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湛江市区原为清代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于1899年11月沦为法国殖民地,时称“广州湾”。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中国收回,设市级建置,定名湛江市。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的。亦有一说,因湛江地域原分属遂溪、吴川,湛江是“椹川”与“鉴江”各取一字而成。
湛江市全图(点击可查看大图)据出土文物考证,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已有人类居住。
春秋战国时期,本地为百越南境。[1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入中国版图,归属象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雷州、遂溪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越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海陆总面积共约21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设于麻斜市;民国元年(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
中华民国成立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公署、南区绥靖公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廉江先后属第七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武装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广东湛江市城市印象(19)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1日,广州湾由中国收回,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12]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改隶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广东省南路专员公署在廉江成立。
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仍为省辖市,南路公署迁湛江市赤坎。
1949年12月成立湛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直属广东省人民政府。
1950年8月,南路专员公署改为高雷专员公署,划出合浦、灵山、钦县、防城4县设合浦专区。
1951年4月,中共粤西区委成立,驻江门市,中共高雷地委划归中共粤西区委领导。
1952年11月,中共粤西区委和粤西行政公署由江门迁至湛江市赤坎,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专署同时撤销。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为南路、高雷、粤西、湛江地区公署所在地。地区机关设于赤坎,市行政机关设于霞山。市区范围基本不变,只是个别乡镇进行调整。
1955年1月,湛江市人民委员会成立。
1956年2月,中共粤西区委改为中共湛江地委、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专署和合浦专署合并,改称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专员公署。
1965年6月,国务院决定将合浦、灵山、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州壮族自治县和北海镇从广东省湛江专区划出,设立钦州专区,归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7年3月,湛江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1年1月,恢复湛江市人民政府。
1983年9月,湛江市与湛江地区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中共湛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设于赤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设于霞山。
1949年12月初,南路地区辖湛江市、北海市和钦县、防城、合浦、灵山、海康、遂溪、廉江、化县、吴川、梅茂、电白、茂名、信宜县。
1950年8月,南路专员公署改为高雷专员公署,辖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化县、茂名、信宜、电白、梅茂、吴川县。
1951年11月,市郊通平区和海滨区分别划归遂溪县和吴川县。
1952年1月,遂溪县属东山乡划入市郊区。
1952年11月,市郊的东海岛、硇洲岛、东头山岛等地划出,成立东海县,隶广东省粤西区行政公署。是年12月,改名为雷东县。
1952年11月,粤西地区辖湛江市和台山、开平、恩平、阳江、阳春、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东海县。
1953年,市郊南三岛划归雷东县。
1954年1月,市郊特呈岛划归雷东县。
1956年2月,湛江地区辖湛江市和徐闻、海康、雷东、遂溪、廉江、化县、吴川、电白、阳江、阳春、信宜、茂名县。
1958年11月,撤销雷东县,并入湛江市郊区。
1958年11月,湛江专区辖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灵山、钦县、防城、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北壮族自治县、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吴川、化县、茂名、信宜、电白、阳江、阳春县。
1959年,吴川县坡头区、龙头区和遂溪县麻章区划入市郊区。
1961年,遂溪县通平区的太平划入市郊区。
1983年9月,原湛江地区所辖的吴川、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县划入湛江市;电白、化州、高州、信宜县划入茂名市;阳江、阳春县划入江门市,后又划出成立阳江市。
1983年后,湛江市辖吴川、廉江、雷州3市,徐闻、遂溪2县,赤坎、霞山、坡头、麻章4区和湛江经济开发区、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2010年4月,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合并设置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东湛江东海岛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截至2021年,湛江市下辖4个市辖区、2个县、3个县级市。[13]
4个市辖区: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
2个县:遂溪县、徐闻县。
3个县级市: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13]
地名 | 驻地 | 面积(平方千米) | 下辖地区 | |||
---|---|---|---|---|---|---|
赤坎区 | 南桥街道 | 79 | 中华街道、寸金街道、民主街道、中山街道、沙湾街道、调顺街道、南桥街道、北桥街道 | |||
霞山区 | 工农街道 | 129 | 解放街道、爱国街道、工农街道、友谊街道、新兴街道、海滨街道、建设街道、东新街道、新园街道、海头街道、泉庄街道、乐华街道 | |||
坡头区 | 南调街道 | 562 | 南调街道、麻斜街道、南三镇、坡头镇、乾塘镇、龙头镇、官渡镇 | |||
麻章区 | 麻章镇 | 878 | 东山街道、东简街道、民安街道、麻章镇、太平镇、湖光镇、硇洲镇 | |||
廉江市 | 罗州街道 | 2543 | 罗州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石城镇、新民镇、吉水镇、河唇镇、石角镇、良垌镇、横山镇、安铺镇、营仔镇、青平镇、车板镇、高桥镇、石岭镇、雅塘镇、石颈镇、长山镇、塘蓬镇、和寮镇 | |||
