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军团

中文名 红三军团
国家 中国
隶属 中国工农红军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红三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总指挥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滕代远(后杨尚昆代)、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军1万余人。下辖红五军:军长邓萍,政治委员滕代远;红八军,军长何长工,政治委员邓乾元;红十六军,属红三军团,军长胡一鸣,政治委员李楚屏。

历史沿革

1930年6月,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红十六军转隶红三军团。[1][2]

1930年8月,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后,合编为红一方面军。[1]

1932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要求,红一方面军撤销,红三军团改辖红五军、红七军和红十四军,6月5日,红十五军回归红三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军旗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军旗

1933年6月,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的编制,红三军团下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四师:师长张锡龙(后洪超代)、政治委员彭雪枫(后黄克诚代);第五师师长寻淮洲(后李天佑代)、政治委员乐少华(后为陈阿金、钟赤兵代);第六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代),政治委员陈阿金(后为江华、徐策代)、政治部主任欧阳钦。

1934年1月,中央军委取消了红一方面军的编制,红三军团直属中央指挥。

1934年10月,红三军团参加长征。[1]此时各级主官为: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三个师:第四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张宗逊代)、政治委员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里怀、政治委员徐策。[2]

1935年7月,红三军团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1]

10月,红三军团抵达陕北后番号撤销,所部整编为第四师及第十三团,归红一军团指挥。[1]

全面抗战爆发后,第四师随红一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1]

团部旧址

位于大冶市刘仁八镇刘仁八村。旧址一进三重两层,占地面积928平方米檐硬山顶,砖木结构。

建军纪念馆

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即红三军团革命旧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区西南20公里刘仁八镇中学内,亦称“刘仁八会议旧址”,馆名为原红三军团干部、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王平上将所题书。旧址为阶梯式一进三幢土木建筑,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每幢二层,幢与幢之间有白玉石天井、台阶相连。内辟陈列室,陈列大批革命文物。

相关背景

纪念馆纪念馆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与红五纵队会师,6月初,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将红五纵队扩建为红八军。之后,彭德怀主持在刘仁八村的三房垴召开红五军、红八军军委扩大会议,即“刘仁八会议”。会上,按照中共中央决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为军团总指挥兼前委书记。1930年8月23日,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同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一军团会师,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3]

文物保护

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