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耿马县

云南省耿马县

中文名 云南省耿马县
政府驻地 耿马镇
目录导航

耿马

位置面积 北回归线穿越县境。设有孟定国家二类口岸。盛产甘蔗、

在云南省西南部,位于北纬23°02′~24°01′、东经98°48′~99°54′之间。东与临沧、双江县交界,南与沧源县接壤,北与云县及永德、镇康县毗邻,西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全境东西最大横距11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6公里,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其中海拔450~1300米的热区占总面积的41.6%。县政府驻耿马镇,海拔1125米,距昆明市719公里,至中缅边境清水河通道114公里,至缅甸北部重镇腊戌161公里。

    

    

     历史沿革 西汉为益州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唐南诏为永昌节度地。宋大理国时属永昌府。元分属孟定路和谋粘路。明设耿马安抚司,属孟定府,后升为宣抚司。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隶顺宁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耿马设治局。1950年11月22日解放,1951年成立耿马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隶保山专区;1952年由原孟定土知府和耿马宣抚司辖区并置耿马县,改隶缅宁专区(后改称临沧专区、临沧地区)。1955年3月22日成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2003年,全县辖耿马、孟定、勐永、勐撒4个镇(其中孟定镇为副县级镇),大兴、芒洪、四排山、贺派、勐简、福荣、河外7个乡(其中芒洪乡、福荣乡为民族乡),有1个县属华侨农场、85个村民委员会。辖区内驻有孟定、勐撒两个国营农场。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5.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68万人,占85%;非农业人口3.82万人,占15.9%。主要民族有汉、傣、佤、拉祜、彝、布朗、景颇、傈僳、德昂、回、白等,少数民族人口13.16万人,占总人口的51.6%,其中傣族5.09万人、佤族4.33万人,是耿马自治县的主体民族。

    

    

地理气候 全县地形东高西低,梯级递降,河谷坝、丘陵坝散落山间。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坝子有5个,其中耿马坝17.3万亩、孟定坝14.7万亩、勐撒坝7.8万亩。境内山峰较多,分别组成大雪山和大青山,均为怒山支脉老别山系的余脉。主要河流有南碧河、南汀河两条干流,75条支流,分属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南汀河水直汇缅甸萨尔温江。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境内最高海拔3233.5米,最低海拔450米,属亚热带半湿润类型和北热带半湿润类型气候,多西南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9.2℃,年均日照2212小时,年均降雨量1377.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8%。全年无霜期318天。孟定坝终年无霜,有“天然温室”之称。

    

    

经济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耿马自治县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89亿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O.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2元,分别比1955年增长了99倍、349倍、1220倍和23倍,比1980年增长了26倍、33倍、219倍和l2倍;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9444元,是1957年的99倍。改革开放以来,立足县情,发挥热区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2003年,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4:26:30,粮经比例为31:69。形成了以粮食、蔗糖、茶叶、橡胶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格局。

    

    

     农业 耿马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热区资源开发力度,巩固粮食、蔗糖、茶叶、橡胶支柱产业,培育畜牧、林果、冬早蔬菜等后续产业。2003年农业总产值7.37亿元(现价),比1980年增加6.94亿元,增长17倍多;粮食播种面积52.08万亩,粮食总产量8.25万吨,比1980年增加1.7万吨,增长27%,所产老鼠牙米、紫糯米、“82-2”等水稻,品质优越;甘蔗、橡胶、茶叶产量分别为130万吨、11006吨、2472吨,均比1980年有较大增长。甘蔗种植面积27万亩,年产优质白糖10万吨,是云南省第一产糖大县。橡胶种植面积20.46万亩,产量11006吨,是云南省民营橡胶生产第二大县。2003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4%;水产品产量788吨;年末林木蓄积量1378.96万立方米;水果产量6730吨。

    

    

工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没有工业,现在已建立起制糖、制茶、制胶等工业门类。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7亿元(现价),是1980年的78倍,其中国有经济1.14亿元,集体经济1.39亿元,其他1.46亿元。工业产品以“景戈塔”牌白砂糖、“回味”牌高级蒸酶茶、孟定标胶最为著名。耿马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已跃入中国制糖业十强,所生产的“景戈塔”牌白砂糖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回味”牌高级蒸酶茶,先后荣获国家级食品博览会金奖、第六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马来西亚国际工商展金奖,获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殊荣,1999年在云南省旅游商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秀旅游商品,2000年在首届中国民营企业交易会上被指定为专用产品,品质优良,畅销省内外。孟定标胶被云南省质量监测中心评定为质量免检产品,199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产品博览会铜质奖。手工制品孟定芒团白绵纸,纸质柔韧,洁白光亮,抗腐抗蛀力强,是抄文书和佛经的优质纸,畅销境内外。莫牙傣家蒲葵扇,造型优美,轻巧别致,柔韧牢实,既是人们盛夏时节扇凉的工具,又是极具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深受人们青睐。此外,民族织锦、翁达藤篾圆凳、勐永土陶、木雕工艺等也远近闻名。

    

    

边境贸易 耿马县是中缅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加强口岸建设,改善投资软硬环境,边境贸易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孟定国家二类口岸、清水河边民互市区和大水井等传统进出口通道。孟定口岸城镇、交通、通信、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济贸易、投资开发环境日愈改善,城市功能逐步增强。边贸出口商品已由过去的日用百货发展到化工、建材、机械等大宗物资。2003年,有边贸商号18家,边贸进出口总额8260万元,其中进口2258万元,出口6002万元。边民互市额6000万元。

    

    

社会事业 2003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58.5%,牲畜良种覆盖率为67%。2003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234所,其中普通中学1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03所。全县有教职工2440人。已完成“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正在启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88%,边远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医疗、防疫、妇幼保健体系不断完善,2003年末有各类医院19个、病床614张、卫生技术人员541人,县医院已进入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行列。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各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为上级输送了大批合格体育人才。2003年末全县有线电视入网户6800户,广播覆盖率90%,电视覆盖率达90%。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以及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无毒社区活动,涌现出了省地县文明单位146家,“十星级”文明户2.32万户。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发展,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形成了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防巩固的良好局面,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县”荣誉称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