雷州市 | 雷城街道 | 3025 | 雷城街道、西湖街道、新城街道、白沙镇、沈塘镇、客路镇、杨家镇、唐家镇、企水镇、纪家镇、松竹镇、南兴镇、雷高镇、东里镇、调风镇、龙门镇、英利镇、北和镇、乌石镇、覃斗镇、附城镇 | |||
吴川市 | 梅菉街道 | 848 | 梅菉街道、塘尾街道、大山江街道、博铺街道、海滨街道、浅水镇、长岐镇、覃巴镇、王村港镇、振文镇、樟铺镇、吴阳镇、塘缀镇、黄坡镇、兰石镇 | |||
遂溪县 | 遂城镇 | 2023 | 遂城镇、黄略镇、洋青镇、界炮镇、乐民镇、江洪镇、杨柑镇、城月镇、乌塘镇、建新镇、岭北镇、北坡镇、港门镇、草潭镇、河头镇 | |||
徐闻县 | 徐城街道 | 1605 | 徐城街道、迈陈镇、海安镇、曲界镇、前山镇、西连镇、下桥镇、龙塘镇、下洋镇、锦和镇、和安镇、新寮镇、南山镇、城北乡、角尾乡 | |||
参考资料来源 |
地名 | 驻地 | 面积(平方千米) | 下辖地区 | |||
---|---|---|---|---|---|---|
赤坎区 | 南桥街道 | 79 | 中华街道、寸金街道、民主街道、中山街道、沙湾街道、调顺街道、南桥街道、北桥街道 | |||
霞山区 | 工农街道 | 129 | 解放街道、爱国街道、工农街道、友谊街道、新兴街道、海滨街道、建设街道、东新街道、新园街道、海头街道、泉庄街道、乐华街道 | |||
坡头区 | 南调街道 | 562 | 南调街道、麻斜街道、南三镇、坡头镇、乾塘镇、龙头镇、官渡镇 | |||
麻章区 | 麻章镇 | 878 | 东山街道、东简街道、民安街道、麻章镇、太平镇、湖光镇、硇洲镇 | |||
廉江市 | 罗州街道 | 2543 | 罗州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石城镇、新民镇、吉水镇、河唇镇、石角镇、良垌镇、横山镇、安铺镇、营仔镇、青平镇、车板镇、高桥镇、石岭镇、雅塘镇、石颈镇、长山镇、塘蓬镇、和寮镇 | |||
雷州市 | 雷城街道 | 3025 | 雷城街道、西湖街道、新城街道、白沙镇、沈塘镇、客路镇、杨家镇、唐家镇、企水镇、纪家镇、松竹镇、南兴镇、雷高镇、东里镇、调风镇、龙门镇、英利镇、北和镇、乌石镇、覃斗镇、附城镇 | |||
吴川市 | 梅菉街道 | 848 | 梅菉街道、塘尾街道、大山江街道、博铺街道、海滨街道、浅水镇、长岐镇、覃巴镇、王村港镇、振文镇、樟铺镇、吴阳镇、塘缀镇、黄坡镇、兰石镇 | |||
遂溪县 | 遂城镇 | 2023 | 遂城镇、黄略镇、洋青镇、界炮镇、乐民镇、江洪镇、杨柑镇、城月镇、乌塘镇、建新镇、岭北镇、北坡镇、港门镇、草潭镇、河头镇 | |||
徐闻县 | 徐城街道 | 1605 | 徐城街道、迈陈镇、海安镇、曲界镇、前山镇、西连镇、下桥镇、龙塘镇、下洋镇、锦和镇、和安镇、新寮镇、南山镇、城北乡、角尾乡 | |||
参考资料来源 |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09°40′~110°58′,北纬20°13′~21°57′之间,[3]包括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北部的一部分。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广东省茂名市的茂南区和电白、化州县接壤。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介于东经110°10′~110°39′,北纬20°51′~21°12′之间。辖区总面积13225.44平方公里。
湛江市风光(15)湛江的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地势大致是中轴高,东西来侧低,南北高而中间低,起伏和缓,多为平原和台地,以北部廉江县境内的双峰嶂(384米)为最高点。全市土地总面积中,平原占66%,丘陵中30.6%,山区占3.4%。陆地水面(包括水库、山塘、池塘、江河)占6.4%。
湛江所辖五县四区均面向海洋,海岸线总长1555.7公里,其中岛岸线400.8公里,海岸线系数(海岸线长度与国土面积之比)为0.12,即每平方公里国土的海岸线长120米。
湛江北部低丘陵区,地势最高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为主,有湛江最高点双峰嶂(海拔380米)与数十座100~300米的峰岭并排,形成一道屏障。其余山地多呈扁馒头形小山丘,沟谷较宽,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间,少数达150米。丘陵渐靠河谷,亦渐为低矮。其中穿插的沟谷,切割明显。
湛江的半岛缓坡台地,三面临海,台地略有起伏,无明显峰谷,地势较平缓,坡度3~5度。在大片缓坡地之间有水田、小溪或冲刷沟等切割。以火山喷发遗迹的小山较高,地势向四周逐渐变低。较高的山岭有螺岗岭(海拔223米)、仕礼岭(海拔226米)、石卯岭(海拔259米)、石板岭(海拔245米)。螺岗岭以南地势平缓,东西部皆为台地,台顶平坦,周边较陡。
湛江的沿海平原区,以河流冲积的滨海平原为主,部分为滨海台地,地势平缓,起伏极微,坡度1~4度。滨海平原海拔0.8~3米。
湛江主要岛屿有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特呈岛、调顺岛、东头山岛、南屏岛等。湛江东海岛面积达289平方公里,为广东省最大的岛屿,是中国第五大岛屿。湛江南三岛面积164平方公里,为广东省第二大岛屿,是全国第七大岛屿。
湛江既有热带土壤基本类型,也有滨海地带土壤分布,共有赤红壤、砖红壤、滨海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潮沙泥土、沼泽土、火山灰土、菜园土、水稻土等10个土类,以红壤居多,湛江因此有“红土地”之称。其分布大体是北纬20°40′以南地区为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一半以上,是该市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北纬20°40′以北地区为赤红壤;沿海地区为海滨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盐土;九洲江和鉴江沿岸两侧为潮沙泥土。
美丽的湛江霞山观海长廊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的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22.7℃~23.5℃,由北向南递增,南北相差1.5℃。年平均雨量1395.5~1723.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4.8~2038.2小时。4~9月为多雨季节,8月雨量最多;10~3月雨量较少。低压、热带风暴、台风登陆影响较为频繁。据气象局统计,从1960~2017年,登陆或影响本市的热带气旋236个,每年平均4.07个。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980.2小时,比上年增长4.7%;全年平均降水量1789毫米,增长5.7%。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7.28亿立方米,下降6.2%。
河流水系
湛江境内河流较多,但大部分源流短,水量小,落差不大。全市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鉴江、九洲江、南渡河、遂溪河;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干支流有40条;属独流入海的22条。
海洋水文
湛江东部海区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在1个太阳日(24小时50分)内出现峰—谷、峰—谷的潮候,即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两峰的高低、两谷的深浅也不一样。其规律:一月之中,“二十五六潮长,至朔而盛,初三大盛,之后渐杀;十一二又长,至望而盛,十八大盛,后又渐杀,大抵视月之盈虚为候”。
湛江西部海区(北部湾)潮汐,属于典型全日潮,其特点是在1个月内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日子每天只有一个高潮和一个低潮,在一个太阳日内完成一个潮汐循环。在一个月里,每当月亮偏北和偏南最甚的日子过后几天,潮差特别大;反之,逢月出正东和月没正西的日子过后几天,潮差特别小。每一潮潮期起止时间为14天,除三、九月份各有3次大潮,其他月份每月为2次大潮。最高与最低潮差4~5.5米;最大潮汐流速100~150厘米/秒,最小潮汐流速30~55厘米/秒。
琼州海峡潮汐,属于规则混合潮。东西向的琼州海峡,略似一条带形的内陆航道,东西的两个出口,加上每年东南、西南、东北的季风等气象因素和海峡沟底凸凹不平地形的影响,形成“南潮北汐”不相同,涨落时刻、潮的大小也不相同。
