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第三中学

洪湖市第三中学

中文名称 洪湖市第三中学
简称 洪湖三中
类别 公立高中
目录导航

办学条件

洪湖三中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石码头中学,1987年变更为洪湖市第三中学,当时只有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不足200人,教室、寝室、教工宿舍全是低矮、窄小的平房,学生四人共用一张高低床,不足十米的寝室要挤进二十四人。条件简陋,管理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最好的年份也只有三、五人闯过高考录取线。

目前,我校已经发展为一所规划整齐、分区清晰、环境优雅、质量过硬的市直普通高中。今天来到三中,穿过长达七十米、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顺着高大庄重的校门走进校园,可以看到一条五米宽的水泥校道与多条水泥校道共同构成校道网络,可以看到教学区教学大楼、综合大楼与生活区学生公寓、教师宿舍楼比肩而立,可以看到休闲区葱郁的松柏,如茵的草坪,古雅的橱窗,爽心的景点,可以看到运动区齐全的设施,宽阔的运动场,封闭的围墙。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综合大楼内,设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藏书室、阅览室、科技活动室、档案室和校史陈列室,还有办公室、实验仪器保管室、体育器材保管室、文印室、大小会议室、广播室等。学生食堂、车棚、厕所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运动区内设有240米环形跑道,四个标准羽毛球场,另有水泥篮、排球场各两个,乒乓球台6张,单双杠4副。此外,学校还购置了大量教学配套设施、师生生活设施,开辟了85亩学农养殖基地。

干部配备实行了年轻化、专业化。校长胡贵清,44岁,大学学历。副校长曾朝阳34岁,研究生学历。中层干部5人,全部为大学学历,40岁左右。有专任教师64人,学历合格98%。

组织结构健全。设有校长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工会、计划生育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保卫科。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和工会分别起到了组织保障和民主监督作用。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全员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文明、友爱、进取”的校风,“敬业、厚德、博学”的教风,“惜时、善思、广才”的学风,学校校训为“诚信、严谨、求实、拓新”,校歌为《明天会更好》,校树为香樟树,校花为广玉兰。

学校注重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管理特色。

1987年至今,学校稳步发展,亮点纷呈,出现了生机盎然的可喜景象,表现在:

(一)学校规模逐步扩大。1987年洪湖三中只有4个班,192名学生。至2008年11月止,学校发展到19个教学班,872名学生。

(二)教师素质明显提高。2008年在职教师64名,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的62名,学历达标率为98%;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5人,占在职教师的7%,中级教师31人,占在职教师的48.8%,初级教师21名,占在职教师的32%。

(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从2001年以来,学校改建了校门,兴建了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充实和完善了微机房、多媒体教室,添置了大批体、音、美教学器材,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购置了一体化胶印机和集复印、扫描、传真一体的先进办公设备,开辟了宽带校园网,学校办公条件、教学设施步入了现代化轨道。

(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这些年来,学校切实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成立了教科室,不断探讨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效果等,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洪湖三中高考成绩年年上线率在95%以上。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竞赛奖项5人次,省级奖项的22人次。

近年来取得可喜成绩的原因,归纳起来:一是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三中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三中配备较为优秀的教师,为三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二是全体师生继承和发扬“开拓进取,勤奋拼搏”的优良传统,齐心协力,锐意进取。

一学校领导班子的更迭

伴随改革开放的号角,洪湖三中的学校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校由最初的书记挂帅到今天的校长负责制,教师队伍的扩展由上级分配制到今天的自主招聘制,体制建设逐步规范。

1987年,邓远禄担任洪湖三中第一任校长,1991年8月调离;同年8月张文焕接任,94年2月张宗洋担任第三任校长,2002年4月,张宗洋调离,叶启彬担任校长,2007年7月,胡贵清接任至今。

历年学校领导

历任校长

时间起止 姓名
1987--1991.8 邓远禄
1991.8—1994.2 张文焕
1994.2—2000.1 张宗洋
2002.4—2007.7 叶启彬
2007.7-- 胡贵清

副校长

时间起止 姓名
1987--1991.8 邓远禄
1991.8—1994.2 张文焕
1994.2—2000.1 张宗洋
2002.4—2007.7 叶启彬
2007.7-- 胡贵清

学校规模

时间起止 姓名
1987--1991.8 卜开柏
张宗洋
1991.8--1998.10 叶启彬
1998.10--2004.4 倪卫平
叶昌彩(副校级干部)
2004.4--2007.8 胡贵清
2007.8 曾朝阳

