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诂译

开本 16
书名 荀子诂译
出版时间 1970-1
ISBN 9787533321710
定价 88.00元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荀子诂译》讲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在上层建筑领域中,曾经出现过一次盛极一时的“百家争鸣”的辉煌局面。荀子就是这个时期和局面中孔门儒家学派的一位“青出于蓝”的英儒和俊士。他不愧为我国先秦时期中一位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编辑推荐

《荀子诂译》为齐鲁书社出版。

文摘

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故,明君者,必将先治其国,然后百乐得其中;暗君者,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必至于身死国亡,然后止也。岂不哀哉?将以为乐,乃得忧焉;将以为安,乃得危焉;将以为福,乃得死亡焉;岂不哀哉?于乎!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
故,治国有道,人主有职。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别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若夫,论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是夫人主之职也。若是,则功一天下⑩,名配尧禹。之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人莫不愿得以为帝王。夫是之谓至约。乐莫大焉。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百亩一守_、事业穷,无所移之也。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秏悴莫甚焉。如是,则虽臧获不与天子易孰业。以是县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为之?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

目录

前言
诂译凡例
劝学
修身
不苟
荣辱
非相
非十二子
仲尼
儒效
王制
富国
王霸
君道
臣道
致士
议兵
强国
天论
正论
礼论
乐论
解蔽
正名
性恶
君子
成相

大略
宥坐
子道
法行
哀公
尧问
附录

序言

我国战国时期,在上层建筑领域中,曾经出现过一次盛极一时的“百家争鸣”的辉煌局面。荀子就是这个时期和局面中孔门儒家学派的一位“青出于蓝”的英儒和俊士。他不愧为我国先秦时期中一位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荀子,姓荀,名况,字卿;古来,“苟”、“孙”二字声音相近,所以有的也称他孙卿或孙卿子(或以为汉代避宣帝讳“询”,改“荀”为“孙”,其说不确);战国末期赵国(包括现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之地)人。因为有关他的史料非常缺乏,所以他的生卒年代不易确定。
我们根据苟子批评过孟子而孟子没有反驳过苟子这一线索,认为荀子可能比孟子(公元前约三九○——三荀五年)出世晚一些,可以大致推定他出生在赵武灵王(公元前三二五——二九九年)初年。
荀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楚、燕、韩、赵、魏、齐、秦七国争雄最炽烈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趋向深化而进入高级阶段的急遽变革的动荡时代。当时的七国,齐国最为强盛,而楚国也日益壮大。荀子曾经长期游学在齐国。这时的齐国,已经不是原来周朝分封的姜姓齐国,而是由田姓取代之的齐国了。齐宣王(公元前三四二——三二四年)为了扩大政治上的影响,曾经在国都临淄(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境)的稷下(稷山之下或稷门之下)建立学宫,招聘天下“文学游说之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到这里来讲学。当时,像和孟子同时的宋(鈃)、淳于髡、邹衍、邹爽、田骈、慎到、环渊、接子这些人,都到过这里。荀子比他们晚一些,到齐襄王(公元前二八三——二六五年)时代,荀子才来到稷下。和孟子同时的那老一辈学者,大都死去了。荀子在这个学宫里,便“最为老师”,并且曾经“三为祭酒”(《史记·荀卿列传》),也就是三次被推选为学宫的主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