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临淮关镇标志)
临淮关镇属凤阳县标准建制镇,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东部。全镇面积35.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辖9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一个公安分局,一个派出所,三个民警值班室。全镇总人口约4.8万人,农业人口近2万人,非农业人口近3万人,耕地面积2万余亩。
临淮关镇历史悠久,古称濠州,隋置,治钟离(今安徽风阳东)。明初为临濠府。现为安徽省凤阳县临淮镇,或称临淮关,临淮,也称濠梁等,本地有很多地方仍以濠州命名,如濠州商城,濠梁路等。古典影视作品里面,多称作“淮北濠州”,淮北指的是淮河以北,濠州指的是凤阳东部的广大地区,也是历史上朱元璋及各种教派活动的重地。 为历史通衢要地,是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早在尧舜时期即为涂山氏国,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在临淮建州设府,立郡置县,四九年国务院曾暂列为临淮市,五四年起临淮关镇定为国家标准建制镇。临淮镇有较多的人文景观、历史景点。如:庄子钓鱼的观鱼台;皇庙附近的戚继光点将台;古代建过连结淮河两岸的浮桥,烟锁浮桥为凤阳八景之一;唐玄宗在闻贤门内建过开元寺,寺内建有南华楼;入淮口上的广运桥;马滩街上的濠梁驿站;霸王城的雄风尤在。这些都记载着古濠梁辉煌的历史。
教育机构健全,有城北小学,车站小学,工小,临淮中学,临淮职业高中,城北中学等。
七、八十年代时候,是临淮关经济发展鼎盛时期,凭借铁路、水路和公路的交通优势,并拥有凤阳80%的工业和商业公司。大大小小上百家单位,还有地质队、大修队、各县物资中转站等外驻单位。到八十年代中期,临淮关已发展成较大规模的中心镇,乡镇企业也蓬勃发展,80年代初,工农业总产值就处于滁县地区各镇的前列。到了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涌动,和国有制企业的改制,各家工厂和国有公司纷纷受到冲击,临淮关镇工厂和公司几乎都难以幸免而遭受重创。有的关闭、有的关门、有的迁到县城,只有几家也是在苦苦支撑。另外由于临淮关镇本身的地理位置,每年淮河发大水,都要受到损失,各项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针对临淮关泥泞的街道,污水横流,店铺生意冷清、破烂的建筑,公司倒闭、工厂关门,职工下岗,群众怨声载道。临淮关镇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没有坐视不管,在以党委书记王从尚为首的新的一届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寻求致富路。“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临淮关镇干部的座右铭,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发扬临淮关镇的吉祥物三头牛“犇"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创新工作思路,如今的临淮关商铺林立,街上车水马龙,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明清式新农村住房整齐划一,工地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各项事业井然有序,临淮关镇经济象发飙的三头牛,突飞猛进,蓬勃发展。
一、充分认识古镇优越性
临淮关镇古称濠梁、濠州,历史上是淮防和航运的重要关口和物流集散中心,属千年古镇。镇域面积33.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现辖6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近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元,耕地面积1.7万亩。京沪铁路(境内设有凤阳火车站)及省道307、310公路穿境而过,距南洛高速入口7公里,开车到蚌埠仅需10多分钟,到南京只要2个小时,已融入南京2小时都市圈。镇境内正在建设8平方公里的凤阳县中小企业工业园,西连县工业园区,东接县飞地工业园区,南依我县政治文化中心府城镇,北临浩波东流的淮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真抓实干、重塑新貌
近年来,我镇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安民富民为根本目的,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人为本,着重民生,经济社会都有了好的发展,千年古镇萧条落后的面貌有了新的改变。
1、科学规划,促发展
我镇于2007年请专家制规划。(1)、依托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规划了一个西至夫子郢,南至凤临路,东至朝阳小区,北至京沪铁路的8平方公里的凤阳县中小工业园区。园内新开南北向两条大道,长约4000米,投资约1200万元。(2)、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做一个城北片新城区建设4平方公里的详规,开发了2条新的商业街。一是自临淮中学大门向南至老塘湖南端再折向西至城北中学南侧与凤临路连接,全长约2500米;二是兴源面粉厂至邓庄的仿明清式建筑的商业步行街,全长1500米,并配套建设一个淮河文化广场。(3)、以首批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临淮村为示范,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规划一个自濠州新路往西的占地200亩的淮滨新村移民小区。
(4)、发展旅游业为主,对老塘湖进行综合开发,同时有计划的恢复和开发古代遗留的濠梁八大胜景,把临淮关镇建成一个岸柳、鱼游、鸟鸣、物丰、人怡的旅游胜区。
2、抓招商促发展