截至2014年底,湛江市土地总面积132.61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38.93万公顷;集体土地93.68万公顷。土地利用情况:耕地46.78万公顷,园地14.95万公顷,林地29.97万公顷,草地1.15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73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9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92万公顷,其他用地1.14万公顷。
截至2015年,湛江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矿产42种,矿产地337处,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4种,矿产地319处。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15种,水气矿产3种。储量规模达到大型有46处,中型的46处,在92处大、中型矿床中,金属矿产7处,非金属矿产53处,能源矿产7处,水气矿产25处。优势矿产有滨海稀有稀土砂矿、玻璃用砂、银矿、高岭土、泥炭、硅藻土、玄武岩、地下水、矿泉水、地热等。
湛江多年平均地表迳流量75.77亿立方米,客水入境迳流量88.81亿立方米,总迳流量164.58亿立方米,人均3777立方米,耕地亩均3141立方米,加上中层以下地下水28.45亿立方米,人均4430立方米,亩均3684立方米。地区分布,吴川最多,徐闻和其他县(区)均偏少。吴川县地表迳流82.39亿立方米(其中鉴江客水76.82亿立方米),人均13704立方米,亩均20036立方米;而徐闻县地表迳流仅8.31亿立方米,人均1834立方米,亩均701立方米。全市可供开采地下水24.36亿立方米。
湛江市天然林主要种类有52科76种,主要的有樟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桑科、红树科、无患子科、柿树科、楝科、大戟科、壳斗科等。比较名贵的树种有胭脂、桫椤、樟木、苦楝、土沉香、红椎、酸枝、箭毒木等。明万历年间所纂《雷州府志》所记之木有:香树、枫、槐、古楠、榕、水松、槟榔、苦楝、刺桐、樟、木棉、扫尾木、柏、楮、山萝、天南竹、鸡骨香、观音柳、山桂、水楠、鹤木等21种。
湛江主要的脊椎野生动物种类有25种以上。其中爬行动物纲如鳖、龟、蛤蚧、马鬃蛇、金环蛇、南蛇、银环蛇、眼镜蛇、蟒蛇等7科9种;动物鸟纲如禾花雀、毛鸡、斑鸠、麻雀、野鸡、鹧鸪、猫头鹰、翠鸟等6科7种;哺乳动物纲如华南虎、山猪、水獭、穿山甲、刺猬、松鼠、黄鼠狼、狐狸等9科9种。
2013·湛江最新城建(27)
人口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03.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6.6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46%,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8.41万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72万人,死亡率3.88‰;自然增长人口5.69万人,自然增长率8.12‰。[6]
民族
截至2014年,湛江有少数民族45个,总人口4万多人(按人口普查计算)。以壮族居多,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58.8%;人口较多的还有苗族、瑶族、蒙古族和布依族,分别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4%、3.9%、2.4%和1.8%;门巴族、鄂伦春族、德昂族、柯尔克孜族和锡伯族的人口较少。这些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分布于廉江、徐闻、雷州、吴川、遂溪、坡头等各县(市、区)农村。
职务 | 姓名 |
书记 | 刘红兵[14] |
副书记 | 曾进泽、李勇毅[15] |
职务 | 姓名 |
书记 | 刘红兵[14] |
副书记 | 曾进泽、李勇毅[15] |
职务 | 姓名 |
市长 | 曾进泽[16][17] |
副市长 | 黄明忠、黄益斌、李汉东、何嘉旻、陈峻华、吴国雄[18]、张仁建[19] |
秘书长 | 杨杰东[20] |
职务 | 姓名 |
市长 | 曾进泽[16][17] |
副市长 | 黄明忠、黄益斌、李汉东、何嘉旻、陈峻华、吴国雄[18]、张仁建[19] |
秘书长 | 杨杰东[20] |
职务 | 姓名 |
主任 | 刘红兵[21] |
副主任 | 陈云、刘忠芳、陈学、李雄光、陈才君、李更盛[22] |
秘书长 |
詹建文[21] |
职务 | 姓名 |
主任 | 刘红兵[21] |
副主任 | 陈云、刘忠芳、陈学、李雄光、陈才君、李更盛[22] |
秘书长 |
詹建文[21] |
职务 | 姓名 |
主席 | 李多民 |
政协副主席 | 欧先伟、孙省利、黄杰、杨文光、陈国凤、龙小艾、关卉[23] |
秘书长 | 曹栋 |
职务 | 姓名 |
主席 | 李多民 |
政协副主席 | 欧先伟、孙省利、黄杰、杨文光、陈国凤、龙小艾、关卉[23] |
秘书长 | 曹栋 |
2021年湛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559.9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0.94亿元,增长7.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7.9%;第二产业增加值1373.18亿元,增长11.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5.81亿元,增长6.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0:38.6:43.4,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814元,增长8.1%。
2021年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税收收入97.88亿元,增长11.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0.22亿元,增长0.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32亿元,增长0.4%;教育支出121.65亿元,增长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44亿元,增长16.2%;卫生健康支出74.80亿元,下降1.7%;节能环保支出6.18亿元,下降34.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06亿元,下降41.6%;农林水事务支出64.54亿元,下降4.4%;交通运输支出22.09亿元,下降0.3%;住房保障支出16.87亿元,增长9.8%。民生类支出448.81亿元,增长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1%。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下降0.8%,衣着类上涨2.1%,居住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7%,医疗保健类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3.6%。
202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1.3%,其中,轻工业上涨3.5%,重工业上涨16.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3.5%,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5.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0.0%。[6]
