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芒铺镇

人口 33452人(2011年)
所属地区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下辖地区 30个村
行政代码 431124111
方言 西南官话、湘南土话
邮政区码 425308
电话区号 0746
面积 102.43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白芒铺村”而得名。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蒋居乡一部分。

民国二年(1913年)属道县南三区。

1950年9月设白芒铺乡。

1958年10月属八一人民公社一部分。

1961年5月设白芒铺人民公社,属第九区。

1984年4月改白芒铺乡,属清溪区。

1995年6月撤区并乡,与小甲乡合并为白芒铺乡。

2011年12月改白芒铺镇。

2012年4月18日,白芒铺撤乡建镇镇正式挂牌。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白芒铺镇辖野竹福、广文铺、何家、黑泥山、绕塘、湾田、竹山、下洞、小甲、人和圩、彭家、洞仂口、西园、黎家兴、岩口、马垒、龙岭头、陀仂复、牛桥、杨家岭、木栅、柱兴、精华、白泥山、潘家、吴家、杨家、三里井、邓家等30个村,下设310个村民小组。政府驻白芒铺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芒铺镇介于东经111°38′2″~111°44′34″,北纬25°26′24″~25°33′45″。地处县东部,东临宁远县 水市镇,南抵四马桥、 蚣坝镇,西靠 蚣坝镇、 上关街道,北与 白马渡镇、 柑子园镇交界。距县城12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5千米,总面积102.4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7.57平方千米,占95.4%;水域4.86平方千米,占4.6%。

地形地貌

白芒铺镇境内属丘陵区,东与宁远交界有把截大岭,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平均在海拔177米,最高点双巴坳子海拔597.9米,最低点龙江桥处海拔172米。

气候

东门街道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水文

全镇只有一条黎家兴小河流入 龙江、注入 潇水。

自然灾害

白芒铺镇主要为 洪灾、旱灾、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68年6月25日,西源水库垮堤,造成7000亩水稻受灾。旱灾主要发生在夏、秋、冬三季,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89年8月,造成5000亩水稻,4700亩旱地作物受灾。雹灾平均每年1遇,最严重一次在2005年5月1日,降雹时间约30分钟,涉及境内柱兴、白泥山、潘家、绕塘、人和圩、小甲等行政村,造成350亩烤烟绝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1年,白芒铺镇耕地面积34631亩,人均1.04亩;其中水田27322亩,旱地7309亩。

水利资源

白芒铺镇灌溉用水主要靠水库、山塘,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2座,骨干山塘154口。

人口民族

2011年,白芒铺镇总人口3345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62人,城镇化率14.23%。另有流动人口9244人。总人口中,男性18301人,占54.7%;女性15151人,占45.3%;14岁以下6490人,占19.4%;15~64岁25323人,占75.7%;65岁以上1639人,占4.9%。人口以 汉族为主,达33330人,占99.63%;另有 瑶族122人,占0.3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6.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7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白芒铺镇工农业总产值4.01亿元,财政总收入86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比2010年增长41%。

农业

白芒铺镇以种植 水稻、玉米、烤烟、 花生、大豆、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2.14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花生、大豆、蔬菜。2011年烤烟种植2500亩,产量36.54万千克。

白芒铺镇畜牧业以猪、羊、 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48万头,年末存栏0.86万头;家禽饲养量42.4万羽。

2013年8月8日止,全镇已完成改制改种6050亩,其中禾跟豆1710亩,红薯2950亩 ,良种玉米460亩,蔬菜1930亩。

2013年,全镇共种植2388亩,预计可以收烟6000担以上,烟农总收入超过800万元,实现税收150万元以上。

工业

白芒铺镇以 建筑材料、来料加工等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87亿元。

商贸

2011年,白芒铺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0.94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共有商业网点63个,职工518人;城乡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1.2亿元。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5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39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末,白芒铺镇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762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2656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学生555人,专任教师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74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5%。

文体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1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藏书30万余册。1998年建成广播电视站,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420户,入户率26%。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4个,看台设座椅100张,20%的村安装了 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白芒铺镇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28个,床位13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79张;固定资产总值61.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1名,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700人次。30个村96%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11%。

社会保障

2011年,白芒铺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户,人数115人,比2010年增长12%,月人均230元,比2010年增长28%;医疗救助6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59人次,共支出4.72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2户,人数1820人,支出144.4万元,比2010年增长18%,月人均66元,比2010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1万元,比2010年增长10%。敬老院(幸福之家)3家,床位6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4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1199人,参保率98%,累计享受待遇人数4820人,发放养老金318万元。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白芒铺镇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3万份。电信服务网点32个,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90户,电话普及率13%;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互联网用户3000户。集镇自来水已立项,计划2012年兴建。由柑子园变电站供电。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10个,绿化面积0.3万平方米。

交通

白芒铺镇境内有 厦蓉高速、省道S323线。厦蓉高速2012年建成通车,在小甲村留有互通出口。镜内有小甲村至道县、精华至道县两条客运线。

旅游

鸡公井水库位于白芒铺镇下洞村,总容量8.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00亩(其中白马渡镇白马渡村占35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功能等的小型水库。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