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学校在沙河镇大洲地刘家祠建立,定名为“沙河中学”。1961年9月,沙河中学的校址由刘家祠迁至天平架,在天平架石鼓岭南侧的旱地上建成了第一幢教学大楼,即现在的一号楼。1968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69年,由广州市教育局定名为“广州市第75中学”。[6]学校现为省一级完全中学,是广州市示范性高中。学校位于天河区西部,分三个校区,其中,燕塘东校区和西校区位于兴华街道燕塘社区辖内,天平架校区位于沙东街道陶庄社区辖内。总占地面积49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372平方米。[7]
如今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已经成为“引领天河、影响广州、辐射广东”的优质品牌学校。[8]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9]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天河区体育传统学校、天河区少年射击训练基地。[9]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
2022年7月1日,被评为“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1]
学校建有高标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验、生活等设施,有图书馆、实验室、专用室50多间,多媒体教学平台75套,藏书9万多册;网球场、排球场及篮球场10多个、塑胶运动场4个、乒乓球台10多张;建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公共广播系统网、卫星地面接收站、申请了ADSL网络快车,实现了校区间3.5公里千兆光缆连接,各校区标准的运动场均铺设了塑胶跑道。雕塑、浮雕、绿树、红花增加了校园的美景,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味,优化了育人环境,校园风景(4)尤其燕塘校区的“一河两岸”美丽如画,是七十五中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07年天河区政府以7700万成功竞购了与高中部仅一墙之隔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西校区,并计划再投资2000万进行改造,与高中部融为一体。
教师队伍在全国优秀校长程印贵同志的带领下,学校迅速发展。学校现有教学班73个,学生3378人,教职工246人,有43位从全国各地公开招聘引进的骨干教师,有78位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引进的青年骨干教师;有教育硕士生导师1人、全国奥林匹克数学教练员2名;高级教师35名,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91%,教师研究生及课程班毕业的30人,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0余人,其中有6人已被确认为广州市基础教育首批学科骨干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连年获奖,近两年仅国家级奖项就有116人次,曾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集体奖有:语文、数学、政治、生物、化学、地理等科组。
2016年8月,刘文彪接任七十五中校长一职。[12]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校长----刘文彪
学校承诺:为每一位考入学校的学生提供“最优秀的老师,最优质的管理,最优质的教育。学将从最后一名抓起,抓到最后一刻,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
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13]、艺术节[14]、75好声音[14]、75演说家[14]、75才艺展演[14]、现场创意绘画大赛[14]、合唱比赛[14]、启悟校园辩论赛[14]、书画作品展览[14]、美丽七五摄影大赛[14]、艺术插花比赛[14]、名著知识竞赛[14]、美文诵读[14]、社团嘉年华[14]、绿植种植活动[15]、“校长杯”三球比赛[16]、心理健康节[17]等各类型主题活动。主题活动(5)
学校成立了摄影社、[18]文学社、戏剧社、动漫社、音乐社、田径队、足球社、篮球队、模拟联合国社等。每学期开展30多次学生社团活动。[19]社团生活(5)
为顺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语言与交流表达、发现与解决问题、编辑与统筹安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了给予学生社团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环境与发展空间;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学生工作宣传质量,经学校政教处与校团委反复研究,于2021年12月7日正式挂牌成立天河区首家中学生媒体中心--“七五媒体中心”。[5]媒体中心logo
媒体中心人员构成采取“社团+学生部门”的形式,将原有的学生会宣传部、秘书部、电视台、广播站、75°星眸摄影社、雨花台文学社以及校内传媒类考生进行了全面整合,分别产生影视部、策划部、新闻部、广播站四个部门。[5]媒体中心活动(4)
学校坚持“从最后一名抓起,抓到最后一刻,盘活优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实施“年级负责、处室统筹、人财统一”的多校区管理模式;以“我的责任”教育抓手,全面关注师生成长。
2007年开始在高一开设了“0”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大胆实施“0”班教育的尝试成功基础上,继续开设“0”班和重点班,实行小班教学,使优秀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彰显,学科竞赛成绩赶超示范性高中学校水平;
学校高中毕业班工作18次获天河区一等奖,2010、2011年连续两次获得广州市一等奖、天河区特等奖。
2008年获丰收。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11人,完成广州市下达的本科上线目标的160%;詹楚玲同学夺得广州市高考政治单科状元。
2011年缔造奇迹。2011年学校高考创造了高考重本率、本科率、上线率全面丰收的奇迹:以四类生源却实现了在高考重本率居广州市第24位,本A率居广州市第26位,本B率居广州市第24位,在同组生源的学校中遥遥领先。学校再次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和天河区特等奖,居全市130多所高完中第19名。
学校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近三年,共有600多人次获奖:仅国家级奖项就有150多人次。
文艺:学校自成立学生媒体中心以来,新媒体作品屡获佳绩:2022年学校新媒体作品“‘扬旗的臂膀,有我的力量’国旗班宣传视频”入选第二批“灯塔工程”广东省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精品项目。[20]同年获得“2022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优胜奖与优秀指导老师奖。[21]2022年由学校出品,七五媒体中心及摄影社拍摄制作的励志微电影《吾往》上线,[22]同年《吾往》入围“第四届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城市印象学生组微电影’”[23],并获评优秀作品奖,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24]。此外师生合唱队、舞蹈队、辩论队也多次在市、区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街舞社街舞《刀尖上的勇者》在2020广州市中小学禁毒街舞大赛中获中学组一等奖[25],《 虎门1839 》在2021广州市中小学禁毒街舞大赛中获中学组一等奖[26]。
体育:体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是天河区名副其实的体育强校。射击、无线电测向队曾多次获国家大赛奖,为国家、省、市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2004年获全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广州赛区亚军。2009年广州市青少年射击锦标赛气手枪的比赛,学校获得了两个项目6个团体冠军和男、女子4块金牌;每学年开展科技艺术、足球级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超过30场次。
科技:2018年由广东省体育局社会体育中心举办的2018年广东省电子制作(无线电通信)锦标赛中学校共有8位同学获得个人项目赛青年组(高中)一等奖。9位同学分获团体项目赛初中组第四、第五、第六名[27];2022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在无人机竞技项目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8];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获广东省分赛决赛荣获广东省创新潜力奖[29];
天平架校区:广州大道北498号[30]
燕塘校区:广州市天河区燕成路21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