二、农业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1.61万亩,比上年增长1.4%;糖蔗种植面积175.63万亩,下降6.1%;花生种植面积96.75万亩,增长3.5%;蔬菜种植面积241.37万亩,增长4.6%。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151.80万吨,比上年增长2.3%;糖蔗产量1018.97万吨,下降4.8%;蔬菜产量439.77万吨,增长5.6%;园林水果总产量317.84万吨,增长6.6%。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3.84万吨,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猪肉产量29.10万吨,增长34.0%;牛肉产量0.82万吨,增长1.7%;羊肉产量0.35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13.57万吨,下降7.9%。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124.08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海水产品105.47万吨,增长2.5%;淡水产品18.61万吨,增长0.1%。[6]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9.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0.2%,股份制企业增长9.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2%,重工业增长17.2%。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8.1%,中型企业增长12.4%,小型企业增长3.2%,微型企业下降12.5%。
2021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6%。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10.5%,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32.6%,石油化工业增长54.3%,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5.4%,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1.7%,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8.9%。
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0.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8.6%,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0.4%。
2021年,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13.7%,食品饮料业增长8.0%,家具制造业下降15.4%,建筑材料下降1.9%,金属制品业下降8.5%,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6.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96.2%,比上年末下降32.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6%,提高4.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2%,下降0.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100.6%,提高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84.68万元/人年,增长47.1%。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4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9.45亿元,增长259.1%;亏损企业亏损面为21.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07元,增加1.24元。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7.14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43.30万平方米,下降10.3%。[6]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4.30亿元,增长1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0.21亿元,增长11.2%;金融业增加值172.26亿元,增长0.5%;房地产业增加值246.37亿元,增长1.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856.88亿元,增长6.0%。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利润总额40.03亿元,增长59.0%。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下降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3.2%。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1%。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21.5%,民间投资增长20.3%,港澳台商投资增长0.7%,外商投资增长27.8%。
2021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8.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4%。工业投资增长26.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6.5%,道路运输业下降16.3%,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7.6%。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28.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0.2%。先进制造业投资下降11.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5.1%。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商品房销售面积527.00万平方米,下降1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92.18万平方米,下降14.6%。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4.4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41.48亿元,增长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2.98亿元,增长9.0%,总量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569.67亿元,增长8.8%;餐饮收入214.78亿元,增长9.4%。
2021年,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8%,饮料类下降12.9%,烟酒类增长3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0%,化妆品类下降31.8%,金银珠宝类增长48.2%,日用品类下降1.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8.0%,书报杂志类增长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3%,中西药品类增长1.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3%,家具类下降39.6%,通讯器材类下降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7.3%,汽车类增长6.9%。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4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出口212.70亿元,增长10.2%;进口329.97亿元,增长30.3%。