教师队伍

时间起止 姓名
1987--1991.8 卜开柏
张宗洋
1991.8--1998.10 叶启彬
1998.10--2004.4 倪卫平
叶昌彩(副校级干部)
2004.4--2007.8 胡贵清
2007.8 曾朝阳

教育教学

学校从办学之初起,既深挖潜力,又争取外援,多方筹措资金,扩大学校规模。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从1987年的4个普通教学班到今天的15.个普通教学班和4个特长生班,学生人数由1987年的不足200人到2008年的872人。

(一) 改善办学条件

1987年,刚组建的洪湖三中就兴建了一栋四层教学大楼,进入九十年代,学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1992年4月,投资4 760元购置办公桌椅25套,投资62 630元兴建出租门面21间,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

1994年1—9月,上级拨款18万元,教师集资自筹43万元,共投资61万余元,兴建教工宿舍楼3 612平方米。4月,上级拨款2万元,自筹5 680元,共投资25 680元兴建公共厕所一栋,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11月,投资19 378元购置学生桌椅50套,学生铁床60套。

1995年8月,上级拨款2万,添置学生桌椅100套,学生铁床50套。

1996年2月上级拨款2万元,自筹6 900元,购置发电机组一套;4月,投资36 800元购置变压器一套。9月,投资15 800元购置学生桌椅50套,学生铁床50套。7月,争取拨款40万元,自筹资金259 189元,共投资659 189元兴建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1 600平方米。

1997年9月,投资12 830元购置100套学生桌椅,20套学生铁床。10月综合大楼竣工。

1998年1月,投资21 620元,修建水泥主校道100余米。9月,投资15 200元进行厨房维修改造。12月,争取市拨款30万元,学校集资93 599元,自筹187 862元,共投资581 461元兴建学生公寓一栋,建筑面积1 260平方米。

2000年10月,投资3.8万元购置食堂锅炉,蒸饭车各一套。

2003年投资3.5万元,为学校门房升级、教室贴地板

2004年教师集资42万元,自筹资金66万元,共投资106万元修建教工宿舍楼2 100平方米。投资3.5万元新修标准篮球场一个。

2005年投资1.2万元修建学校支道水泥路

2008年5月投资59 743元拆除旧门面,修建古典式文化长廊,8月投资38 983元修建四个标准羽毛球场地,9月,投资3.3万元加盖旧教工宿舍楼砖瓦屋面。

(二)学校教育技术装备

2001年以来,学校改建了校门,兴建了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充实和完善了微机房、多媒体教室,添置了大批体、音、美教学器材,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购置了一体化胶印机和集复印、扫描、传真一体的先进办公设备,开辟了宽带校园网,学校办公条件、教学设施步入了现代化轨道。

(三) 绿化美化校园

在绿化美化校园方面,学校更是不遗余力,力争做到“四季花开不断,月月香飘满园”。1994年4月投资1 200元购绿化树苗兴建花台面积约30平方米。1998年4月,又投资12 000元兴建主干道两边花带、办公楼前花台、教学楼前花台,购置绿化苗木,绿化面积约450平方米。如今,校园内已经形成了四个林荫礼堂,面积约4 000平方米,林荫校道300余米,小花园三个,面积约200平方米。

名牌大学生

(一)基本情况

1987年以来,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之中。专任教师由最初的不足30人到今天的64人,教师队伍的组建也由指令性分配过渡到今天学校自主招聘。但是,三中在师资方面的发展也遭遇了波折,由于地处农村,难以吸收到素质高的教师,即使原来在校的教师也不安心。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教师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由学校支付,由于普通中学缺乏自主经费来源,无法支付这一部分工资,所以教师更是向往城区中学。学校专任教师更新频繁,几乎每六年就要换一轮,有人戏称“三中是城区学校的摇篮”。面对艰难的局面,学校领导积极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

办好教育,得依靠教师。当时教师最大的困难是住房问题。在这20年中,学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努力,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兴建教工宿舍,改善住宿条件。1994年修建了一栋四层教工宿舍楼, 2004年兴建了一栋六层教工宿舍楼,解决了教师住房问题,稳定了教师队伍,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聘任

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学历进修掀起了热潮。到2008年9月底,在编教师80人中,己有78名教师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8%。

1988年前,公办和民办教师并没有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1988年起,根据《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湖北省关于(执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细则(试行)》 的规定,对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

1988年学校有3位小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5人小学一级教师,14人中学二级教师。1截止2008年9月,学校已有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41人, 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20人。

