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前身是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队。
1995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
2014年1月,更名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9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和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3]
负责广州市辖区范围(11个区约7434平方公里)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负责整理广州地区考古研究资料、保管考古科研标本;
开展可移动文物修复保护和保护技术研究等工作;
负责市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四有”档案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调研、保护研究、勘察设计、专业咨询、规划编制等工作;
负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二陵(康陵)的日常保护工作;
负责文物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
开展文物考古成果宣传、交流活动;
承担南汉二陵博物馆展览及公众考古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宣传教育工作;承担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保护与宣传工作,协助上级部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机构设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核定事业编制74名,内设办公室、安全保卫部、调查勘探部、考古研究部、展陈宣教部、文物保护规划部、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文物保管部、文物信息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部共10个部门。
该院具有考古发掘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乙级资质。
现有在编人员6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6名(包括研究馆员5人、副研究馆员6人),具有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格者5人。[2]
先秦考古
大贤墩先秦遗址航拍全景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在从化区流溪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从化流溪河流域发现先秦两汉时期遗址约300处,遗址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型的河谷平原和盆地内,多位于河谷、盆地边缘的缓坡台地、和低矮山岗上。先秦考古学文化遗存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西周至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部分可晚至汉初)三个阶段。先秦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对完善珠江口地区的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探索岭南地区文化文明的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2月-6月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140座、灰坑123个、柱洞248个;以及清代墓葬5座、灰坑27个,出土石器、陶器300余件。大贤墩遗址与茶岭遗址有着相似的文化面貌,属于石峡文化范畴,同时又存在一些自身的区域特点。[4]
南越国时期考古
1983年发掘的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
1995年后,又先后发掘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它们和南越王墓是南越国时期的最重要考古发现。
南汉二陵
南汉二陵博物馆南汉二陵是指五代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高祖刘岩的康陵,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北亭村。康陵哀册文碑是年代最早的哀册文碑石。德陵墓道器物箱出土的青瓷罐,是五代青瓷的珍品。其中素胎无釉的木瓜、菠萝、香蕉、马蹄、茨菰、桃、柿等象生祭品,是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蔬果类象生陶瓷制品。外国玻璃制品对研究古代玻璃和对外贸易交通具有重要价值。
南汉二陵于2003-2004年被发掘,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二陵是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五代南汉国的标志性史迹,是广州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为南汉二陵博物馆。
汉至清代墓葬
2019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州市胸科医院肺科病房楼区域发掘西汉墓葬3座、东汉墓葬1座、晋南朝墓6座、唐代墓葬8座、南汉墓葬2座、清代墓葬31座,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185件(套)。最重要的收获是五代南汉国“太中大夫守御史中丞兼尚书兵部侍郎”李纾墓,该墓随葬的石墓志保存完好,铭文书写工整,内容丰富,为研究五代南汉国的历史地理、行政区划、官职、社会面貌、埋葬习俗以及北人南迁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9年7月-9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中山大学南校区生命科学楼群项目建设对该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东汉墓9座、南朝墓1座、明墓5座、清墓62座、明代灰坑1处,出土陶器、铜器、银器、玻璃玛瑙料珠等各类文物317件(套)。本次考古出土的陶鼎、细颈瓶、五联罐、玛瑙串饰、银簪等文物较为精美。汉代竖穴木椁墓M1、M5规模较大,均为假双层结构,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木椁板和木封板,较为难得。[5]
清末炮台及民国监狱遗址
2022年3月22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广州海珠区南石路28号地块的重要考古新发现。该考古发掘地块位于工业大道中以西,原为五羊摩托车旧厂,属于“昌岗—燕子岗”地下文物埋藏区。
自2020年12月起,研究院院在地块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发现灰砂、房址等遗迹,经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对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清理出清代炮台和民国监狱等重要遗存,共出土铁炮、子弹壳、铁镣、玻璃试剂瓶等遗物103件(套)。
此次考古清理出的遗迹中,清代炮台遗存包括有灰砂围墙、房基和铁炮等。结合文献记载,这些炮台遗迹应为清代镇南炮台的一部分。其中,出土的一件大铁炮长达3.72米,炮身有“道光二十三年”等铭文,至今仍能清楚辨认。院长易西兵认为,镇南炮台相关遗迹遗物的发现,对清代广州城防江防史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价值。[1]
广州古城考古
广州古城考古始于1972年,地点为今越华路和广仁路交界处发掘宋代城墙基址。