2021年,一般贸易出口18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市货物出口总额的88.8%;加工贸易出口13.92亿元,下降2.3%;保税物流出口1.43亿元,下降20.5%。
2021年,国有企业完成出口4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7.25亿元,增长3.8%;民营企业出口140.24亿元,增长4.8%。
2021年,东盟(10国)3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欧盟(27国)20.23亿元,增长22.2%;美国20.19亿元,下降8.1%;墨西哥15.75亿元,增长112.7%;中国香港12.40亿元,增长35.3%;中国台湾9.36亿元,增长38.2%;日本3.90亿元,下降57.2%。
2021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9.38亿元,比上年下降1.8%;水产品出口44.07亿元,增长23.6%;机电产品出口43.75亿元,增长2.9%;钢材出口32.93亿元,增长96.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39亿元,增长27.7%。
2021年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4个,比上年增长51.7%;合同外资金额1449675万元,增长25.6倍;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96818万元,增长19.2%。
金融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91.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656.48亿元,下降9.7%;住户存款2771.94亿元,增长9.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53.76亿元,增长7.6%,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97.40亿元,下降0.4%;住户贷款1454.55亿元,增长18.6%。
2021年年末全市证券业金融机构26家,累计证券交易额1009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股票交易额7257.63亿元,增长9.7%。
2021年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4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6.24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2.85亿元,增长12.4%,占全年保费收入的30.9%;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3.39亿元,下降9.7%,占全年保费收入的69.1%。全年各类保险赔付和给付支出46.08亿元,增长32.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9.40亿元,增长28.3%;寿险业务给付和赔付支出26.67亿元,增长36.3%。[6]
湛江人文地图湛江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文化是广东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并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文化区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地区古老、持续时间长的文明之一。
截至2016年,湛江有不可移动文物单位2065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35处、市级113处;古村落、古民居和古建筑88处;“非遗”名录9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4项、市级52项;可移动文物13475件/套,实际数量45954件,其中珍贵文物2271件/套(一级文物31件/套,二级文物277件/套,三级文物1963件/套)。
非遗文化
湛江遂溪醒狮截至2014年底,湛江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项,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项目34项,传承人48名;市级“非遗”项目52项,传承人9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传统舞蹈湛江人龙舞、遂溪醒狮、湛江傩舞;传统美术雷州石狗;民俗吴川飘色;民间文学雷州歌;传统戏剧雷剧;传统戏剧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传统舞蹈舞鹰雄、沈塘人龙舞、赤坎文章湾村筋;古龙、调顺网龙、藤牌功班舞、吴川梅茅舞貔貅、雷州乌石蜈蚣舞;传统戏剧雷州姑娘歌、廉江石角傩戏、湛江木偶戏;传统美术吴川泥塑;民俗麒麟村爬刀梯、雷祖崇拜、坡头罗侯王庙庙会、关公磨刀节、雷州风筝节;传统音乐雷州音乐;传统技艺雷州蒲织技艺。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传统戏剧廉江白戏、粤西粤剧、吴川单人木偶;传统音乐安铺八音、吴川瓦窑陶鼓、廉江隹歌;传统舞蹈麻章傩舞、考兵;民俗东海津前天后庙会、穿令箭、翻棘床、下火海;民间文学雷州方言、坡头并塘山歌;传统美术湛江番鬼托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湛江赤坎洪拳武术。
雷州文化
雷州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雷州文化既是广东四大民系文化之一,也是湛江主要文化之一。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话方言为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其分布范围包括今雷州、遂溪、徐闻、麻章、东海岛、霞山以及廉江一部分地区。[24]
湛江民间歌曲主要有雷州歌、东海嫁、吴川山歌、吴川民间歌谣:出嫁姑娘梳头歌、吴川水歌、咸水歌、廉江歌、白话歌和吟诗歌。
湛江民间器乐有雷州音乐、安铺八音、硇洲八音、瓦窑陶鼓、华琴和雷胡。雷州音乐是指雷州民间器乐曲,是广东省五大民间音乐之一,也是中国40多个乐种之一。
湛江宗教音乐分为雷州佛教音乐和雷州道教音乐。
湛江民间曲艺有流传广泛的粤曲、南音、龙舟、木鱼及相声、快板、三句半、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等广东曲种,而本地的民间曲种主要为:雷州的姑娘歌、廉江的木鱼、吴川的木鱼及白戏、黎戏、木偶的唱腔表演等,其旋律优美悠扬,曲调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据不完全统计,湛江各县区乡镇以粤曲演唱为主的私伙局和业余曲艺社团200多个,另姑娘歌、歌、木鱼的曲艺团队也近几十个。
湛江民间戏曲历史悠久,经过不断发展,现主要有民间木偶戏和地方戏曲两大类。湛江民间木偶戏分为粤西白戏(原称安铺白戏,又叫白戏仔)、吴川木偶戏和黎戏。湛江地方戏曲只有雷剧和粤剧。
湛江民间曲种分为粤曲、歌谣、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姑娘歌、吴川木鱼、木鱼。
湛江的宗教舞蹈分为屯分舞、散花舞和目莲舞。
湛江的动物舞蹈分为蜈蚣舞、紫微降貔貅、舞鹰雄、狮舞和龙舞等。
湛江民俗舞蹈分为打盘茶(徐闻婚俗)和认同年。
湛江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岭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湛江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石刻、泥塑、面塑、彩塑、彩扎、吴川飘色、草编花席、根雕、木刻、剪纸等。
湛江的石刻有石人、石像、石马、石龟、石鼓、石狗、石狮、石碑、石浮雕、蟠龙石柱、石础、石牌坊、石匾、石螺、石猫、石猪、石羊等。
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现已形成群众泥塑活动。2000年文化部命名吴川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塑)。