1988年始,对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聘任为每年一次。从1999年起改为专业技术职务聘约书。近年来,逐步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并实行评聘分离,择优聘任。

风云录(1)

一、教学工作

洪湖三中的教学工作在薄弱的基础上起步,在曲折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经历了一个从乱到治、从弱到强的历程。其发展历程,大致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7年9月~1992年8月,是学校艰苦创业阶段。

1987年至1992年,由于中专招生对初中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增强,致使高一新生质量逐年下降,加之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指令性计划减少,定向、委培、自费生计划增多),这几年的高考升学率,逐年有所下降,但在同类学校中高考升学率仍名列前茅。1990年和1991年连续两年被荆州地区教育委员会评为荆州地区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其中叶立廷同学还取得90年洪湖市文科高考第四名的佳绩。

1988年,学校在1989届毕业年级尝试“分层教学”的模式,从全年级理科班抽取30人,组成一个强化班,教育上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信心、有爱心、有耐心;教学上,要求教师高强度、多辅导。这一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9年高考成绩揭晓,全班仅有4人没上省三线,这一举措也为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较好的经验。

92年至97年,学校教学工作又有了新突破,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这四年大学本科、专科上线人数大幅提高,升学率分别为 38.5%、40.2%、39.8%、44.5 %,出现了我校教学质量一次大飞跃,贺玉英同学获得95年高考洪湖市文科总分第四名,1996年黄新明、余红明、彭义军获得洪湖市理科高考12、14、15名,李艳红同学荣获97年洪湖市文科高考状元,廖勇波同学分别获得97年高考洪湖市文科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

1997至2002年,学校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面向全员、面向全体”的办学目标,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年被评为荆州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素质。四年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0人次,其中一等奖22人次,1999年张芬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000年张少军获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省级二等奖;2000年叶华锋获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省级二等奖;2002年刘丽、王俊生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

2002年至2008年,学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用事说话,用做说话,用成绩说话”的理念,深化内涵发展,注重细节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管理工作更以优质、规范、成效明显而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学生在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硕果累累,甘学智在2004年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省级二等奖;吴邦明在2005年的高考中以654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王洋同学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喜获省级三等奖。

风云录(2)

教育人物

姓名 录取院校 姓名 录取院校
贺玉英 北京师范大学 张海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阎雷 华中科技大学 王威 空军工程大学
胡华刚 四川大学 叶立超 陆军指挥学院
刘久兵 中南大学 昌世平 石家庄陆军学院
王宏清 中南大学 曾海兵 合肥工业大学
徐生涛 山东大学 高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孙泉 苏州大学 张大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金娥 武汉大学 王会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曾水银 武汉大学 石光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胡学陆 武汉大学 付小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邦明 武汉大学 徐江 华中师范大学
骆红琴 武汉大学 张欢 华中师范大学
王成 武汉大学 甘智学 华中师范大学
叶立庭 中国地质大学 陈雷平 江西财经大学
徐生国 中国地质大学 王小琴 湖北大学
翟才庆 中国地质大学 陈哲 湖北大学
李艳红 西北工业大学 王猛 江西师范大学
汤济明 西北政法大学 叶小虎 武汉体育学院
薛桂霞 武汉理工大学 叶朝鑫 武汉科技大学
余新明 武汉理工大学 曾国华 武汉科技大学
赵洪城 武汉理工大学 廖前洋 武汉科技大学

现在状况

姓名 录取院校 姓名 录取院校
贺玉英 北京师范大学 张海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阎雷 华中科技大学 王威 空军工程大学
胡华刚 四川大学 叶立超 陆军指挥学院
刘久兵 中南大学 昌世平 石家庄陆军学院
王宏清 中南大学 曾海兵 合肥工业大学
徐生涛 山东大学 高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孙泉 苏州大学 张大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金娥 武汉大学 王会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曾水银 武汉大学 石光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胡学陆 武汉大学 付小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邦明 武汉大学 徐江 华中师范大学
骆红琴 武汉大学 张欢 华中师范大学
王成 武汉大学 甘智学 华中师范大学
叶立庭 中国地质大学 陈雷平 江西财经大学
徐生国 中国地质大学 王小琴 湖北大学
翟才庆 中国地质大学 陈哲 湖北大学
李艳红 西北工业大学 王猛 江西师范大学
汤济明 西北政法大学 叶小虎 武汉体育学院
薛桂霞 武汉理工大学 叶朝鑫 武汉科技大学
余新明 武汉理工大学 曾国华 武汉科技大学
赵洪城 武汉理工大学 廖前洋 武汉科技大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