,东西、南北大街框架形成。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