彩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称扎作、彩糊、扎纸、贴纸等,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彩钆灵棚、灵屋、各类戏曲人物、灯笼、飞禽、走兽等。本市彩扎主要有:鹰雄扎、醒狮扎、走马(宫)灯彩扎、太平先锋宫灯、梅菉花桥和雷州头禄花灯。
湛江的民间武术,分拳术与器械两大类,多以套路、散打、器械、对练形式出现。主要拳种是洪家拳和蔡家拳,李、莫、佛等流派亦有之。
湛江的民间绝技有穿令箭、翻刺床、踩火场、爬刀梯、喷玻璃、汽车过腹、翻秋千和穿刀洞过火圈。
舞鹰雄
“舞鹰雄”入选广东“一城一特”春节特色活动之一,这舞蹈由两个造型像鹰和一个造型像熊的两种动物同场嬉戏起舞,是广东湛江市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广东湛江市下辖的赤坎区、廉江市良垌、河堤、安铺等镇、遂溪县、雷州市客路墟、企水镇、唐家镇等地,已有几百年历史。舞鹰雄结集舞蹈、武术、杂技于一体,颇具特色。其中廉江市良垌镇竹园村的“舞鹰雄”,以其内容丰富,技巧高难度惊险著称。
“雄”是传说中的动物,不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因此不能用自然中的动物的名字进行命名。传说中鹰、雄还能驱邪镇妖,给人们带来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节日,村村户户都渴望着能有鹰、雄的出现。“雄”像中国传说中的龙、凤凰、麒麟等一样,都是寄托着人民群众美好的愿望,也是特有的民间文化。另外,“雄”这个字还体现出一种英雄气概,具有很深沉的含义。
年例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鹰雄等极具特色。
吴川元宵: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梅菉街道(镇)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游行。游行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
当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民间多信仰妈祖(即天后)、雷首、海山公、关公等。在农村,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祭祖先敬神灵。
湛江是省内方言最为复杂的市。全市除流行普通话外,粤、闽、客三大方言均有分布。
雷州方言词典湛江方言的来源和分布,与本地人口的来源有关。古时,湛江一带土著民族为少数民族,操少数民族语言。唐、宋、元、明几代,大批汉人从福建之莆田、漳州及浙江一带迁至雷州半岛,带来了早已形成于福建一带的闽语,后发展为本地人数最多的居民。由于人多势众,闽语成了雷州半岛最通用的语言。几乎在闽语传入雷州半岛的同时,早已形成于西江一带的粤语亦开始传入本市,较早传入的有梅菉、吴川、廉江等地。而较迟传入本市的方言是客家语,在明清时期(以明朝为主,特别是陈璘平定瑶乱时期),由福建汀州府及本省韶州府、潮州府、惠州府(后从潮州府分出嘉应州)的客家人(当时并未有客家一说)迁至廉江居住而带来。闽、粤、客三大方言传入本市后,由于迁民们缺少与原地区的交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各方言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闽方言发展成雷州话(或称作黎话、雷话),粤方言发展为湛江市白话、吴川话、廉江白话等,客家方言发展成啀话(或写作涯话、哎话)。
湛江市辖5区5县(市),赤坎、霞山两老城区操粤语,周围农村操雷州话;坡头区操粤语为主,极少数操雷州话;麻章区大多数操雷州话,少数操粤语;吴川市绝大部分操吴川话,少数操雷州话;徐闻、海康两县绝大部分操雷州话,客家语及粤语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操雷州话,小部分操粤语;廉江操粤语、客家语,极少数操雷州话。在本市三大方言中,说雷州话人数最多,粤语次之,说涯话的又次之。粤语方言是本市之主导方言。此外,一些方言交界处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镇还成为双语区和多语区,居民可以同时操几种方言。
湛江人龙舞该市之粤语较为复杂,各县(市、区)以至各县(市、区)不同区域都有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湛江白话,二是吴川话。湛江白话又可分为市区白话、梅菉白话、廉江白话、遂溪白话、龙头塘白话等。市区白话其声母、韵母与广州话基本相同,因而专家将其列入广州话,其与广州话之不同是声调和腔调差异较大,开口可辨。梅菉、廉江、遂溪等地白话与广州话声、韵母大部分相同,其较明显的特点是带有高州、化州话的边擦音声母,且边擦音声母的字较多,因而有人将其列入“高(州)阳(江)话”。吴川话是粤语方言,其声、韵、调均与广州话有一定差异,吴州话习惯以吴州吴阳音为准。
雷州话各地亦有差异,大体以各县(市、区)为片,分徐闻音、海康音、遂溪音、廉江音、郊区音等,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调、腔调方面。如徐闻话略带海南话腔调,只有吸气塞音声母。廉江的雷州话较之海康话“生硬”,音长不够。各地雷州话亦存在一些常用词不同音的现象,但各地之间均可通话。因雷州府历来设于雷城镇,故习惯上人们以雷城话为代表。
涯话(啀话)与粤东北一带客家语的语言相差不大,主要差异是常用语方面带本地特色,音调亦略有差异。湛江的涯话与同为粤西的阳江、茂名一带的涯话亦较相近[25]。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把湛江的涯话归入客家语粤西片[26]。湛江的涯话以廉江石角话为代表。
地方菜式
湛江菜(2)湛江是中国著名的海洋大市,海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海鲜品种都可以在这里食到。湛江菜的原料新鲜,多以粗料烹制,讲求原汁原味,做法和味道与传统粤菜以及潮州菜、客家菜等广东菜系相比,可谓自成体系,独具浓郁的地方风味。湛江菜式的原料新鲜,多以粗料烹制,讲求原汁原味,为了保持原料的原味,在烹饪上多以清焯、水煮、煎及白焯的方法为主,并少放调料务求带出材料最原始的风味。
湛江菜代表菜式:湛江白切鸡、白灼海虾、清蒸花蟹、干煎鲳鱼、蒜蓉蒸鲍鱼、蒜蓉蒸龙虾、蒜蓉蒸沙虫等。
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主要有:炭烧生蚝、烂锅炒粉、沙虫沙螺粥、炸虾饼、肠粉、蛤蒌饭、田艾米籺等。
食品名称 | 简介 | 图示 |
蛤蒌饭 | 蛤蒌饭是广东湛江地区的常见食品,这种饭油而不腻,并有一股特异的香气。蛤蒌是湛江人耳熟能详的食材。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而蛤蒌叶,是一种野生低矮植物,分布于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势明显的灌木丛中。蛤蒌有滋阴,于女性减少色斑、调节内分泌、产后补血气等食用功效。 | ![]() |
田艾米籺 | 田艾米籺是广东湛江地区常见的食品,当地一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米籺。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给人毛绒绒的感觉。据《食物本草》里记述,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及避邪气、驱寒毒等功效。 | ![]() |
特产
广东“湛江八大名果”依次排列为:红橙、菠萝、菠萝蜜、芒果、荔枝、香蕉、火龙果和青枣。
食品名称 | 简介 | 图示 |
蛤蒌饭 | 蛤蒌饭是广东湛江地区的常见食品,这种饭油而不腻,并有一股特异的香气。蛤蒌是湛江人耳熟能详的食材。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而蛤蒌叶,是一种野生低矮植物,分布于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势明显的灌木丛中。蛤蒌有滋阴,于女性减少色斑、调节内分泌、产后补血气等食用功效。 | ![]() |
田艾米籺 | 田艾米籺是广东湛江地区常见的食品,当地一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米籺。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给人毛绒绒的感觉。据《食物本草》里记述,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及避邪气、驱寒毒等功效。 | ![]() |
湛江渔港公园海之恋广场