我镇发挥地理优势,改善环境,加大力度,全镇上下牢固树立“招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理念,1-11月份共引进企业15家,总投资2.9亿元,逐步形成了粮油深加工、石英砂深加工、医药、机械、服装等规模企业,为我镇经济协调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我镇多方筹资,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城建配套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460万元,具体项目一是淮河临东圩、濠河袁家坝圩、向阳圩加固;二是姚湾小河沟清淤;三是三孔闸和老塘湖排涝机站维修改造。这些工程的完成,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用于城镇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投入1100余万元,具体项目:一是自筹资金90万元架设老街道和朝阳小区高杆路灯200盏,使临淮古城及新区亮了起来;二是自筹和争取资金130万元,新建城区水泥路15公里,下水道2200多米,增强了城市功能;三是争取资金130万元,改造了铁路立交桥的路面和下排水工程,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争取资金100万元,建立一栋占地面积为20亩、功能齐全的敬老院,解决了五保老人的老有所养的问题;五是自筹资金100万元对城北片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延长;六是自筹资金30万元对城北菜场和公厕进行了维修和改造;七是争取资金550万元新修园区创业大道,全长1640米,红线宽40米。
4、创建力度大,古镇换新貌
为着力提高城镇“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提高城镇对外形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并成立组织,实行综合治理,根据上级有关法规制定了《临淮关镇市容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了对环卫工人的制度管理,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强化城管功能,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大力清理乱搭乱建乱搭乱摆等违规行为,不断强化“门前三包”,努力保持整洁、卫生、和谐的镇区环境,使千年古镇焕发新貌。
5、完善园区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已经上级批准的凤阳县中小工业园区,占地8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应新开.2纵2横新的大道,同时要完善下水道等配套工程,。目前,第一条南北方向创业大道,全长1640米,宽40米,总投资约550万元,已完工投入使用。第二条南北方向的东盾大道,目前建设中,预计年底完工。这两条大道的建成,将会增强和完善园区的功能,也为企业注入提供了好的环境和便利,更为临淮关今后经济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也是临淮关目前和今后几年经济建设的新亮点。
6、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临淮关镇临淮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目前该村已建成环村水泥路全长4.9公里,农民文化大院1座,农民文化广场1处,新公厕4所,自来水管道已进村,还组建妇女腰鼓队60多人,几项投资约60余万元,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娱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镇在完善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新农村示范点,淮滨村、琉璃岗、渔业村、向阳村、姚湾村被列入,这些村除组建腰鼓队,丰富文化生活以外,还根据自己特点分别成立了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如淮滨村的食用菌合作社,共有10户组成,生产双孢菇的菇床8000平方米,产品已打入合肥、南京等超市,仅此一项年人均收入达6000元;临淮关村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进行资金投入的互助,以降低单个农户自己生产、经营的风险;还如临淮的养猪、粮食加工、周圩的养鸭合作社等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保证。
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视察小岗讲话精神,以十七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防洪标准,抵御洪魔侵袭,保护好丰收的果实,保持临淮关镇经济高速发展,保持老街繁荣,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提升城镇品味和竞争力,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农村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目标,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新形象,大力招商引资,党员干部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犇”精神,引领临淮关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临淮关镇党委、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带领全镇人民重铸千年古镇新辉煌,吸引更多的贤人志士来临淮关来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