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中文名 第一次国共合作
开始时间 1924年1月
合作形式 党内合作
发生地点 中国
目录导航

事件背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逐渐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必须与国民党等革命民主党派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指出“必须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并决定中国无产阶级要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并赞助中国国民党,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为了进一步统一党内思想认识,正式讨论和决定党的统一战线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确定以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身份参加国民党,以这样的方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合作原因

20世纪初,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而诞生的革命政党。1920年,中国社会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欲从广东北伐,实现国家统一,却陷入了内部分裂、组织涣散的状态。当时,苏联基于其地缘政治利益,愿意支援中国革命。1922年8月,孙中山在上海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马林建议让革命意志坚定的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工作。孙中山接受了这一建议,不久派出蒋介石及共产党人张太雷等赴苏联考察学习。

起初,中共中央不以马林的建议为然,认为与国民党还是通过“党外合作”,关系比较好处理,后来经过争论,才同意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案。因为中共那时隶属于共产国际,是它的一个支部。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认为,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这就等于批准了“国共合作”。[1]

合作建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2]

新的局面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

1、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省市级党部负责人

2、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为革命军队培养造就了一批军政人才

3、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中共领导了广州沙面罢工和海陆丰农民运动,并且帮助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4、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中共四大以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5、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和巩固

6、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3]

合作破裂

国共合作国共合作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主要表现在:

1、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杀害。

2、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3、以戴季陶主义出现为发轫,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的新右派浮出水面,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4、1926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3]

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却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挽救危机的希望寄托在汪精卫和其他国民党军事将领身上,幻想以退让求团结,形成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失败。[4]

失败原因

国共合作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可以列出多端,如:

1、共产国际不谙中国国情的错误指挥,套用别国经验搞“党内合作”;

2、不适时地要求中共开展土地革命,人为制造了两党之间的不少矛盾;

3、中共政治经验不足,工农运动出现“过火”,导致北伐阵营内部的不满;

4、蒋介石搬来“革命是非专政不行的,一定要一个主义,一个党来专政”的主张,不允许党内有党等等。[5]

经验教训

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3] 

事件影响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