2021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64亿吨,比上年增长11.7%。其中,铁路运输0.42亿吨,增长20.8%;公路运输1.63亿吨,增长12.4%;水路运输0.44亿吨,增长6.7%;管道运输0.15亿吨,下降2.2%。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5554.63万吨,增长9.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0.47万标准箱,增长14.6%。
2021年全年旅客运输总量3850万人,比上年下降18.0%。其中,铁路924万人,增长24.9%;公路2123万人,下降32.4%;水运552万人,下降6.3%;民用航空251万人,增长12.4%。
2021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2540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5.39万辆,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私人汽车80.92万辆,增长11.5%。民用轿车保有量54.15万辆,增长9.2%,其中私人轿车52.97万辆,增长11.9%。[6]
湛江机场湛江机场位于市区西北部,距离市区大约5公里,为国家4D级机场,按4C标准保障,可起降B737-800以下的机型。
自2014年起,湛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相继突破100万人次、120万人次、150万人次,2017年突破200万人次,跨进全国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机场行列。
截至2018年2月,湛江机场通航城市共30个,其中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共3个,分别是: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香港;国内通航城市共27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长沙、武汉、揭阳、成都、重庆、郑州、三亚、杭州、昆明、海口、南昌、厦门、西安、桂林、珠海、贵阳、福州、宁波、大连、沈阳、石家庄、天津等地。
湛江新机场:湛江国际机场,正在规划建设,飞行等级4E,飞行跑道3200米,为广东第三大干线机场,2018年动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
铁路线路
黎湛铁路、河茂铁路、粤海铁路、洛湛铁路、深湛铁路在湛江交汇,铁路交通发达。有发往北京西、上海南、广州、重庆、南宁、贵阳、昆明、武昌、郑州、九江、徐州、金城江、海口、三亚、洛阳、襄阳的多地的列车。2018年6月,深湛铁路将建成开通。规划建设合湛高铁、张海高铁、湛海高铁和广湛客专。
铁路车站
截至2018年9月,湛江市共有湛江站、湛江西站、遂溪站、廉江站、河唇站、雷州站、徐闻站7座铁路车站。
湛江标志—湛江海湾大桥207国道、228国道、325国道贯穿湛江全境,G15沈海高速(广湛高速茂湛段、湛徐段)、G75兰海高速(原渝湛高速)、汕湛高速贯穿全境,玉(林)湛(江)高速、东海岛至雷州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汕湛高速吴川支线正在建设,构建发达的交通网络。
湛江市汽车客运站已开通了前往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等省内城市和北海、海口、三亚等省外城市的客运班车。
湛江市内有100多条大小巴公交线路,通达市内各地,出租车数量达1500多辆。
南方大港--繁忙的湛江集装箱码头
湛江港是全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一带一路”支点港口、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通道和中国南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的主要流通中心。湛江港拥有30万吨级航道,航道水深-21.9米,可满载通航30万吨级船舶,现正推进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可通航40万吨级散货船。[27]
截至2017年,湛江港港区有生产性泊位37个,其中拥有2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40万吨级散货泊位,1个25万吨级铁矿石泊位,1个15万吨级煤炭泊位和2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18.03亿元,增长24.1%;快递业务量8587万件,增长56.0%;快递业务收入9.86亿元,增长24.2%;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69.85亿元,增长29.0%。年末4G用户464.9万户,下降16.6%;固定宽带用户194.6万户,增长6.3%。[6]
2021年年末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8个;全年投入市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10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2021年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98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5项,比上年增长87.2%;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8988.21万元,增长65.3%。
2021年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35.65万户,比上年增长9.9%。其中,实有各类企业8.17万户,增长13.4%;实有个体工商户27.03万户,增长8.9%;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494户,增长5.0%。年末全市共有社会团体976个,民办非企业2358个,基金会8个。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个。
2021年全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132个,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市级监督抽查产品932批次,产品抽查合格率92.4%,提高1.5个百分点。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33万台(件),下降17.3%。全年完成产品认证企业512个,增长7.3%,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项。
2021年全市共建成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气象天气雷达1部,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自动气象观测站144个。全市共建成地震台站8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6]
2021年全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数(不含非学历培训)49.58万人,比上年增长1.2%;在校生180.88万人,增长4.0%;毕业生45.63万人,增长4.3%。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459人,在校生2160人;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1.92万人,在园幼儿35.43万人。[6]