在广州古城范围考古发现了南越国宫苑和南汉宫苑,以及大量房基、道路、河堤、码头、灰坑等遗存。在广州古城区10余个地点考古发现了西汉南越国、东汉、东晋、南朝和唐、五代南汉、宋,及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城墙或相关遗存,为研究广州古城的发展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2年在北京路发掘分属民国、明代、宋代、南汉、唐代等五个历史时期11层路面,证明北京路一带历史上就是广州的中轴线所在。
2021年12月23日,联合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于广州举行发布会,揭晓“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与十大重要发现”。[6]
主要古迹包括怀圣寺光塔、国民党一大旧址、广州圣心大教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公社旧址、广东咨议局旧址、光孝寺。[7]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主要负责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的保护、提取;配合本院考古资料的整理,开展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科学检测与研究;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工艺、材料和理论研究;承担外单位委托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方案设计、病害评估及实施工作。具有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资质,业务范围包括:玉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金银器、铜器、石刻砖瓦、碑帖拓本类。
十余年来,配合广州市田野考古发掘、考古资料整理工作,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先后完成官洲岛、旧铸管厂、增城浮扶岭、增城墨依山等多项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出土脆弱文物的现场保护,同时完成了广州旧铸管厂出土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广州增城墨依山先秦遗址出土陶器保护修复项目、广州增城浮扶岭遗址出土陶器保护修复项目等专项保护工作。
完成了南越王宫博物馆馆藏2005GEIT1805H1324等出土近现代铜器保护项目、越秀区博物馆馆藏七件陶瓷保护修复项目、增城博物馆馆藏四件先秦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等多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工作。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本体保护前期勘察项目和广州市小谷围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获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资助,2019年度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保养维护项目获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文物保护和利用用途资金)资助。[8]
图录专著
时间 | 作品名称 | 出版社 | 编著 |
---|---|---|---|
2021年 | 《广州传统建筑壁画》 | 文物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20年 |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 | 文物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 |
2020年 | 《广州出土汉代珠饰研究》 | 科学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17年8月 | 《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 | 广州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17年8月 | 《广州从化流溪河流域考古调查报告》 | 广州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 |
2015年 | 《广州传统建筑壁画选录》 | 广州出版社 |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13年11月 | 《广州考古六十年》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08年12月 | 《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考古发现卷 | 文物出版社 |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局 |
2008年3月 | 《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讨会论文集》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06年 | 《番禺汉墓》 | 科学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番禺区文管会办公室 |
2005年 | 《铢积寸累:广州考古十年出土文物选萃》 | 文物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01年 | 《广州秦汉造船遗址论稿专辑》 | 广州出版社 | |
1998年 | 《广州文物考古集》 | 文物出版社 |
简报论文
包括《广州动物园东汉建初元年墓清理简报》、《广东增城浮扶岭M511发掘简报》、《广州增城墨依山遗址两座出土玉牙璋的商代墓葬》、《广州市横枝岗西汉墓的清理》、《广州黄花岗汉唐墓葬发掘报告》、《广州海幅寺汉代窑场遗址的发掘》、《广州市动物园唐代砖室墓M1的发掘》等。[9]
时间 | 作品名称 | 出版社 | 编著 |
---|---|---|---|
2021年 | 《广州传统建筑壁画》 | 文物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20年 |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 | 文物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 |
2020年 | 《广州出土汉代珠饰研究》 | 科学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17年8月 | 《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 | 广州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17年8月 | 《广州从化流溪河流域考古调查报告》 | 广州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 |
2015年 | 《广州传统建筑壁画选录》 | 广州出版社 |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13年11月 | 《广州考古六十年》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08年12月 | 《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考古发现卷 | 文物出版社 |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局 |
2008年3月 | 《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讨会论文集》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06年 | 《番禺汉墓》 | 科学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番禺区文管会办公室 |
2005年 | 《铢积寸累:广州考古十年出土文物选萃》 | 文物出版社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01年 | 《广州秦汉造船遗址论稿专辑》 | 广州出版社 | |
1998年 | 《广州文物考古集》 | 文物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