2021年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艺术馆11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了座。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30.1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3%;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5.2万户,下降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全市出版报纸5777万份,各类期刊6.26万册。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0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3436卷、4013件。[6]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43个(含村卫生室),比上年增长3.1%,其中,医院128个,乡镇卫生院9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4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2880张,增长2.7%。其中,医院床位数32555张,增长4.3%;乡镇卫生院床位数7747张,下降0.8%;妇幼保健院(所、站)床位数1572张,增长3.9%。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582人,增长5.3%,其中,执业医师10805人,增长3.5%;执业助理医师3741人,下降0.7%;注册护士21258人,增长10.1%。
湛江有劳丽诗、何冲2名奥运会跳水项目冠军,为国家、省培养输送了跳水后备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湛江市籍运动员共有14人次获得39项世界(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冠军,其中奥运冠军2人。1984年以来,每届奥运会上都有湛江籍运动员的身影。奥运会历史上,湛江籍运动员共获2项冠军(劳丽诗、何冲)、6项亚军(张小冬、高红、黄华东、劳丽诗、刘鸥、陈晓君)及3项季军(刘鸥2项、何冲1项)。
2021年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21人次获得全国冠军,23人次获得全省冠军。为省输送运动员6名。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运动奖牌123枚,其中,金牌31枚,银牌35枚,铜牌57枚。年末全市共有业余体校9所,在校生人数1565人。全市共组织各类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2次,参加人数0.10万人。[6]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3%,比上年回落0.1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46元,比上年增长10.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89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93元,增长10.3%。
2021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58元,比上年增长13.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270元,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81元,增长16.1%。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2%,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9.8%,农村为45.3%。
2021年全市农村改水受益人口671.7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7%,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农村改厕106.1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与上年持平。
2021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08.40万人,比上年增长3.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21万人,增长1.1%。参加职工医疗保险85.17万人,增长2.7%。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42.60万人,增长0.2%。参加职工失业保险47.72万人,增长2.2%。参加工伤保险54.76万人,增长3.3%。参加生育保险59.14万人,增长8.1%。
2021年年末城镇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1.43万人,农村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21.65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82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27万人,享受高龄补贴16.68万人次。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3663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9557张,收养人员3528人。社区服务设施2873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个。
2021年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7亿元,用于社会福利专项资金0.20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0.92亿元。全年结婚4.84万对,离婚0.79万对。[6]
2021年全年水资源总量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8%。全年平均降水量1322.02毫米,增长8.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890.6小时。
2021年全年完成迹地林更新面积1479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628公顷,宜林荒山造林面积1096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03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17.57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1个。
2021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0dB,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8.2dB。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5个,污水日处理能力达70.9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021年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日平均值分别为9微克/立方米、14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7,其中达到优(AQI<5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60.8%,达到良(51<AQI《100)的天数占37.5%,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6]
2021年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4045。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65宗,死亡144人,受伤709人,直接经济损失3665.82万元。其中,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20宗,死亡99人,受伤703人;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43宗,死亡44人,受伤1人。[6]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湛江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